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未来取决于市民所想所为 自信的武汉想不爱都难
2014-07-02 11:10:08 来源:汉网
来源:长江日报 耿尕卓玛
 
武汉解放65周年之时,正当武汉2049从谋划化为持续行动之际。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我们的城市正在强势而起。怎样认识城市的今天和未来,怎样面对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增强武汉自信成为回答相关困扰的重大命题。20多天来,本报接连推出3组评论、40多个版报道的“增强武汉自信”大讨论。全市媒体、国内外学者、全体市民高度关注,这座千万人口的城市展开了一场广泛与热烈兼具、见地与启迪并存的精神盛宴。
 
提升成就卓越
 
的信心指数
 
一场广泛的讨论,搜罗了“时代的声音”,既不充耳不闻,也不闻之色变,而是认真倾听、理性分析、准确把握。通过讨论,本报厘清了三个命题:“为什么要增强武汉自信”、“武汉凭什么自信”、“武汉自信是什么”。
 
讨论使人清醒,使人坚定。20多天来,通过三个阶段的探讨,答案渐明。
 
5月19日,本报推出开篇之作《循着“时代的声音”迈向2049——写给武汉解放65周年》,将问题定义为“时代的声音”,指出理清大时代的共性问题、城市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武汉特有的问题,面向未来的自信将进一步增强。“每天不一样的武汉值得自信”、“让我们堂堂正正展现武汉自信”,使人看到了增强武汉自信的底气和自信怎样在实践中体现。
 
这是武汉话语的一次主动建构,也是围绕城市发展各种认识问题的一次重新梳理。自信者更清醒,自信者更坚定,自信者更自觉,自信者更卓越;武汉因逆境重生的城市基因而自信,因拥有大为大爱的精神资源而自信,因明确的方向与路径而自信,因广泛的认可而自信;自信是一种家园热爱,自信是一种战略动力,自信是一种开放胸怀,自信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努力;一系列新的判断,解除了思想上的犹疑,精神上的摇摆。
 
华中科技大学赵振宇教授给编辑部发来文章点赞:“在历史与现实密切互动的时代语境中,牢牢抓住‘发展’与‘问题’这一对相伴而生的矛盾,对武汉‘大城崛起’的光荣之路进行了宏大观照与深切论述。循着‘时代的声音’迈向2049,将武汉‘大城崛起’放在了中国‘两个百年’的历史进程之中加以审视,使得文章的格局阔大,论述极具张力。”
 
一次深度探寻
 
从商界大腕
 
到国际名人
 
讨论主体的立体多样,多方重量级人士的参与,使这场增强武汉自信大讨论更有见地和提升。
 
造访过武汉的4位世界级大师发出强音。“世界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说,更想听到发生在这里的商业故事。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武汉找准方位是一个必要课题。“全球城市”概念提出者萨斯基娅·萨森建议,武汉应有足够的定力盯住自己的“指南针”。“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将武汉与皮卡迪利比较,认为城市未来取决于市民所想所为。
 
商界领袖对这种城市的禀赋与未来多有研判。万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对武汉的城市性格和市民性格娓娓道来,说“武汉深具契约精神”。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笑言“每天都在变化的武汉给我信心”。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认为,“企业和城市需要鉴定”。
 
学术界也引起共鸣。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认为,武汉应有“文化自信”。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谢丹阳判断,武汉有能力成国际化大都市。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说,要在全球视野中勾勒武汉未来。易鹏支持“满城挖”,认为武汉在正确时期选择最正确方式。罗天昊看好武汉,“天下之中”崛起是大陆型经济的必然。
 
文化群体也高度认可增强武汉自信。著名文化学者易中天说,武汉特色就是“集大成”。著名作家池莉说,武汉人应该首先学会爱自己的家园,才能恢复“自信”这一文化血脉。上海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说,武汉应从认识自觉达到规划建设的自觉。省作协主席方方感慨,站在武汉,觉得踏实。《武汉通史》主编皮明庥说,武汉是座经得起风吹雨打的城市。
 
传媒界一直在关注这座城市。资深编导制片人、华人文化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夏骏认为,武汉具备亚欧狮心的天资、潜力和蓝图。《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认为,“不装”是武汉自信的表示。《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晖认为,被关注可找到“耿朋友”。《投资时报》总编何力说,记得被关注,提醒自己变更好。
 
