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银智库《每周要闻分析》(2018.4.9-4.15)
2018-04-16 06:45: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民银智库《每周要闻分析》(2018.4.9-4.15)

目 录

1. 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纪要:对经济和通胀持乐观态度

2. 欧央行3月议息会议纪要:通胀仍然低迷,继续维持宽松

3. 日本经济温和扩张,核心CPI同比上涨1%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2. 商务部:将推出负面清单等一揽子吸引外资举措

3. 一季度300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增近四成

1. 易纲行长宣布金融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2.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区间震荡,整体稳定

3. 资金面本周将迎税期最大扰动,央行或重启逆回购

四、3月数据专题

1. 3月CPI同比上涨2.1%,PPI同比上涨3.1%

2. 3月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2.7%,进口同比增长14.4%

3. 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2万亿元,M2同比增长8.2%

4. 3月末外汇储备31428亿美元,较上月小幅上升83亿美元

1.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纪要:对经济和通胀持乐观态度

4月11日,美联储发布的三月会议纪要显示,所有委员都预计未来将有更快的GDP增长、更高的通胀和更多的加息。对通胀达到2%的目标信心增强。

纪要显示,FOMC委员们对经济前进的方向充满希望。会议纪要指出,“所有参与者”预计未来几个月经济将会增强,通货膨胀率将上升。会议纪要指出,参与者看到过去几个季度支出和劳动力市场的消息与持续高于趋势的增长以及劳动力市场进一步增强的情况一致。不过,有一些委员认为等待通胀抬头的证据出现后再加息更为合适。

针对贸易战,纪要显示,参与者不认为钢铁和铝关税不会对美国的经济前景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多数的参议院认为,其它国家的报复行为以及贸易政策相关的不确定性对美国经济构成下行风险。

上周,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CPI环比下跌0.1%,低于预期的0%,不及前值0.2%;同比增长2.4%,符合预期,高于前值2.2%;3月核心CPI环比增长0.2%,与预期、前值持平,同比增长2.1%,与预期持平,高于前值1.8%。美国3月PPI环比增长0.3%,高于预期的0.1%,前值0.2%,3月PPI同比增长3%,预期2.9%,前值2.8%。

点评:

3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对经济增长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收紧持乐观预期,对通胀回升的信心增强,但对薪资增速的判断仍存在一定分歧。此外,美联储官员们还讨论了经济过热的利弊以及修改货币政策措辞的可能性,并提出贸易战将增加美国经济下行风险。总体来看,3月会议纪要立场偏鹰,对美元指数短线有所拉升。

从近期美国经济数据来看,3月CPI环比为十个月来首次录得负值,主要是因为汽油价格下跌使数据承压,但受服务业成本上升推动,3月PPI数据好于预期,这将助推通胀走高。同时,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收紧以及减税和政府支出对经济刺激作用的显现,预计今年美国通胀有望达到美联储目标。

鉴于乐观的经济预期,美联储官员一致认为美联储有必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多数官员预计未来加息节奏可能会加快。会议纪要公布之后,联邦基金期货显示,美联储在6月加息的概率达到80%。上周五,美国波士顿联储主席Rosengren表示,2018年可能需要更多的加息,以便在下轮经济下行到来前增加政策缓冲。综合来看,不排除美联储全年加息4次的可能性,加息时点可能落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次议息会议。(任亮)

2.欧央行3月议息会议纪要:通胀仍然低迷,继续维持宽松

4月12日,欧洲央行公布了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强调移除宽松倾向不应被误读。纪要显示,有官员提出决策者接近于达成让通胀走在持续升向略低于2%中期目标的道路上。最终央行官员们决定,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一部分官员称,经济放缓的可能性比预期更大。

纪要显示,自年初以来,欧元区10年期盈亏平衡通胀率几乎没有变动,潜在通胀的衡量指标依然低迷,尚未显示出令人信服的持续上升趋势的迹象;尽管全球经济出现了好转,但潜在的价格压力依然没有减弱。欧洲央行预计,2020年的整体通胀率预计将达到1.7%,在2018年和2019年都将达到1.4%。强劲的周期性势头、持续减少的劳动力市场疲软以及不断增加的产能利用率,正在转化为一种稳定的、缓慢上升的通胀压力。

欧洲央行预计,经济增长将继续高于潜在水平,并将在2018年向上修正。有利的增长前景受到一系列因素的支持,包括持续的全球扩张、欧洲央行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改善劳动力市场以及家庭的去杠杆化压力。

