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新闻通稿上,有6个字是李克强总理亲笔加上的。当天会议确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通稿这部分打头一句原本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据悉,李克强总理亲笔在稿纸上加了“13亿多人口”这6个字。(4月6日中国政府网)
“就业是13亿多人口最大的民生。”加上“13亿多人口”这6个字看似普通,实质却颇有深意。简简单单的6个字,从中凸显的却是总理心目中人民之重,总理心目中民生之重。
“13亿多人口”是总理心中的人民之重。它体现的是总理的心中始终挂念着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彰显的是总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表达的是总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兑现的是总理“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的庄严承诺,表明着党和政府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13亿多人民,都不会忘记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的执政态度。
“13亿多人口”是总理心中的人民之重,是在提醒各级干部们身上肩负着13亿多人的殷切期盼,肩负着关系着13亿多人的切身利益。关系1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其所承载的责任之重,使命之大可想而知。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相关促进就业的措施,要对得起13亿多人的信任,要切实维护起13亿多人的利益。
“13亿多人口”是总理心中的民生之重,是在给各级干部们施压,是要让各级政府将就业当作工作的头等大事来对待。李克强总理强调“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的来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 国家要保持社会经济稳定继续增长,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业问题必须得得以重视。就业问题若是解决不好,贫富差距就会加大,也就难以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众的生活质量更得不到保障。如此一来就可能由此激化社会矛盾,引发违法犯罪行为,最后到头来,一系列民生问题就更是难得到解决。因此加上“13亿多人口”这六个字实则就是在告诉各级干部————就业之重是人民之重!民生之重!而保障就业则更应当是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13亿多人口”明确了保障就业是一场硬仗。政府今年的目标是新增1100万城镇就业岗位,这一目标比去年还要增长10%。而今年,高校毕业生759万创历史新高,再加上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这么庞大的就业压力注定了这场仗不好打。国务院为此提出了五项促进就业的新措施,政策惠及高校毕业生、留学生、农民工等多种人群。而要打好这场硬仗,则需要各级政府稳扎稳打,依据各地实际情况,对国务院提出的措施认真研究,将其地方化,最大限度地使其促进当地就业工作。与此同时,保障就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也非一日之功,需鼓励创新创业,强化人力资源开发等措施多管齐下,保障就业政策持之以恒,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出现“一些人没事做,一些事没人做”的局面,才能逐渐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李克强总理指出:“只有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个人和家庭才会有收入,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增长。中国正进入就业高峰期,但只要攀过就业这座高峰,就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保障就业关系着中国发展的未来,关系着13多亿中国人中国梦能否实现。如今,这场硬仗已经到来,打好这场硬仗不仅需要党和政府不懈努力,也需要13亿多亿中国人的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相信在13亿多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将啃下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硬战。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全凌辉(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