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杭州某培训班,姚先生3岁的儿子被同学妈妈拦下,据监控,同学妈妈拉着孩子的手,朝姚先生的儿子头上打了两下,说“要打回去”。老师称,可能因游戏时,姚先生的儿子朝同学头上踢了两脚,正好被同学妈妈看到。(6月11日《都市快报》)
对于孩子被欺负,家长教育孩子要“打回去”的做法,网友看法不一。相当一部分网友认为,当前校园欺凌现象多发,对“校霸”就该零容忍,否则会引发更多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也有部分网友认为孩子母亲过于敏感,孩子之间的打闹实属正常,且这种教育方式欠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对双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笔者认为,这位妈妈的心情可以理解,为人父母,怎么可能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欺负而无动于衷?一时激动之下采取过激行为也在情理之中。但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来避免孩子受到欺负,却并非良策。
首先,这一事件的发生,培训班老师难辞其咎。家长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培训班,培训班老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对孩子进行一个很好的管控。当姚先生的儿子踢另一位小朋友时,老师没有进行及时的制止与批评教育,才使得孩子家长如此不满,甚至自己出手“管教”。
其次,这一事件也暴露了双方家长教育上的不足。一方面,姚先生明知儿子“热情”好动,却并未对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而是不以为意放任其发展。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孩子性情的养成与品格的塑造中,家长担负着最为重要的责任。“勿以恶小而为之”,或许在成年人看来,小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十分正常无伤大雅,然而他们往往会忽视了小孩子容易分不清轻重,极有可能会给其他孩子带来一定伤害,而且如果缺乏家长正确的引导,孩子养成与同学动手的习惯,长此以往,极有可能滋生出校园暴力,可以说是后患无穷。另一方面,另一位母亲教育孩子要“打回去”的做法也未免有“以暴制暴”之嫌。在面对孩子被欺负时,家长第一时间应做的,应该是关心孩子是否受到伤害、产生阴影,而不是报复反击。暴力,永远是解决问题中最愚蠢的办法。
想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再度发生,需要学校与老师负起责任来。校园欺凌现象易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老师一旦发现苗头时就务必要将此类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以免酿成更严重后果。而当校园暴力现象发生,更不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必须对实施暴力欺凌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与跟踪观察。同时要注意做好被欺凌学生的心理辅导,以免给他们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阴影,不利于他们成长。
除了学校的有力监管,家长的教育也不可忽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可因为孩子年龄尚小不懂事就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孩子的优良品德与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重视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告诉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与小朋友玩耍可以,但要注意分寸,不能不经意间伤害到小朋友。同时家长也应以身作则,面对问题时既不能依靠暴力手段来解决,也不能忍气吞声隐忍不发,而是要教育孩子懂得寻求帮助,通过更恰当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同时,孩子也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当自己受到伤害时,知道如何通过寻求老师、家长的帮助以及法律武器,来使自己免受伤害。
校园欺凌是对孩子身心健康都有着极大损害的恶劣事件,但“以暴制暴”绝非是反抗校园暴力的良策。为了保证孩子不成为欺凌事件的受害者,还需要我们多方共同发力,为孩子撑起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