欧洲央行认为,由于股票和外汇市场的波动,金融状况有所收紧;欧元走强并不完全是因为宏观环境走好,可能对通胀有更多负面影响,但欧元过去的升值尚未对需求产生明显影响。与此同时,管理委员会表达了“广泛的担忧”,认为“发生贸易冲突的风险上升了,这可能会对所有卷入国家的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点评:

此次纪要再次强调,3月会议声明中移除“在必要时扩大QE规模”的表述不应被误解为政策方向的变更,而且指出欧元强势可能压低未来通胀预期,导致货币政策收紧步伐放缓。因此整体偏于“鸽派”,纪要公布后,欧元兑美元汇率迅速走低,终结了此前连涨四日的走势。

根据最新数据,欧元区2月份工业产出指数季调环比下降0.8%,意外连续第三个月负增长,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上升0.1%。今年以来,欧元区从通货膨胀、零售销售到商业调查等数据均未如预期,而此次工业生产数据也不尽如人意。同时,正如本次纪要所强调的,贸易冲突的风险上升,可能会对相关经济活动产生直接冲击。

因此,后续仍需密切关注今年欧元区经济数据的疲软是否只是对去年旺盛表现的修正,还是欧元区经济复苏即将结束的信号。

欧央行将于4月26日召开下一次货币政策会议,预计届时将可能讨论如何以及何时能够结束其债券购买计划。目前来看,结束这一计划的时点不会早于今年秋天。(张雨陶)

3.日本经济温和扩张,核心CPI同比上涨1%

据日本内阁府,因为资本支出和库存数据有所上修,日本2017年第四季度季调后实际GDP同比增长1.6%,高于0.5%的前值;环比增长0.4%,高于0.1%的前值。

生产方面,日本3月制造业PMI为53.1%,较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创五个月低;2月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4%,较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日本2月商业销售额同比增长3.4%,增速较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44.4%,较上月小幅上升0.4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方面,日本2月份出口总额为64633亿日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上月回落10.5个百分点;进口总额为64608亿日元,同比增长16.6%,增速较上月上升8.8个百分点;实现贸易顺差26亿日元。

物价方面,日本2月CPI同比上张1.5%,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0%;核心CPI同比上升1.0%,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当前日本经济正温和扩张,通胀接近1%,金融体系维持稳定,预计CPI将加快步伐升向2%的目标水平,日本央行将继续保持QQE与收益率曲线控制,直到稳定实现2%物价目标,若有需要,日本央行将调整货币政策以实现物价目标。

点评:

截至去年四季度,日本已经连续第八个季度扩张,为近30年来最长扩张期。去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1.6%,较上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增长主要源于全球经济前景改善背景下企业资本开支的加快,但由于进口增长更快,净出口并未额外提振当季经济增幅。

日本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可能放缓:一是生产端扩张态势减弱,消费增速下滑。制造业PMI、工业生产指数和商业销售额同比增速自1月份开始连续两个月回落;二是今年一季度,日元兑所有主要货币均出现大涨,其中日元兑美元大幅上涨5.7%。日元升值会对众多日本出口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业绩构成风险,同时也会降低企业和消费者的乐观情绪。

由于近来日本通胀改善并不明显,加之面临日元升值的压力,日央行只能选择继续宽松,以促进物价回升和经济复苏。但鉴于日本离2%的通胀目标仍然较远,且继续宽松的空间非常有限,黑田的新一届任期将会面临更大挑战。(孙莹)

1.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论坛发表主旨演讲

4月10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各国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继续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同亚洲和世界各国一道,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

习近平宣布,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第一,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尽快放宽汽车行业等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第二,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增强透明度,强化产权保护,坚持依法办事,鼓励竞争、反对垄断。今年上半年将完成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工作,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把违法成本显著提上去。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希望外国政府加强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第四,主动扩大进口。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真诚希望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今年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同时降低部分其他产品进口关税,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希望发达国家对正常合理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停止人为设限,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欢迎各国朋友来华参加11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点评:

这是中国领导人自中美贸易摩擦之后首次就全球问题发表看法,因此备受全球瞩目。在此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着重提到中国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合作,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过去的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的发展仍将在开放条件下进行,这是中国对世界不变的承诺。

在扩大开放方面,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采取四大举措,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主动扩大进口。这些举措的推出顺应了中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对外合作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新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开放性政策并不是应对贸易摩擦的产物,而是从过去几年一直酝酿的成果。早在去年7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已经讨论通过;在十九大报告中,直接将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纳入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目标当中,并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落实。

