11月10日,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在餐饮外卖市场越来越大、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新业态模式不断对监管提出挑战的背景下,很多人都对“办法”寄予厚望。不过,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网络餐饮“代办入驻”服务,很可能消减新规的积极意义。(11月15日法制日报)
俗话说,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监管与被监管者之间的猫鼠游戏,是公共治理中最为司空见惯的问题。网络外卖能挣钱,萝卜快了懒洗泥,资本越轨逐利的风险偏好是天生的。这个时候,监管层级如果仍停留在纸面上或“不诉不究”的状态,不仅吃货们的肠胃要遭殃,新经济生态恐怕也会拖延成“历史遗留问题”。
一言蔽之,这个时髦的网络餐饮“代办入驻”服务,和城市牛皮癣里的“代办身份证”、“代办毕业证”、“代开发票”等有何两样?
可是细究起来,它们还真的有差别,差别的是“性价比”。那些传统的“代办”类违法犯罪勾当,基本是见光死:不信你拿个假身份证坐飞机试试、拿个假学历去官网查了试试。可要命的是——“通过代办入驻外卖平台,只需1000元到1500元,商家可以避免繁琐的手续和严格的入驻标准,轻松开展日趋火爆的外卖业务……”是够轻松的,一键付款,全程无忧。但是两个问题叫人如鲠在喉:第一,外卖平台的审核是牛栏关猫吗?如此李代桃僵,咋就蒙混过关?第二,食安及工商等行政监管部门了然这个“新动向”吗?但凡未雨绸缪,何至于“代办入驻”成了中介服务里的“爆款”?
在红黄蓝外卖风驰电掣的年代,平台的行业操守和监管的雷霆刚性,大概就是捍卫舌尖上的安全的关键防线。
《互联网餐饮外卖用户专题分析2017报告》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中国互联网餐饮外卖市场规模达到818.3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本地生活服务O2O市场的26%;占同期到家O2O市场交易规模的85%,且外卖用户消费能力,远高于生活服务领域整体水平。历经野蛮生长、如今盆满钵满的外卖市场,是该驱逐“野鸡外卖”而清理门户了。如果“代办入驻”服务成为明规则,杯弓蛇影的消费者,还敢在APP交易下单吗?
明厨亮灶的食品安全,不能只是实体店的紧箍咒。网络餐饮安全,就跟电商产品质量一样,迟早是个社会性的“心病”。据说在一名代办服务提供者的微信朋友圈,记者发现有些商家在入驻平台后耍赖皮不付款,其商家信息和个人信息被直接公布在中介的朋友圈里,同时还会贴心地配上一句话——“这个人无证经营,大家快去举报他”。监管部门若能就此顺藤摸瓜,神奇的真相估计就在眼皮子底下。而对“代办入驻”的外卖(乃至平台)罚以终身禁入,恐怕也是最该做到的小事一桩吧。
稿源:荆楚网
作者: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