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银智库《每周金融观察》(2018.4.9-4.15)
2018-04-15 15:30:00 来源:搜狐财经

原标题:民银智库《每周金融观察》(2018.4.9-4.15)

目 录

1. 3月金融数据

2. 固定收益市场

3. 外汇市场跟踪

4. 大宗商品市场

5. 股票市场分析

1.银行业资本工具创新提速

2.央行放松银行存款利率上限浮动比例

3.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即将展开

1. 焦点评论

2. 监管动态

3. 同业资讯

附件:

金融市场主要指标一览表(4月9日—4月15日)

1.3月金融数据

上周,央行发布2018年3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12万亿,略高于市场预期。在新增贷款中,居民贷款增加5733亿,较为稳定,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032亿,中长期贷款增加3770亿,均比去年同期少增。企业贷款投放5653亿,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融资均出现增长放缓迹象;票据融资小幅少增,但同比显示出稳定迹象。非银机构投放略有压缩。

货币方面,3月份M2增速重回回落态势,环比上月降0.6个百分点至8.2%,M1增速为7.1%,M0仅为6%。存款方面,3月份新增人民币存款1.51万亿,其中居民存款增加5324亿,企业存款增加1.17万亿,财政存款受集中拨付影响出现下降,非银金融机构存款也为负增长。3月份,银行体系一般性存款增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而居民和企业部门的环比变化反映为春节后季节性效应的调整。

3月当月新增社融规模1.33万亿,其中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票据均呈现负增长,2018年以来的强监管政策仍在发酵。在1~2月份市场预期大资管新规即将落地,部分业务冲量,但进入3月份政策执行层面趋于严厉。受市场利率好转带动,企业债券发行力度加大,股票融资相对稳定。

点评:

3月新增信贷总量尚可,但存在结构性分化。从3月份信贷数据反映的情况看,实体经济需求端较为稳定,但在结构上存在需要关注的方面:一是从机构分布上分析,大型银行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但负债问题突出,存贷比偏高的股份制银行投放较少,负债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产端投放,需关注这一形势的未来演化态势;二是从信贷投放领域看,虽然零售贷款定价快速上行,但零售端需求非常稳定,无论是短期消费类贷款还是中长期住房按揭贷款,增长效果均较好,微观调研显示存在需求排队迹象,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印证了居民端杠杆率上行的必然性。对公贷款增量也相对稳定,但受制于资源、定价等因素投放出现放缓,结构上推测中长期政策性投放占比上升,反映私营部门投资可能存在乏力迹象。三是流动性考核因素影响在季度生效。受流动性管理考核影响,今年3月份为LCR第一次按季考核,总体达标情况良好,前期银行体系准备充足也是制约信贷投放的一个因素,进入4月份,LCR超标行资金呈现释放迹象,对资金面形成利好。

一季度存贷款定价跳升,影子银行资金链紧张。观测数据显示,一季度以来信贷价格维持持续走高态势,对公定价有跳升迹象,零售贷款定价稳步上行。负债端看,银行体系负债难问题继续发酵,核心存款较少的银行对高成本存款较为渴求,结构性存款、协议存款、国库定存吸收力度明显加大,负债迁徙和紧张局面开始传导至大型银行,大型银行对于同业负债等市场资金渴求度上升。总体看,银行端负债成本上行速度仍较快。由此推测一季度银行体系NIM大体稳定,负债稳健、资产重定价较多的银行预计NIM回升。影子银行体系资金链紧张,弱资质信用主体融资难度大增,主要表现为:民企比国企资金紧张、房企比非房企资金紧张、小微企业比大中型企业资金紧张。在中央决定加大力气推动国有僵尸企业去杠杆的背景下,我们预计年内存在批量低效大中型国企破产重整可能,涉足影子银行较深的企业预计率先爆裂。