目前,我国的开放水平已经较高。金融准入门槛将会在今年明显降低,制造业在具备开放基础的情况下,也将进一步放宽外资股比限制。此外,我国还将从机构设置、规则对接、法律保护等方面着手完善投资环境、保护知识产权。这些更为开放的举措将使全世界同时受益。

在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升温的国际环境中,中国将凝聚世界捍卫全球化与和平发展的力量,成为全球开放贸易体系的捍卫者、全球治理的守卫者。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也将始终根据自身国情,选择适合的发展道路,自主掌控开放节奏,稳步推进,不论内外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任亮)

2.商务部:将推出负面清单等一揽子吸引外资举措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4月12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将制定一揽子政策措施,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环境。

高峰介绍,下一步,中国将制定一揽子政策措施,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环境。商务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扩大开放、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将争取尽早完成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工作。

在降低进口产品关税方面,高峰透露,有关部门已经表示,将抓紧提出降税的具体方案,争取早日实施。

高峰在表示,此次出台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是在准确判断中国现阶段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为引领新时代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完全是中国的主动开放,让世界各国都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

点评:

去年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将会“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在上周召开的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也明确表示我国将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并指出“今年上半年,我们将完成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工作,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在这一导向的指引下,商务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准备推出相关一揽子政策措施,特别是在今年上半年将争取尽早完成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全面开放新格局正呈现加速形成之势。

今年一季度,我国不仅在吸引外资金额上继续保持正增长,并且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增速也大幅高于去年同期。这不仅与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相关,也得益于我国不断推出改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客观上拉动了外资增长。(张雨陶)

3.一季度300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增近四成

2018年一季度土地市场供需两旺,出让金同比增近四成,楼面均价涨幅较去年同期收窄,溢价率整体下行。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全国土地供应量同环比均增,整体成交量同比增近七成,楼面均价及溢价率同比均降。

点评:

中指院的最新土地市场成交数据显示,一季度土地成交热度不减,300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增长37%。整体来看,出让金高增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成交量大幅上升。与此同时,300城市楼面均价同比涨幅收窄,土地溢价率则整体下行。

分区域来看,各类城市情况有所分化。土地成交方面,各类城市成交面积均大幅上行,但三四线城市领涨于一、二线城市。价格方面,一线城市楼面均价出现下行,二线城市小幅走高,而三四线城市涨幅居首;各类城市土地溢价率均明显走低,但一线城市整体溢价率显著低于二、三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土地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成为一季度出让金高增的主要推动。

以上情况反映出当前土地市场的几个特点:一是去年以来多个城市加大土地供应力度,为土地市场持续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二是新型城镇化、租赁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利好对房企拿地构成支撑;三是前期热点城市的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已取得较好成效,“限房价、竞地价”、摇号限购等土地出让条件和楼市调控政策不断收紧,已使土地溢价率指标降至低位,房企竞拍土地也更加谨慎和理性。

当前多地都在陆续推出2018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住宅用地供应普遍增加,与此同时一二线城市延续前期调控政策,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推出新一轮调控政策,预计2018年楼市将以平稳为主,各地租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将提速,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将持续发力,为住房供给制度改革打开空间,房地产市场将迎来更为健康的发展环境。(袁雅珵)

1.易纲行长宣布金融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4月11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货币政策的正常化”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对于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宣布的中国将大幅放宽包括金融业在内的市场准入等内容,中国人民银行和各金融监管部门正抓紧落实,大幅度放开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

易纲说:“下一步,我们将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将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在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要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易纲表示,金融领域的开放措施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落实:第一,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第二,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3年后不再设限;第三,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第四,为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5月1日起把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4倍,即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从130亿元人民币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每日额度从105亿元人民币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第五,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第六,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

易纲称,今年年底前还将推出以下措施:第一,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第二,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第三,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业务范围;第四,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第五,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2年代表处要求。

在回答现场提问时,易纲还表示,中国将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未来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将逐步实现两个轨道的统一,市场将会在利率变化中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沪股通、深股通及港股通的每日额度,“有序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是个水到渠成、市场驱动的过程”。另据路透社报道,央行拟允许商业银行适当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动上限,按银行的规模分批进行。

点评:

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中国金融开放的下半场正式拉开大幕。

此次公布的金融开放措施以扩大准入为特征,覆盖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在内的几乎所有金融部门,按照时间表,第一阶段将在未来几个月内落实,第二阶段将在年底前落实。

