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赛】魏显勇:校园暴力频发,要怎样才能好好做同学?
2017-04-14 11:31: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近日,河北隆尧微信朋友圈传出一则《学生校内惨被割脸导致动脉受损面部毁容》的消息又刺激了民众的敏感神经,立即引发舆论热议。隆尧县莲子中学14岁学生张哲,在班会课上与同学产生口角,随后被五名学生按倒在地,其中一名学生掏出一把刀划伤面部、颈部。(4月12中国青年网)

又见校园暴力,不变的却总是那令人发指的暴力行径。这些年,校园暴力事件已变的司空见惯,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一起,并且每一件事件都会刷出一种新高度。由辱骂、推搡、扇耳光、脚踢的徒手施暴扩展到棍棒、砖头、板凳的暴力蛮横,以至衍生出下跪、扒光衣服等侮辱人格的极端行径。如此暴力的行径,不禁令人担忧与惊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本来天真可爱的孩子竟会如此凶残暴戾,让本该是欢乐笑语的一方净土变成了暴力的“聚焦地”?

2016年11月,海淀法院通过对包括学生、家长、老师在内的2400余名受访者接受了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近两成中小学生遭遇过校园暴力。如此沉重的现实,不仅令人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校园暴力如此屡禁不止还反倒有“不断燎原”之趋势?面对校园暴力频发,究竟要怎样做才能好好做回同学?

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当前的家庭环境也日益多元,有忙于事业工作对孩子关爱不够的,有以“小皇上”为中心过度溺爱的,也有无奈撇下孩子造成留守儿童之殇的。父母的过度溺爱与缺位一方面会导致施暴孩子对自己行径的危害性与严重性认识不足,从而让孩子对暴力事件有恃无恐,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受欺凌的孩子不敢投诉,没地投诉。

因此,对孩子心理的关爱尤为重要,整个社会需要给第一责任人的父母树立起一种公约,可以创新形式,在父母给孩子办理户口、入学等时间之时,填写父母公约,让他们意识到父母的责任,以此要求和呼吁家长对孩子生活的关注,不溺爱,不缺失,让整个社会营造一种即使父母再不得已,当你决定要生下这个孩子的时候,你就必须准备好对孩子的关爱与教育。

其次,随着网络的发达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当前的孩子早熟已经是公认的特征,而我国刑法规定14岁以下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法规显然已经无法与时代相适应,并且由此衍生出的犯罪成本低也是青少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首要原因。因此,尽快全面调研,加快对《未成年保护法》中关于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等内容的修订,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立法将遏制校园暴力纳入法律范畴就显得尤为关键。

学校也应该建立完整的校园治理预防机制。在重视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法制观念教育,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分解落实到具体的人,切实做到“谁主管、谁负责”,鼓励广大教师也多走“群众路线”,走近学生,走进学生,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最新生活状况,建立预防机制。

频频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由老师、家长介入批评教育了事,在父母树立公约意识、校园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司法条例的制约上,我们都应该给孩子们一种力量。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魏显勇(陕西师范大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