社融增量较低需要理性看待,资金价格与信贷价格背离应予以重视。从3月份社融增长的情况看,1.33万亿增量显著低于预期,这与影子银行体系供给受到打击不可分割,广义价格体系上行趋势也印证了信用紧张的事实。从社融的统计口径看,需要对ABS和地方政府债务,乃至国债发行进行追溯调整,我们认为今年大量ABS出表可能会对社融出现一定程度的扰动。最需要引发重视的是,当前总体利率图谱出现了矛盾背离,这一方面表现为存贷款价格的快速上行,另一方面表现为市场短期资金面宽松,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但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一现象是短期的背离,中期看需要注意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向常态化回归、国内需要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等主导力量的作用。(王一峰)

2.固定收益市场

流动性跟踪:上周银行体系流动性基本稳定,央行于周一开展100亿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与上期持平,上周合计净回笼资金1000亿。

货币市场利率涨跌互现。存款类机构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DR001、DR007、DR014、DR1M分别变动14BP、0BP、-9BP、-25BP至2.54%、2.70%、3.16%、3.36%;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R001、R007、R014、R1M分别变动18BP、-2BP、-16BP、-16BP至2.59%、2.79%、3.21%、3.74%;各期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Shibor1W、 Shibor1M分别变动9BP、-3BP、-23BP至2.56%、2.80%、3.83%。

债券市场利率全线下行。上周1Y、3Y、5Y、10Y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变动-6BP、-17BP、-13BP、-2BP收至3.20%、3.37%、3.52%、3.71%。1Y、3Y、5Y、10Y期国开债到期收益率分别变动-8BP、-8BP、-2BP、-2BP,收于3.74%、4.28%、4.44%、4.58%。信用债方面,1Y、3Y、5Y期AA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分别变动-10BP、-13BP、-9BP至4.53%、4.69%、4.95%;1Y、3Y、5Y期A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分别变动-11BP、-17BP、-8BP至5.17%、5.17%、5.52%。

点评:

上周一系列经济金融数据出台,整体有利于债市。

从通胀来看,3月物价大幅回落,通胀压力可控。3月CPI环比下跌1.1%,同比大幅回落至2.1%,春节等短期因素消退,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均回落到正常水平。3月PPI环比下降0.2%,同比继续回落至3.1%。今年以来随着实体利率上升、非标通道融资收紧,社融增速已降至11%以下。货币、社融增速均下行的背景下,今年整体通胀相比去年会有明显回落,3月CPI和PPI同比的回落也说明今年通胀压力并不大,对债市有一定支撑。

从进出口数据来看,3月出口增速转负,贸易逆差再现。美元计价下,3月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进口同比增长14.4%。3月贸易顺差规模降至-49.8亿美元。出口增速转负主要因为今年春节较晚,部分出口被提前安排。此外,1季度欧、美、日制造业PMI均持续回落,全球经济减速和贸易战预期,亦影响对外出口。展望未来,贸易战的担忧和全球经济的减速将影响中国出口,扩大进口战略下进口增速将依旧稳定,但贸易顺差将面临趋势性下降。

从货币金融数据来看,货币融资双降,经济或将承压。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2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持平于12.8%;3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33万亿元,余额增速从11.2%降至10.5%。M2同比增速从8.8%降至8.2%,M1从8.5%回落至7.1%。3月的金融数据显示目前流动性存在“狭义松、广义紧”的特点,即银行间货币市场流动性整体较为宽松,R系列与DR系列利率之间的利差收窄;不过实体经济的融资环境整体偏紧,体现在3月信贷数据中社融余额增速降至历史新低、M1同比增速从前期20%的高位回落至8%以下且低于M2,表明企业资金收缩的信号较为显著,未来经济或将承压。