对商业银行来说,金融开放已从1994年已经绵延至今,进入门槛始终在下降。但外资银行并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甚至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于母公司财务压力上升还曾出现过一轮撤退,所以,近些年来,外资银行在银行业总资产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已经由2006年的2.1%降至2016年的1.3%。而中资银行依托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良好表现,深耕本土市场,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网点数量、互联网金融发展、本土化科技体系等方面优势明显,加之对监管政策、市场结构、客户来源等更为熟悉,短期内更具竞争力。因此,就短期而言,银行业准入放开影响有限,不足以冲击现有格局。

从长期来看,随着外资银行的股权比例放开、网点增多、业务范围扩大,预计将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从正面看,一是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的金融供给,促进现有金融格局的优胜劣汰,有利于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二是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业务往来将会增多,有助于学习其先进管理经验、创新服务模式及风险管理方式,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及国际业务能力。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外资银行多具有混业经营模式及全球经营网络,在满足中国企业日趋旺盛的资本市场投融资业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因此可能导致商业银行部分核心业务和优质客户流失。此外,外资银行在员工收入、培训机会、业务支持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可能会导致中资银行的人才流失和竞争力下降。

总的来说,短期内金融市场准入放开影响有限,但随着金融开放的全面推进,外资银行的实力将会逐渐显现,市场竞争也会愈发激烈。如习总书记所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资商业银行必须要有危机意识,对未来的金融开放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进而通过加快改革提升整体运行效率,筑好护城河,提高核心竞争力。(王静文)

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区间震荡,整体稳定

4月4日至4月13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由6.2926上调至6.2898,累计上调28bp。

在岸市场方面,上周在岸即期汇率由6.2999升至6.2825,累计升值174bp。离岸市场方面,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由6.3131升至6.2732,累计升值398bp。

一篮子货币方面,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涨跌互现。根据外管局公布的数据,在2018年3月30日至4月4日期间,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6.73降至96.62;参考BIS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9.31降至99.24;参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7.79升至97.80。

点评:

上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继续延续震荡格局。假期结束后首个交易日,人民币中间价大幅下调,创两周以来最低水平,其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攀升,即期汇率周三收盘时升至接近月初高点,周四则开始回调盘整。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向预期产生了一定的分歧。目前来看,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很强的单向预期,人民币汇率收盘价相对中间价时强时弱,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有效汇率的稳定性也并未动摇,当前汇率水平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央行行长易纲参加博鳌论坛时表示,“央行并不会干预长期的汇率,汇率机制是一个市场决定的机制,它运行良好,也会继续良好地运行下去”。在人民币基本面依然稳健的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的扰动主要表现在短期市场情绪方面,未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的关键影响因素仍是美元。短期内人民币汇率波动可能加大,但基于美元指数年内大概率震荡的预期,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双向波动的大格局并未改变。(任亮)

3.资金面本周将迎税期最大扰动,央行或重启逆回购

上周,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仍然较为宽松,各层次货币市场利率中隔夜品种有所上行,债券市场收益率波动平稳。

资金投放量方面,上周(4月9日-13日)央行开展100亿元7天期逆回购,逆回购到期1100亿元,实现资金净回笼1000亿元。

货币市场方面,各期限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中隔夜与21天期品种有所上行,其中R001较4月8日上行19bp至2.59%,R007上行5bp至2.79%,R014下行11bp至3.21%,R021上行111bp至4.60%,R1M持平于3.74%。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除隔夜品种外普遍上行,其中DR001上行16bp至2.54%,DR007下行1bp至2.70%,DR014下行9bp至3.16%,DR021下行10bp至3.47%,DR1M下行23bp至3.36%。各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除隔夜品种外普遍下行,其中Shibor001上行11bp至2.56%,Shibor007下行1bp至2.80%,Shibor014下行7bp至3.67%,Shibor1M下行18bp至3.83%,Shibor3M下行10bp至4.18%。

利率债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1bp至3.71%,10年期国开债收益率上行6bp至4.58%。信用债方面,10年期3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下行2bp至5.06%,10年期3A级铁道债收益率下行3bp至5.05%,10年期3A级企业债收益率下行2bp至5.21%,10年期3A级城投债收益率下行2bp至5.38%。

点评:

