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跨越黄河、驰骋华北平原的城际列车,一个是穿山临涧、驶在巍巍太行的绿皮慢车,两者等级、设备、速度等全然不同,不过在旅客和铁路职工的口中,却用了同一个词来形容它们——铁路“公交”。 高速和普速列车共同构成了我国的铁路运输系统,对应两者,铁路“公交”也有两种不同的“打开方式”。(新华网)
期待值上升,既是对于服务的认可和信赖,也对提供服务方提出了更高、更细的需求。随着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兴建,城镇之间“牵手”紧密,通过一条条“鹊桥”,候鸟族选择铁路来往于两点一线,在出行生活的两端找到了追求幸福平衡点。一静一动,一张一弛。当速度把空间距离转换成便捷之路,大山深处的列车慢跑,也走进了民众心灵深处。
不一样的“打开方式”,给予旅客一样的乘车体验,根据所需所求选择不同的服务,对于运输服务体系改善也是一种促进。天下那么大,想去走一走,已经不是什么难事。高铁动车组占列车总数的逐年增加,愈发说明“高铁社会”符合民众品质出行的实际需求。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相对于高速高效的动车组而已,林中深处的乡亲们盼望着“走出去、请进来”,交通之路成为他们的希望出口,甚至是发展的生命线。慢车开行站站停,让民众熟悉这条便民之路,注入了厚重的亲近感。
铁路“公交”发展是顺应民众出行需求的正确“打开方式”之一。铺陈便捷之路,自然能吸引大家常来常往。趋于“公交化”开行,不仅是在“量”上增加频次,更是在“质”上体现细节满足需求。尤其是部分城际列车“量体裁衣”改造车厢并设置扶手,让民众对于公交、地铁和城铁产生一定程度的“模糊”,反而证明一些线路的铁路运输公交化有成效、接地气。
“让旅客体验更美好”是铁路部门与时俱进的努力方向。满足多数民众便利出行的同时,也要因地制宜地推出新产品与保持良好的服务。无论是飞奔于城镇之间的列车,还是承载着乡愁记忆的慢火车,都有知音般的乘客。保持服务质量,完善“打开方式”,将为百姓的出行生活写下更多精彩。(吴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