有媒体报道,央行将根据不同类别银行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放宽大额存单利率上限指导限制。此举一方面是出于缓解银行负债端压力、促进银行表外业务回表、继续推进金融去杠杆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深化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顺势而为。对于债券市场来说,短期来看,目前债券利率已经相对前期明显回落,与银行负债成本相比的优势也不再明显,银行债券配置的动力或有所降低。在资金从银行理财产品等向存款回流转移的过程中可能引发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性调整从而造成债券市场摩擦。市场有观点认为,此举可能有助于资金从银行理财产品回流到银行存款,平衡银行的综合负债成本,但我们对此持怀疑态度。主要是因为二元收益率曲线的弥合很将是相当长期的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市场化的力量更大,可能会拉动非市场定价产品向市场靠拢,目前占比最大的银行存款利率并未实现完全的自由定价,长期看核心负债仍将继续向高成本负债迁徙。(麻艳)

3.外汇市场跟踪

上周美元指数小幅下行,较前周下跌0.37%,收于89.8050。非美货币涨跌互现,其中欧元兑美元升值0.39%,收于1.2330;100日元兑美元贬值0.40%,收于107.35;英镑兑美元升值1.05%,收于1.4239;澳元兑美元升值1.15%,收于0.7762。

人民币汇率:上周人民币兑美元小幅升值,中间价由6.2926上升至6.2898,涨幅0.04%。在岸与离岸市场方面,在岸即期汇率收盘价由6.2999上升至6.2825,累计升值174bp;离岸即期汇率收盘价由6.2862上升至6.2733,累计升值129bp。篮子货币方面,在3月30日至4月4日期间,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涨跌互现。其中,参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7.79升至97.80;参考BIS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9.31降至99.24;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6.73降至96.62。

香港金管局出手买进港币。4月12日,港币多次触及7.85关口,为了捍卫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管局出手买入8.16亿元港币,这是自2005年香港推出联系汇率兑换保证区间以来金管局首次买进港币。

点评:

美联储会议纪要乐观表态,美元指数先抑后扬。美联储3月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是上周汇市关注的焦点,美元指数在纪要公布前一度处于弱势回调状态,周三受叙利亚局势紧张影响,美元指数承压下挫,但随后美联储“鹰派”会议纪要提振美元走升,并收复此前大部分跌幅。最新会议纪要对于通胀和经济增长表现出乐观态度,并将关于货币政策的描述由“宽松”改为“中性”,意味着更为紧缩的货币政策倾向。从近期公布的3月非农就业数据及核心PPI等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基本面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仍可为美联储后续加息提供支持。

美国和香港之间利差的持续扩大是此轮港币贬值的主要原因。在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下,港币以美元为锚确定价格,港府用其外汇储备作支撑发行港币。香港金融管理局自2005年开始将联系汇率的区间确定在7.75-7.85之间,一旦汇率波动超出该范围,香港金管局就会出手干预。与此同时,联系汇率制意味着如果美元与港币的利差明显扩大,港币持有者便有动力按固定汇率将其换成美元,以获取更高的利率。美联储于2017年开启加息进程,而在美国加息、美元利率上升的过程中,香港市场原本投资于稳定回报的资金倾向于向美元转移,港元汇率持续走软,并刷新了香港引入联系汇率制度以来的最弱水平。针对近期市场表现出的担忧情绪,香港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经为应对资本外流做好准备,银行系统有充足的流动性,预计利率水平将渐进上升。(董文欣)

4.大宗商品市场

黄金:国际金价小幅收涨。期货方面,COMEX黄金上周收于1348.60美元/盎司,较前周上涨11.30美元/盎司,涨幅0.84%。现货方面,伦敦现货黄金收于1343.70美元/盎司,较前周上涨12.50美元/盎司,涨幅0.94%。截至上周,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 Gold Trust持仓量为865.89吨,比前周增加5.9吨。