上周整体来看,流动性宽松程度有所下降,但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一方面,各层次货币市场利率除隔夜品种外普遍小幅下行;另一方面,R007与DR007的利差降至0.09个百分点的低位,流动性分层继续缓解。鉴于此,央行仅在周一(4月9日)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此后4个交易日则连续暂停逆回购。在近期资金面持续宽松的背景下,央行已经连续4周实施逆回购净回笼。

今年春节后流动性持续宽松主要有以下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春节前后央行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与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CRA)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带来了大量流动性释放,使资金面整体宽松,导致市场对流动性的预期明显改善;二是金融去杠杆继续加码,同业、表外业务持续收缩,地方政府举债监管强化,楼市调控限制居民加杠杆,由此银行资产端配置承压加剧资金滞留银行体系。

本周将有200亿元逆回购到期,以及8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和3675亿元MLF到期,共计4675亿元,均落在4月16号和17号。而税期扰动也将于同期达到最大水平,资金面宽松程度或有所收敛,预计央行将加大公开市场资金投放力度。

展望二季度,监管政策与贸易摩擦等成为除季节性扰动外影响资金面的主要不确定因素。一方面,随着“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新格局正式形成,预计一系列监管新规将加速落地;另一方面,中美贸易风波继续发酵,贸易顺差与外汇占款变动存在不确定性。总体来看,一季度的宽松局面难以持续。(袁雅珵)

四、3月数据专题

1.3月CPI同比上涨2.1%,PPI同比上涨3.1%

国家统计局4月11日发布了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3月份CPI同比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9%;食品价格上涨2.1%,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1.6%,服务价格上涨2.8%。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1%。3月份,CPI环比下降1.1%。3月份,PPI同比上涨3.1%,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3.7%,环比下降0.3%。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4%。

点评:

3月CPI同比增长2.1%,较上月显著回落0.8个百分点,并大幅低于市场2.5%的预期值,环比大幅下降1.1%。从分项看,食品价格在春节过后全面回落,且幅度超预期。经历了2月份春节期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之后,3月份食品价格出现全面回落,鲜菜、肉类、鸡蛋、水产品、鲜果价格均有所下降,其中短期波动较大的鲜菜价格领跌。非食品方面环比下跌0.4%,基本符合预期,从分项看,除医疗与居住价格保持趋势性上涨,衣着价格季节性回升以外,其他各项均受到节日因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两大类在节日期间暴涨过后,跌幅较大。整体看,由于今年春节期间相关价格涨幅超预期,而节后回落幅度也出现超预期,两方面影响抵消后,全年整体通胀预计依旧较为平稳。

3月PPI同比增长3.1%,环比下降0.2%,均符合市场预期。目前工业品价格由升转降在意料之中,且由于去年同期PPI持续环比增长,导致近几个月来PPI同比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并快速向CPI趋近,预计未来将逐步趋于稳定。

3月核心通胀由上月2.5%的高点回落至2%,环比回落0.3%,略低于预期。一季度整体CPI同比增长2.1%,仍高于去年全年1.6%的水平。预计后期通胀中枢将保持在1.8%-2.4%区间,高于去年但整体温和,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此外,食品价格的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打消贸易战限制美国农产品进口或引发食品价格上升并推升通胀的担忧。(应习文)

2.3月按美元计出口同比增长-2.7%,进口同比增长14.4%

中国3月进出口总值(按美元计)同比增长5.3%,相比于上月的24.2%明显回落。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7%,预期11.8%,前值44.5%;进口同比增长14.4%,预期12%,前值6.3%;贸易帐逆差49.83亿美元,自2017年2月以来首次出现月度贸易逆差。

3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已降至2017年4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点评:

3月出口出现近一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较2月的44.5%明显放缓,且大幅弱于市场预期,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春节滞后因素。由于元宵节一直延续至3月2日,使工厂的开工时间明显晚于去年3月,春节前的赶工推升2月增速,而节后开工迟缓则拉低了3月增速;二是外需因素。3月欧洲和日本的制造业PMI呈现高位回落,全球PMI也有见顶迹象,外需的放缓在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出口增速;三是汇率因素。今年以来,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继续升值,2月达到了121.85,比去年同期上涨3.83%,已达到近两年的最高水平,同样会拖累出口增速。

3月进口同比增长14.4%,高于前值和市场预期。由于大宗商品价格在3月份以回落为主,所以进口超预期主要反映出内需比较稳健且汇率产生了一定的支撑作用。需要注意的是,3月从美国进口增长并不快,中美贸易摩擦尚未对进出口产生明显影响。