一次热忱交响
 
从媒体聚焦
 
到草根热议
 
三周来,增强武汉自信大讨论在武汉形成持续的热点。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倾力报道,形成全城舆论,在千万市民的思想层面和感情方面引起激荡和共鸣,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看到连续多日的专题报道,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崇顺撰写千字评论《武汉的自信在哪里?》。他说:“今天,以2049为时间节点,以建国家中心城市为理想坐标,武汉的底气更足。我本人12岁从鲁东沿海只身来到武汉,算是武汉几十年城市发展变迁的见证人,也算是一个武汉人了,我也有一份自信。”
 
记者统计,先后已有13个城区区委书记、企业家群体、海归创业者群体、历史研究者群体、武汉精神践行者群体、退休干部群体、汉商群体、“老武汉”、新市民、城市建设者以及众多草根微博微信网友群体及各个阶层的市民群体等数百人,在长江日报上参与讨论,还有更多网友在长江网、汉网、新浪微博、腾讯微信上展开火热讨论,集聚了武汉继续向前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同时,市民借助长江日报的论坛、活动等积极开展线下互动,如我读我城、市民大讲堂、看新武汉造等,热烈参与了“增强武汉自信”的讨论。
 
自信的武汉
 
想不爱都难
 
自信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武汉的自信来自每一位市民。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在不经意间表露着武汉自信的面貌。从我做起,增强城市自信,为武汉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光一份热,便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爱的表达。
 
站在今天的门槛上,回望1949,展望2049,是今天武汉人的幸运。
 
复兴大武汉,除了坚韧不拔的努力,保持自信的心态尤其重要。
 
武汉的自信,来自于每一个市民的自信。如果每位市民,对这座城市和自己在这里的生活无比认同、无比挚爱,产生一种亲切感、一种依赖感、一种归宿感,九匹马也拉不走,那武汉想不自信都很难。
 
自信的武汉,不会放任自卑感蔓延。100年前的武汉就已经在全国城市排老二了,35年前也还保持在第四的地位。有了近年的奋起直追和弯道超越的成功经验,我们还有什么怕的,复兴大武汉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么?
 
自信的武汉,同样也不会盲目自负和自大。我们有了一些成绩,赢得全世界的更多关注,但是我们也不回避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虚怀若谷,闻过即改,正是自信武汉的姿态。
 
一句话,自信的武汉,想不爱都难。
 
(摘自武汉晨报)
 
“在我的镜头里,武汉就是一个家。街头巷弄中,婆婆爹爹的清闲,孩童之间的嬉戏,一张张竹床躺椅上的温情时光,这份闲散,本就是一种自信吧,市民对直爽的武汉“市井”文化或自嘲或叹息,未尝不是表现出身为武汉人的骄傲。”
 
——摄影家张原
 
“武汉人有时看不起自己的一些东西,‘武汉人把汉正街当成一个草,外地人把汉正街当成一个宝’。武汉其实被包括武汉人自己在内低估。”
 
——“凌峻中国”总裁周军平
 
“我们要告诉别个,武汉是个蛮好的城市。只要知道武汉城市发展历史的人,都会说,武汉是一个很不错的城市。”
 
——评书表演艺术家何祚欢
 
“武汉人首先应从心理上增强对武汉人的自信心。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的自信心,一个地方也应有对地方的自信心,对武汉人来讲,武汉人首先要自己看得起武汉话。”
 
——剧作家方月仿
 
网友“JG_cheng”:作为常年在外的武汉伢,我只想说,武汉的热干面很自信!
 
网友“喜欢午夜的宁静”:武汉嘀交通蛮让人自信嘀!
 
网友“cz黄琦盈”:我爱大武汉。
 
网友“烂柯无痕”:武汉的班子就是耍拉。遇事不寒敢接条;待人热情不迪多。一碗都算我的。
 
网友“单身美眉”:武汉人的自信在于,不会专门盯着破烂地方的街景。
 
网友“徐0羊2羽7”:武汉伢讲义气,就是那个事!
 
网友“怕吵架的猪”:武汉人总说自己不好,其实,看到自己不好是自信,总说自己不好,就不算自信,就有些自卑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