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赛】钟丹敏:莫让校园暴力的“冷处理”扭曲了孩子们的“三观”
2017-04-30 16:23: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近日,一则女生被男同学打休克的新闻引发关注。据山东电视台报道,济南市回民中学高三女生小薇,被同班男生打成休克。更让人气愤的是,学校不但没有把事情第一时间告知家长,反而警告被打女生,如果跟家人说了,就要记处分。

小薇被打至休克,已是构成暴力,这俨然已超出了同学之间相处的界限。学校对此事的处理方式,明显失当,令人大跌眼镜。

无独有偶,去年,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二小发生校园霸凌事件,但该小学发表官方声明,提出“让教育问题回归学校处理”,认为该事件只是偶发现象,并不构成校园欺凌或者暴力。

这些事件只是众多校园暴力的冰山一角,受害学生和家长往往不想惹是生非,通常选择隐忍和转学。而学校则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也往往选择息事宁人、低调处理。

从中关村二小的官方回应,到济南回民中学校方警告学生,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之心昭然若揭,并且极度的想要否认校园霸凌的存在。那么到底什么是校园霸凌呢,其实校园暴力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都有那么一群“不良分子”、“小混混”对周围比较弱小的同学进行过肢体上、语言上的欺辱。但是这些行为通常都被“我只是跟你开个玩笑”等说辞一笔带过,即使报告老师,处理结果也通常是以同学们之间的“内部矛盾”而告终,并未得到老师与家长的重视,只有事情闹大了,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们之间的“小打小闹”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因此,校园暴力的发生正是校方不予重视,没有及时预防的结果。

除此之外,校方对于暴力的“冷处理”不仅是对受害者的不负责任,还会对加害者与旁观者产生不良影响。学校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校园霸凌现象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只被当做“区区玩笑”去处理,那么,那些身处其中的孩子会把这种现象当做是司空见惯的“日常”,甚至会形成“漠视暴力”的氛围,进而扭曲他们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近年来,网上有很多关于“校园暴力”的视频。让人堪忧的是,在那些视频中,我们总能听到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笑声,这些笑声正是那些围观者发出的。在面对自己的同学、朋友受到欺辱、受到伤害之时,他们不但没有出手相助,反而看好戏般的“观赏”,正是这种漠视使欺人者气焰更甚,受害者更加无助。其人心之冷漠,堪比鲁迅笔下那些麻木的人。如果这些孩子都带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走向社会,并且学以致用,将暴力视为捉弄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对暴力现象始终抱持着嘲笑、冷漠的态度,那么将引发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要阻止校园暴力这颗毒瘤的存在和扩散,校园教育必须先行动起来。学校应该对此予以重视,落实相关教育,完善举报和处罚措施,班级负责人应针对性的关心有问题的学生,对于屡教不改的“施暴者”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或是强制转学。只有完善事前预防和法治惩戒的相关制度,才能让每一个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身心健全的走进社会。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钟丹敏(华中师范大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