原油:国际油价大幅上行。具体来看,Brent原油上周收于72.62美元/桶,比前周上涨5.69美元/桶,涨幅8.50%。WTI 原油上周收于67.30美元/桶,比前周上涨5.37美元/桶,涨幅8.67%。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方面,截至4月6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330.6万桶,预期为减少104.12万桶。汽油库存万桶增加45.8万桶,库欣原油库存增加112.9万桶。炼厂产能利用率较上周增加0.5%至93.5%。

点评:

受益避险需求提振,贵金属或有不俗表现。周初,市场仍处于中美贸易战影响下的多头氛围,而白宫幕僚长凯里一度考虑辞职、特朗普私人律师办公室遭FBI调查等美国政府内部不稳定性因素进一步为黄金提供上涨动能。周中以来,叙利亚化武袭击事件占据头条,更是引爆贵金属市场行情,避险情绪支撑黄金一度冲高,但受累技术性卖盘和获利了结盘,金价有所震荡回调。在美元指数处于相对弱势的大背景下,借助中美贸易问题仍存变数、美俄针锋相对剑拔弩张、叙利亚局势空前紧张等风险因素,贵金属有望保持较强上涨动能。

中东紧张局势助推油价升至年内新高。随着市场对美俄就叙利亚冲突问题的担忧不断加剧,Brent油价大幅上行并突破70美元关口;上周发布的EIA数据显示原油库存意外大增,且美国原油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但在地缘政治风险成为原油主要交易逻辑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对于EIA数据带来的超级利空,几乎选择了无视。事实上,叙利亚并非重要产油国,因其紧邻霍尔木兹海峡的独特位置(与OPEC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接壤,且临近沙特与伊朗)引发市场对原油供应的担忧:一是若美国不再对伊朗延长制裁豁免,主要产油国原油产量将受到影响;二是若高油价推升农产品等价格,输入性通胀风险或进一步造成中东局势不稳。从EIA数据来看,美国原油产量自年初以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特朗普政府减税政策及油价持续回暖刺激相关企业加大原油勘探力度,原油开采积极性不断提升,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原油产量仍将继续攀升。短期来看,地缘政治风险潜在的供给冲击、炼厂检修季收尾带来的去库提振等因素将对油价形成较强支撑。(董文欣)

5.股票市场分析

主要指数冲高回落,上证50较为强势:上周随着清明节结束和贸易冲突预期有效管控,多数指数冲高反弹,但随后回落,上证50较为强势,创业板指震荡阴跌。上证综指、上证50、中小板指、创业板指、中证1000、深证成指、沪深300等主要指数分别上涨0.89%、0.89%、0.16%、-0.67%、0.19%、0.02%、0.42%。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17家上涨,11家下跌,涨幅前五位分别为钢铁(3.42%)、银行(1.85%)、计算机(1.75%)、有色金属(1.63%)、纺织服装 (1.09%);涨幅后五位分别为公用事业(-0.54%)、商业贸易(-0.85%)、家用电器(-1.26%)、食品饮料(-1.36%)、农林牧渔(-2.58%)。钢铁、银行、有色金属等前期跌幅较大叠加传统周期绩优行业板块领涨市场。

消息方面,上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我国公布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等新举措;3月CPI同比上涨2.1%,3月PPI同比上涨3.1%,一季度PPI同比上涨3.7%;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2万亿元,M2同比增长8.2%,融资规模增量为1.33万亿元;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5.58万亿元;3月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降9.8%,一季度出口(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7.4%;上交所拟将大额持股变动的信息披露间隔从每5%缩减至1%,将持股比例未达到5%的第一大股东纳入信息披露义务人范围;将持续加大“蒙面举牌”、“隐匿式易主”以及要约收购和控制权争夺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发布。

