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麟 通讯员 王腾
刘源,捐献全血13次,成分献血200次;刘魁武,捐献全血25次,成分献血146次,罗传林,成分献血147次......
1日上午,武汉市献血办在武汉血液中心,授予19名坚持无偿献血至60岁的志愿者“无偿献血终生荣誉奖”,并号召全市志愿者学习他们的奉献精神。
按照国家《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主动要求再次献血的,年龄可延长至60周岁。从壮年到花甲,这些普通平凡的志愿者,用热血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生命之歌。当他们走上领奖台时,他们用热血所散发的光和热,成为寒冬里最暖心的风景。
坚持,他们用热血谱写生命赞歌
在江城,刘源一家被媒体誉为“武汉第一热血家庭”。
1999年,刘源从长江日报上看到,江城推出了第一辆街头献血车,就去“尝鲜”,回家后,献血证被妻子发现,气得掉了眼泪,觉得刘源“不爱惜身体”。
刘源当过兵,开导妻子献血确实救人,那年六一,喜欢孩子的妻子特意走上了献血车,有了开始,就想一直坚持。
40年来,刘源热衷于无偿献血,献血次数达213次。在他带动下,妻子郭珍玲1999年踏上献血车以来,17年来从不间断,成为武汉的献血女冠军。儿子刘明明也献血过100次。一家三口全都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被誉为“武汉第一热血家庭”。
去年初,年满60岁的郭珍玲光荣“退役”,如今,刘源也依依不舍告别无偿献血。他动情地说:“这么多年,无偿献血已成为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习惯。”
武汉市血液中心副主任袁明超赞道,刘源一家三口的献血总量,至少可以挽救500多条生命。
家住青山区的罗传林是名下岗工人,如今,独居的他还吃着低保。自1995年首次参加无偿献血,无论生活再困难,他也从未放弃过献血救人。
罗传林说:“拯救生命是件崇高的事情,无论富裕贫穷,我们都应该承担起责任。”
在这些花甲英雄们心里,献血救人早已成了生命中的一部分。
不舍,能献血是种幸福
“能献血是种幸福!我真希望自己还能够再献几年。”
1日上午,站在领奖台上,60岁的胡汉英泪流满面,对于她坚持十余年的无偿献血事业,依依不舍。
数年前,亲人手术急需用血,胡汉英从此与献血结下不解之缘。从尝试到热爱到坚持,无偿献血让她的生命更加精彩。
去年,胡汉英得知自己不能再献血时,她拿着体检报告,找到武汉血液中心负责人再三恳求:“你看,我的身体还很好,能否再让我多献两年。”
献血十余年的郑志刚同样难以割舍,颁奖台上,他遗憾地说:“太遗憾了,我捐献全血5次,成分献血92次,再有3次,就可以实现献血百次了。”
去年6月,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孟酋60岁。他说,退休,没有让他产生多少失落,而由于年龄问题不能再无偿献血,成了他最大的遗憾。
对于这些热血英雄们而言,献血救人是件幸福快乐的事情。
传承,爱心永不“退役”
“虽然不能再继续无偿献血,但我们大家还可以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宣传献血知识,发动更多人加入到献血队伍中来。”
去年荣获“无偿献血终生荣誉奖”的郭珍玲一番话,让这些花甲之年的热血英雄们,再度激起雄心壮志。
2016年,“退役”的志愿者姬汉香笑着说:“献血生涯结束了,但还想为社会做点贡献。我已经和红十字会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就是那句话,做力所能及的事,帮能帮的人。”
1998年10月1日起,武汉与全国同步实施无偿献血。19年来,早期志愿者中有一批人一直坚持献血,目前已相继年满60周岁,这是国家规定献血截止的年限。而这批坚持爱心献血的人士至少有23人,其中,18人成分献血累计达30次以上,5人献全血累计达10次以上。
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主任陈涵薇感慨道,十几年来,他们每个人献出的热血都救了上百人的命。从壮年到花甲,他们在献血这条路上,坚持并带动更多人加入队伍……
碌碌无为是一生,默默奉献是一生,当一副健康的身体拥有了一颗善良的心,寻常的生命就会变得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