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做大做强做优,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为长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增长动能。
本报记者 王小霞
在东北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长春经济率先回暖成为一抹亮色。
“这说明长春市调结构、转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能力有所提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长春市应进一步发挥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在提升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加快培育新产业、新动能,优化产业结构,夯实长春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调整产业结构 做强优势产业
中国经济时报: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推动下,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长春市经济发展亮点频现。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长春市工业运行速度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9.9%、农产品加工业同比增长8.4%、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3%。可以看出,今年长春市经济整体趋稳向好态势明显。您认为长春市经济“回暖”的原因是什么?
任兴洲: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东北的发展对于国家全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近年来东北经济相对低迷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长春市经济出现回暖是令人欣喜的。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表明近几年来长春市坚持调结构、转方式取得一定成效。以往一提到长春,人们首先想到是的汽车产业,可谓是“一柱擎天”,而在结构调整中,长春的产业结构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
另一方面,长春市工业实现从筑底企稳到稳中有升,主要体现在新动能开始发力。相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份,长春市传统产业在发挥稳定增长作用的同时,六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3%,新动能拉动经济增长的态势比较明显。同时,长春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同比增长17.2%,明显高于全国民营经济增长速度,表明长春经济发展环境有明显改善。当然,今年前10个月长春市经济增速较快,与去年经济增速较低也有一定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近两年来,长春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不断做大做强传统支柱性产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长春市在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方面还有哪些发展空间?
任兴洲:长春的重要名片是“汽车城”,是新中国的重要汽车制造业基地,汽车产业是长春的支柱产业和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一汽集团的一些汽车品牌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在当前国内其他汽车品牌快速成长、国外品牌产品占有率提高、竞争加剧的形势下,长春汽车产业如何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我国汽车消费仍呈现增长态势,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多年居全球之首。一方面,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乘用车消费呈现出中高端化的趋势。近年来,SUV以及一些豪华车型旺销,汽车消费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另一方面,三四线以下城市的汽车消费增长较快,给国内汽车产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长春汽车产业应抓住市场持续增长的机遇,努力创新和丰富产品供给,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扩大长春汽车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使汽车这一支柱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另外,目前全球汽车业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等领域加快了研发步伐,不断提升制造能力和效率。国内一些汽车企业也在全面发力,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长春的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着挑战,同时也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作为老汽车工业基地,长春市应该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方面加快发展,在一些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方面,发挥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力争有所突破。总体来看,长春应该在整合和巩固制造业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引领市场,深耕中高端产业链,让支柱产业有更好的发展。
打造新兴产业 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发展新动能
中国经济时报:从2017年的发展情况来看,长春市在传统产业增长稳定的同时,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动能,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您怎么理解经济发展中的新动能?
任兴洲:新动能一般指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等。培育和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长春市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做大做强做优,实现新兴产业规模化,为长春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形成新的增长动能。同时,对新动能的理解可能也要有更宽的范围和视角。战略性新兴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固然是新动能,但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我认为也是一种新动能。如今一个热频词叫“赋能”,实际上,赋予传统产业以新的能量,使旧的动能转换为新的动能也是非常重要的。新动能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发展培育新产业、新经济;另一个是给传统产业赋能,使其焕发出新的动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形成的大规模产业基础中,有相当部分是传统产业,特别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的规模更大,基础更雄厚。有些传统产业的确落伍了,已不适应当今发展的要求,需要通过结构调整,通过淘汰落后和过剩的产能解决。但也有一些传统产业可以用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去改造和提升,从而形成新动能,这也是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新课题。长春在这方面有很大空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给传统产业赋予新的能力,使其走向产业链的中高端。
在培育新兴产业过程中,要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十九大报告提出,在新时代,我国要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长春市汽车、轨道客车产业是全国最大的集群基地,应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群功能,着力打造集群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而产生强大的集群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整个集群的附加值。长春市正在努力打造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航天等产业集群,这些集群的较快发展,可以成为引领长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中国经济时报:长春市作为农业大市,农产品资源丰富,未来应如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加速形成产业优势?您对此有哪些建议?
任兴洲:长春市是东北大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我国的“黄金玉米带”,风调雨顺,农业比较发达,农产品加工产业也已形成较好的基础。但仍须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在生产领域,应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拉长农产品产业链。引进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粮食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将粮食等农产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例如,长春引进的一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建设已产生积极成效。
在农产品流通领域,要瞄准国内外市场,打通流通链条,发展农村电商等电子商务平台,充分挖掘长春本地特色农产品的价值,拓展市场,开辟农副产品销售新渠道,缩短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在组织领域,突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如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和经营方式创新,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率。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中国经济时报:过去,长春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今年前三季度,长春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983亿元,同比增长8.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0.1%。虽然发展快速,但在哪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任兴洲:从全国来看,近几年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在三次产业中已超过50%。
东北地区的二产占比较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东北经济发展的短板,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尤其是随着制造业走向中高端和品牌化,生产性服务业未来将会是促进长春市乃至东北振兴的重要产业。尤其是要推进研发、工业设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在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发展的同时,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提升。
在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方面,东北和长春市均有发展优势。东北有很多好的旅游资源,有美丽自然风光,冬天可以发展“冰雪”产业链、夏天可以发展避暑旅游观光产业链;还有汽车制造、电影制片厂等体验式旅游资源;还可以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资源,发展医养结合的“大健康”产业。
东北还有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创意文化以及多民族整合的文化,发掘这些文化资源,形成商旅文创产业链,都将成为东北服务业发展的潜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