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消息(通讯员王华保 毛红平)“去年,我通过畜牧、水产养殖获得了5800元的扶贫资金,通过林业分红获得了4000元扶贫资金。”6月30日,红安县城关镇李忠恕村残疾人李意军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别看我手部有点残疾,可搞种养植还是没有问题的。”
李忠恕村地处城关镇北部偏远乡村,村里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村民中更是有70人或多或少身患残疾。然而,像李意军这样身残志坚、敢于脱贫的人却不在少数。是什么力量促使李忠恕村的残疾人能勇敢地站起来,重新面对生活呢?其中缘由还得从城关镇财政所驻村扶贫工作队说起。
入户走访,这个村残疾人贫困户特别多
自2014年4月起,城关镇财政所便开始对李忠恕村进行驻村帮扶。财政所所长、驻村工作队队长古承用在入户走访时发现,这个村不仅贫困户多(45户、116人),而且其中残疾人更是有70人。
针对这种少见的现象,工作队与村委会人员商议后认为:脱贫不仅仅是简单的资金帮扶,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李忠恕村贫困户的生计问题,还得从“扶智”上下功夫。
因地制宜,为残疾人制定合适的产业
“村里的残疾人有的是智力残疾、有的是肢体残疾、还有的是精神残疾。”李忠恕村支部书记李自来介绍,这些人群平时自己都难以养活自己,有的甚至还要他人监护,现在要让他们发展生产,谈何容易。
硬骨头摆在眼前,这让财政所驻村工作队也很犯愁。为此,他们多次召集村干部和全村党员召开党员大会,到各自然塆开党小组会,在村民家中开场子会,了解群众的需求,掌握村情民情。同时,工作队队长古承用四处跑项目,找资金。终于,工作队在县残联的指导下,找到了适合残疾人贫困户创业就业的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和林业)。
不等不靠,残疾人终于站了起来
选好项目后,说干就干。工作队积极联系市场主体,先后引进了光伏发电、大鹏蔬菜、德青源金鸡项目等市场主体进行带动脱贫。
“有部分智力残疾的,我们就安排其放牛放羊;有肢体残疾的(双腿残疾除外),我们就安排其喂猪种菜;有精神残疾的,我们就让其在发病间歇期进行林业种植。”古承用说,工作队充分挖掘了每一位残疾人贫困户的自身劳动能力,让他们能发挥作用。
五组贫困户石全安腿部行走一瘸一拐,老娘和妻子身体不好,以前干什么都吃力。工作队为其制定了脱贫计划,帮他们进行林业种植、鱼池养殖、并入股市场主体红元苗圃种植合作社。去年底,石全安一家4口人平纯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已摆脱贫困。
如今,全村有6户贫困户像石全安一样,靠发展产业脱贫,有20户贫困户在光伏发电、大鹏蔬菜、德青源金鸡项目等市场主体带动下脱贫,有19户通过异地扶贫搬迁脱贫。同时,因病致贫贫困户全部享受医疗救助5000元兜底政策。
从以前靠他人照顾,到现在能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城关镇财政所驻村扶贫工作队为李忠恕村的残疾人贫困户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创业就业之路,让这个特殊群体焕发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