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截至4月15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891列,回程比例大幅提高,运行时效明显提升,物流成本持续降低,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中欧班列”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中欧班列自2011年3月19日,重庆~杜伊斯堡成功开行以来,经过短短8年时间,国内开行线路达65条,到达欧洲14个国家,辐射武汉、成都、郑州、苏州、广州等42个城市,绵延7000多公里。中欧班列发展已经从最初对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西进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将欧亚大陆紧紧联系在一起,发展共享,互利共赢。
“中欧班列”带动了各地经济发展。目前,中铁集装箱公司不断加强跨国铁路合作,对外,积极推进波罗的海、环里海、黑海和中东欧等地区的国家开辟新的中欧班列运输通道,积极争取伊朗、土耳其等国家的优惠价格,优惠价格将让物流成本持续降低,从而吸引更多贸易商眼球,选择这一运输通道。对内,随着“四纵四横”高铁网的大面积辐射,中欧班列全程运输图的铺画实施,中欧班列全程运输时间将进一步压缩,国内段运行时间压缩近24小时,宽轨段运行时间最快压缩至135小时。在高科技信息化方面,铁路95306国际联运信息平台,推进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外铁路在国联运单、运行追踪信息等方面的EDI信息交换,开发运用国联单证系统和运价查询系统,为客户提供电子制单、统计分析、境外追踪、运价查询、通关信息共享等服务。
“中欧班列”实现了互利共赢的目的。安全管理和服务方面,广泛安装追踪装置,多维度、多层面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推广保险业务和卫星定位电子防盗锁电子锁,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从价格成本,到运行时间,到信息化程度,到安全运输这些方面的改进和完善,让我们看到,国家的努力都是在促成共商共建共享这绵延7000多公里亚太和欧亚经济圈这一良性发展格局,确保实现中欧班列沿线国家铁路和物流企业的对接合作,从而实现发展共享,互利共赢。
回顾“中欧班列”这一品牌,是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时提出的。这一倡议让尘封于黄沙中占世界陆地五分之二的欧亚大陆,囊括十分之九的世界人口,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出现在世人眼前,曾经沿线国家和人民在古丝绸之路上“驰命行走,不绝于时月”繁华景观,被隆隆的“钢铁驼队”再次开启。
中欧班列开行带动了中国与欧洲国家经济产业置换均衡发展,为国家地区发展注入了发展活力。目前,中欧班列回程占去程比例已由2017年的53%升至67%,更加趋于双向均衡运输;运送货物逐步扩大到服装鞋帽、汽车及配件、粮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化工品、机械设备、纸浆等品类,运输重箱比例达到87%,其中,去程班列重箱率为94%,回程班列重箱率为75%。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丰富货品种类,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得以释放,中欧班列开行品质显著提高,市场活跃度在不断提高,新的物流,工业和商业中心也将相继拔地而起,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将惠及沿线国家百姓,活力满满,能量满满。
中欧班列带动了国内沿线农户脱贫奔小康。为决胜2020年全民小康起到了不可估量作用。带动了中国内陆城市外向型发展,以武汉为例,因为中欧班列的开行,台湾奇宏科技将生产基地布局到了武汉,法国著名体育品牌迪卡侬将全国分拨集散仓库落户武汉市周边,进一步巩固了湖北省作为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位。这些对地方经济带动的作用,简单的数据未必能说明。比如湖北福汉木业不仅从俄罗斯运回大量木材,还将湖北农民种植的茶叶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他们鼓励农户投入到茶叶种植上并收购其种植的生态富硒茶叶,再进行粗制、精制加工之后出口到摩洛哥、俄罗斯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激活了部分衰退的沿线经济,拉动了当地就业,帮扶在档立卡贫困人数与日俱增,增加贫困户年均收入等等。
中欧班列是亚欧互通往来的“钢铁血脉”,作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重要载体,其带来运输产品多样化,便捷化,常态化,给沿线欧洲各国消费市场民众带来便利和实惠是不可估量的,让我们携手各国共建共享中欧班列这一“国际名牌”,为其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关注和期待,助其唱响新时代发展最强音!(刘明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