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
王小霞
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一个地方、一个企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
近日,记者实地感受长春创新的喜人景象,感知创新长春的砥砺奋进和积极求索。近年来,长春市提出并加快实施“一二四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这一目标,着力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全力打好科技体制机制建设、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主体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四个攻坚战”,加速向主要依靠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由2015年的24亿余元提升到2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实现翻番增长,累计达到1100户……
速度源自创新效率的提升。长春是国内知名的科教文化城,拥有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大院大所、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基础力量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居前列。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长春立足全国智力资源密集城市、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实际,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要求和吉林省“在长春市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试点”工作部署,把推动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融合、加快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着力点,推进形成各类创新主体共担科技计划项目、共促成果转化、共建创新平台、共用科技人才、共享科技资源的创新网络,不断释放和激发创新驱动长春发展的巨大能量。
变化源自创新观念的变革。长春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和主题实践活动,立足吉林看长春,放眼全国看长春,走向世界看长春,在更大的格局中比较和推动创新发展;赴天津举办科技创新培训、在杭州举办医药健康产业培训,着力引理念、引人才、引机制、引经验,努力使外地做法在本地“开花结果”;深化科技对外交流,与14个国家拓展科技合作渠道,加快建设长春中俄科技园、长春中白科技园、中古(长春)生物技术国际合作区等科技合作基地,密切与国家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技术交易所科技合作关系,提升与中科院7个分院、10余个研究所科技合作成效,为科技企业对接国内外创新资源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突破源自创新机制的探索。聚焦企业发展需求,着力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流动,这是长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工作的一条重要体会。推进创新投入市场化,与社会资本合作建设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引导和撬动超过130亿元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使1000余户科技企业得到融资、实现发展。推进创新成果市场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性资金,建设中国-长春优秀科技成果商城,设立科技成果中心、知识产权评估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推进创新服务市场化,建设面积27000平方米的科技大市场,加盟科技中介服务机构114家,提供科技政策、技术交易、仪器共享、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人才、科技培训、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10类近60项创新创业服务。
协同创新,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助力长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实践中走在了前列。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100亿元,同比增长8.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300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居东北四市之首。
协同创新,顺应科技发展潮流,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求,进一步强化各级各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创新,强化以产业链为基础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强化企业、高校院所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必将使长春的科技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加快实现高水平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