一级市场融资环比前周出现下降:按照发行日口径计算,上周股权融资金额和家数分别为61亿元和1家。其中,IPO融资金额0亿元,家数为0家;增发金额61亿元,家数为1家;配股金额0亿,家数为0家;优先股金额0亿,家数为0家;可转换债金额0亿元,家数为0家;可交换债金额0亿元,家数为0家;融资家数较前周减少1家,金额较前周增加53亿。证监会4月13日核发2家企业IPO批文,筹资不超30亿元,其中上交所主板2家(亚普汽车、药明康德)、中小板0家、创业板0家。总体来看,发行批文家数增加2家不变,融资金额较前周增加30亿。上周是证监会核发的第11批IPO批文。2018年以来,已经有32家企业领到了IPO批文,筹资总额为357亿元。

点评:

上周公开市场有1100亿逆回购到期,无正回购到期;央行除周一进行1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外,其后连续四日不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全周净回笼1000亿。央行公告称受税期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政策面看,央行货币政策立场仍然是稳健立场,据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表述,央行已经准备好迎接全球主要央行收紧利率退出扩张和缩表的情况,未来利率市场化将是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双轨融合。

从市场资金面看,市场资金仍然延续月初以来的宽松态势,主要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收益率保持低位运行。上周5年期国债期货和10年期国债期货主要品种资金价格指数较前周分别上升约10个基点和20个基点。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下行态势有望延续,背后基本逻辑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通胀减轻。从估值看,理论上讲中长期基准利率的下台阶能够抬升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据统计,本周央行公开市场周一有200亿逆回购到期(100亿为上周日顺延);此外,周一和周二还分别有800亿国库现金定存和3675亿MLF到期,无正回购到期。另外,4月份是传统的税收大月,过去几年4月份财政存款净增量多超过5000亿元,考虑到节假日因素,4月份税期高峰或在18日前后出现。

上周A股市场成交量分别为4365.67亿元、4850.03亿元、4814.00亿元、4285.10亿元和3961.50亿元。全周成交合计22276.30亿元,较前周大幅上升45.71%。日均成交额为4455.26亿元与前周日均量能水平(5095.93亿元)相比下降12.57%。与前周相比,交易日数量回归正常导致交易总量大幅增加;但从日成交额看则属于量缩的态势,反映了市场活跃度在下降、交投趋于谨慎。上周沪指上涨0.89%,创业板一周累跌0.67%,全周多数股票冲高回落,上证指数、深成指、中小板等均收出长上影周阴线,创业板收出小周阴线。市场冲高回落主要源于节后贸易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下降等因素引发资金回补,本周短期有望延续这种态势。在基本面面临下行压力加大和政策面偏紧预期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市场总体仍以震荡市、结构行情以及波段操作为主。

从场内资金流向看,春节后资金持续流向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科技、医药等板块,创业板ETF连续大额净申购。上周四,易方达创业板ETF份额和华安创业板50ETF分别较上个交易日增加2亿份、2.91亿份,达到62.55亿份、51.76亿份,份额均创历史新高。资金流向显示机构正在增加对创业板等配置力度,创业板ETF基金资金陆续净流入印证创业板本轮上涨。从技术面分析,以创业板板块为代表小票的再次上攻还依赖于量能的再次放大。若量能不能有效支持,短期也难以走弱,原因在于个股轮动推动的结构性反弹还将延续。

截至上周末,年报披露过半。步入4月中下旬,一般都是业绩相对较差个股的密集披露期,投资者选股应避免“踩雷”风险。根据上周消息,自5月1日起,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将分别由130亿元人民币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沪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额度将分别由105亿元人民币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调高额度折射了中国对海外资金的渴求,也表明港股通、伦股通等中国模式是可控制的资本项目开放。从中长期看,互联互通每日限额提升将促进中国资本市场活跃度及深度提升;但短期来看不会改变两地资金流动节奏,现实中的资金流动远未达到额度饱和状态。上周证监会核发2家IPO批文和30亿融资金额,表明在市场逐渐企稳状态下短期IPO有提速迹象,与去年相比IPO强度虽有所下降,但类似中国人保、各类独角兽等大盘项目将会增多。(李相栋)

