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武汉市招才局正式成立,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等16人,分别受聘为武汉“招才顾问”和“招才大使”。(中新网 4月8日)
还记得当年火极一时的电影《天下无贼》中的那句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一句简单对白赢得全民对人才的注目。“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经典诗句道出了人才的难得。孙中山先生的“治国经邦,人才为急”,更是道出人才的重要。确实小到企业、行业的发展,大到区域、国家的走向,人才都是最关键的一步。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下,世界经济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形势人才国际化流动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让发达国家出现了新一轮人才外流,越来越得多海外人才把目光投向中国,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渴望回国就业创业创新,这为引进紧缺的高端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在此之际,武汉成立招才局,呼吁“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就是用具体行动落实招才引智新模式,为武汉赶超发展装上“人才引擎”。
抓住散与聚。“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在武汉,家乡情、母校情无法割舍,为家乡的发展尽微薄之力,是自己的荣幸,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招才顾问”雷军的“现身说法”牵动着不少校友的心。的确,很多校友虽身在他方心中却仍存着回校兴业的抱负和情怀,而武汉坐拥中国科教重镇的宝贵资源,如何抓好散与聚的关系,挖掘“宝矿”之下的人才优势就成了“招才引智”的一个突破口。当下,聘请16位本土人才成为“顾问”和“大使”只是用好“带头人”的第一步,在争取更多的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研项目布局武汉,推动广大校友智力回归、资本回归的过程中,我们还当利用“本土关联人才”的优势,让孔雀飞回来,团队带回来,最终达到“聚天下英才”的目的。
做好留与用。对于武汉来说,“聚人才”只是第一步,要让各类人才扎根武汉做贡献,我们还需在“留与用”上做文章。虽说目前“招贤纳士”已成为发展的共识,但少数地方在留住人才方面还存在着不少“潜规则”;个别地方甚至只重引进,不重人尽其才,把费大气力引进的人才当成摆设。对此,我们不仅要用落户、安居、就业、创业、融资等方面透明公开的政策清单打通人才留下来的硬关节,还需要进一步摆脱单凭数据看业绩的人才观,重视以实效定得失,着力探索人才规律,不断创新用人机制,完善优化符合武汉实情和发展要求的人才制度体系,让每一位来汉创业的“金凤凰”都能找到发挥自我才能的“梧桐树”。
激励干与成。有资料显示,科研创新成功率仅有10%左右,创业成功率同样很低,创业企业的成功率仅为20%左右。没有任何创新创业的过程会一帆风顺,我们选择用人才战略带动创新发展,既要能欢天喜地迎接成功,也要有从容不迫面对失败的准备。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掀起“重视成功,宽容失败”的旋风,营造鼓励人才赶试敢闯的干事氛围,让他们能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开展创新创业。另一方面也当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和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改革试点,策划开展一系列招才引智推介和国际国内人才合作交流活动,为各类人才在武汉创业创新提供成长平台,促进人才资源向发展成果转化。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肖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