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2017年新春上班第一天,武汉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这是新一届武汉市委召开的第一个大会。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一新指出当前武汉市一些单位和一些干部中还存在服务不到位、进取不积极、工作不落实、担当不主动的问题,并犀利地称之为“新衙门作风”,要求必须彻底根除。(2月4日《长江日报》)
当前,基层一些群众到窗口服务单位,仍然会遇到这种情况:“您好!”“您请坐!”“请喝水!”工作人员的微笑接待、耐心回答让前来办事者备受感动,然而一阵寒暄之后仍是漫长的“等待”和复杂的“流程”,最初的赞扬“煎熬”成了抱怨。这是典型的“软钉子”不作为、慢作为现象。
不可否认,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深入持续推进,群众观念、服务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原先“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硬钉子”现象不见了,但“门好进、脸好看”的同时,依然存在“事难办”甚至“事不办”的“软钉子”情形。
在当前的政治新生态下,一些领导干部怕多做多错、缩起了头怕担事,该拍的板不敢拍了,该协调落地的项目不敢管了,该批评问责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贪不占也不干”,只求明哲保身,希望“平稳过渡”。这种“新衙门作风”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影响很坏,危害同样不容小觑。它隐藏在和颜悦色的态度之后,给人以诚恳的观感,实则事情还是不紧不慢地难有进展,群众有委屈说不出,只能在反复奔波中消磨掉耐心,一点一滴损耗掉获得感。这不仅仅使党员干部的形象打折扣,也消耗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根治这种“新衙门作风”还需“三剑合一”。
一是打造监督利剑。让群众的眼睛为监督曝光插上翅膀。尝试建立评议机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行业行风监督员、基层群众和服务对象,对拥有审批权、执法权的机关部门的处室和基层站所进行民主评议。聘请基层群众代表担任党风政风社会巡视员,紧盯机关工作人员、窗口服务人员是否存在拖沓散漫的行为。升级“电视问政”平台,持续深入推进作风建设的“一把手”问政实践。
二是拔出改革利剑。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简政放权,推进职能转变,使有关部门跳出传统工作模式,创新方式方法,能够有效挤压产生“新衙门作风”的人为操作空间。根本上还是要从优化审批制度、提高办事效率抓起。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枚印章”,努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审批流程简、审批时限短、审批服务优的高效目标。
三是刺出问责利剑。探索将“新衙门作风”纳入问责范围。对办事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或者对群众反映的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不及时,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一律追责问责,该责令整改的就限期整改,该书面检查的就限期书面检讨,该通报批评的就定期通报批评,该停职、免职的就坚决停职、免职。必须下大力气整治“庸懒散慢”,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下决心抓一批负面典型案例,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发挥反面典型警示作用。
只有“三剑合一”,才能逐步拔掉作风建设中的各种“软钉子”,不断锤炼“硬作风”,只有根治了“新衙门作风”,不作为者才会无所遁形,慢作为者才会快起来,作风转变才算真正到位,广大人民群众也才会真正满意。
稿源:荆楚网
作者:樊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