展望4月份,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将逐步制约外需增长,中美贸易摩擦升温将逐渐凸显其威力,加之人民币汇率影响偏负面,这些都意味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而进口在价格贡献持续退潮的过程中,也将随内需的放缓而逐渐减速。(王静文)

3.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2万亿元,M2同比增长8.2%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73.99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1.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2.35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4个和11.7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7.27万亿元,同比增长6%。一季度净投放现金2047亿元。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86万亿元,同比多增6339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75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66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3.09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8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4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54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41亿元。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2万亿元,同比多增934亿元。

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5.5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33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4.85万亿元,同比多增343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492亿元,同比少增290亿元;委托贷款减少3314亿元,同比多减9661亿元;信托贷款增加758亿元,同比少增6591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221亿元,同比少增5581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5371亿元,同比多6877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83亿元,同比少1313亿元。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3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7863亿元。

点评:

3月M2下滑至8.2%,为仅次于去年12月的低值,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供应收紧,主要是受去年基数较高的影响,从环比来看,3月M2余额环比增加1.08万亿元,属于正常增长范围。

贷款方面,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2万亿元,同比增加934亿元,环比增加逾2800亿元。分项来看,3月居民短期贷款大幅增加,中长期贷款保持在近期均值水平;企业贷款下降明显,短期贷款较上月下滑40%,中长期贷款较上月下滑30%;非银机构贷款及票据融资大幅下滑形势有所缓解。总体来看,在房地产加强调控的背景下,居民住房贷款近期持续保持稳定,居民短期贷款的上升反映了居民消费意愿的增强,同时并不排除部分短期贷款继续流入房地产市场的可能。

社融方面,3月社融1.33万元,同比减少近7900亿元,环比增加1800亿元。在严监管政策持续加强的背景下,3月表外规模继续维持低位,较去年同期少增逾7000亿元。3月直接融资大幅增长,环比增加逾2700亿元,达到2017年以来的最高值,企业债券融资大幅高增是主要原因。3月以来,央行的呵护以及财政增加支出使得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债券市场利率保持低位,企业通过直接融资市场融资的意愿和能力有所增强。

整体来看,3月货币信贷数据反映了“稳贷款、减表外、增债券、平股票融资”的格局,同时也体现了企业融资渠道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转移的趋势。融资渠道的这种变化对于优化经济结构具有积极作用,表外收缩有助于防控金融风险累积,而债券市场能够实现对融资主体优胜劣汰的作用。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完善、传导机制逐渐理顺,企业融资结构将得以改善、融资成本有望降低,金融体系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任亮)

4.3月末外汇储备31428亿美元,较上月小幅上升83亿美元

截至2018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428亿美元,较2月末上升83亿美元,升幅为0.27%。

3月,我国主要渠道的外汇供求相对平稳,外汇市场继续呈现供求平衡格局。国际金融市场避险情绪上升,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相对美元升值,资产价格变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外汇储备规模回升。

年初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经济结构升级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改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并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金总体平衡的发展态势更加稳固。

展望未来,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随着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逐步巩固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我国国际收支将延续基本平衡格局,跨境资金流动总体保持平稳。与此同时,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金融市场仍可能面临不确定性。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有望保持总体稳定。

点评:

3月末外汇储备为31428亿美元,较上月小幅回升83亿美元;以SDR计价的外汇储备为21617亿SDR,较上月小幅下跌62亿SDR,延续下降趋势。

3月份,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和境内外主体交易行为相对平稳,外汇市场供求延续基本平衡格局,在主要非美元货币汇率相对美元升值和投资的资产价格上升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外汇储备止跌回升。

汇率因素方面,3月美元指数小幅下跌0.8%,其中日元兑美元小幅贬值0.4%,欧元、英镑兑美元分别升值1.1%、1.8%,使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计价部分折算成美元计价后形成估值增加。

利率因素方面,贸易战风险升温整体有利于债市,3月美国、日本、欧洲、英国国债收益率以下降为主,我国持有的各国国债价格上升,使得外汇储备账面价值提高。

剔除估值影响后,当前我国外汇储备仍回稳向好。展望未来,短期内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影响出口,但长期来看,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出口有望进一步增长,外汇储备仍有向稳基础。(孙莹)

民生银行研究院《每周要闻分析》团队

minshengyinhang

孙 莹 sunying16@cmbc.com.cn

联系人|袁雅珵(微信:349016153)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