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消息(通讯员李宏妹)5月14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湖北行在武汉开启。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来自全国28家网络媒体的30余名记者将奔赴武汉、黄冈、荆州和宜昌等地,通过实地走访考察,用图文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反映湖北各地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战略指导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风貌,新作为。
5月16日,美丽中国长江湖北行媒体行来到荆州石首市,先后参观了国家级麋鹿和豚类两个自然保护区,近距离接触到大自然可爱的精灵,大家在欣喜之余,也意识到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美丽的天鹅洲——中国麋鹿之乡 中国江豚之乡 国家重要湿地
天鹅洲经济开发区位于石首市北部,长江中游北岸。南依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北靠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总面积约4000公顷,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建立了麋鹿和豚类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地处天鹅洲辖区西南部和北部长江故道水域。天鹅洲长江故道湿地是长江中下游保存最为完美,最具独特性的湿地之一,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绿色宝库”、“天然动物园”、“自然博物馆”。
天鹅洲生态旅游区内洲滩纵横,生态环境原始,地形地貌独特,具有古朴的滩涂湿地、清秀的长江故道、珍稀鸟类的天堂、野生麋鹿的乐园、濒危豚类的故乡五大生态特色,是珍稀物种迁地保护和重引进的成功范例。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鹿科动物。1900年左右,麋鹿种群在中国基本灭绝。1985年,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与英国乌邦寺签订了“麋鹿重引入中国项目”。1991年,中英科学家按照历史记载的麋鹿故乡沿途考察,选定湖北石首天鹅洲湿地为首个麋鹿野化放归基地。几年后,分3批在此投放94头圈养麋鹿,结束了中国150多年来没有野生麋鹿的历史。
经过20多年,在天鹅洲湿地繁衍到1000多头的种群规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成功范例”。今年一批麋鹿幼崽出生后,石首麋鹿家族总量可达1400余头,稳居全球最大野生麋鹿种群。
天鹅洲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担负着长江石首江段长江豚类的就地保护、天鹅洲故道江豚的迁地保护与科研、江豚网箱人工豢养与繁殖的尝试。从1990年开始在此投放5头江豚试养,现生活有75头以上的江豚,而且每年还有8头以上的小江豚出生。一个维持自我生存和繁衍的群体已初步建立,经国内外专家认证:这是目前世界上对一种鲸类动物实行迁地保护唯一成功的范例。
2016年5月22日,保护区网箱豢养的江豚人工繁育成功,属国内首例,全球首创,标志着我国在人工豢养环境下繁育江豚取得重大突破。同时也是首个对其它迁地保护区进行江豚种源输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以来,从江西鄱阳湖先后输入8头江豚改善天鹅洲故道种群基因,2016年1月,天鹅洲保护区精心挑选4头江豚迁入何王庙省级江豚保护区,11月10输送2头江豚至安微安庆西江保护区,标志着天鹅洲成为了重要的江豚种源输出地。
小资料:
石首市地处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结合部,西、北与公安、江陵、监利三县接壤,东、南与分属湖南岳阳、益阳、常德市的南县、安乡三县相邻。全市版土面积1427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办区、270个村、38个社区,人口67万。西晋太康5年(公元284年)始置县制,1986年撤县建市。
石首历史悠久,现已发掘出属旧石器时代的团山寺遗址,属大溪文化的高陵扈家岗遗址、高基庙城壕岭遗址,属屈家岭文化的东升走马岭古城遗址,其中走马岭古城遗址比黄河流域迄今发现的最早古城要早数百年,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石首历史文化厚重,境内散留有范蠡墓、调弦亭、刘郎浦、照影桥、望夫台等历史遗迹;石首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明代有“三阁老、二尚书、一太史”彪炳史册;曾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早中期中心,先后有“三万儿女当红军”,孕育了九位开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