1.银行业资本工具创新提速

日前,哈尔滨银行拟发行不超过150亿元人民币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补充该行其他一级资本。这是自上月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意见》后,国内商业银行首次披露运用新型一级资本工具(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点评:

无固定期限资本工具作为除优先股之外的一级资本工具创新,具有无固定期限、非累积、强制减记条款,其产品设计符合Basel III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对合格资本工具的定义。且为减少市场发行难度,方案还设计了有条件赎回条款。就该产品来说,若成功发行,可以计入并补充一级资本,提升一级资本充足率。

但与西方银行业资本工具多样化、结构化相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设虽然在国务院批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后有所提速,但整体资本工具样式仍然较少,目前市场上发行过的一级资本工具只有优先股。这一现状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法律依据并不充分。无到期日、强制转股或减记的新型资本工具的属性特征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充分衔接。当年优先股发行是以《公司法》、《证券法》并未禁止优先股存在,以国务院批准作为相应法规依据而实施的。但是根据《公司法》、《企业破产法》和《最高人民法院近期发布的企业破产法的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并不支持非累积永久性次级债券的强制减记法律效力。银监会早期也已注意到,从法律层面看,《公司法》、《证券法》对于发行人拥有的减记或转股权利,难以得到切实的法律保障,投资者可能做出不同的理解,且由于资本工具发行合约无法归入《合同法》规定的有名合同,而根据自治原则订立的合同其履约具有不确定性。其二,会计处理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当前已发行的资本工具投资者群体中,资管机构占据主导,而在大资管新规即将落地实施的当下,新规对资管产品期限错配做出了很强的约束。无固定期限资本工具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如何匹配满足资管新规要求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否则,此等新型资本工具的投资者群体将受到相当的限制。其三,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割裂造成转股型资本工具发行量偏低,如发行带有转股条款的资本工具必须在交易所市场上发行,需要打通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的限制。

我国资本工具发行历史上并未出现触发减记/转股事件,资本工具并没有表现出深度次级性。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银行业通过资本补充来应对风险变的越来越紧迫,最终通过资本工具来抵御风险也变得越来越现实。过去,我国资本工具创新所面临的困难难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一次性全部解决,需要调动来自市场和政府等各方面力量,循序渐进地逐步突破。但在当前,在新的金融监管环境下,我们呼吁新型资本工具创设应该加大统筹安排,在更高层面上协调推进,给予发行主体制度保证,减少商业银行单兵作战的盲目性。(王一峰)

2.央行放松银行存款利率上限浮动比例

部分媒体报道,央行将根据不同类别银行分别在一定程度上放宽大额存单等利率指导上限,此举呼应了易纲行长日前在博鳌论坛的发言,预示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向深水区挺进。但是,在当前银体系存在“负债难、负债贵”的形势下,此举更像是开启了变相非对称加息的阀门,引发市场诸多联想。

点评:

存款利率政策放松反映我国利率市场化走向深化。在不久前召开的博鳌论坛上,易纲行长指出“我国利率自由化朝着市场主导的方向发展,价格变量越来越重要,目前有两条渠道,一个是基准利率,还有一个市场利率。最好的改革方式是使两条利率轨道逐渐融合,更向市场利率融合”。其后,媒体报道了央行将放松存款利率浮动比例限制。这反映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继续深化。根据人民银行2015年10月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但为保证有序竞争,避免过分推高市场利率而出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人民银行引入了行业协会《利率自律公约》和MPA定价考核来规范存款业务定价,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银行(业务)不同的存款利率设置指导浮动上限,试图通过领导者定价机制来约束过度竞争。本次政策是针对这一浮动比例的放松,将给予银行更多的自主定价权,代表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走向深化。

政策放松产生变相小幅非对称加息效果。从目前我国利率体系运行的情况看,本次政策放松将产生“小幅非对称加息”的效果。主要理由是:一是“加息”,在我国利率体系中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利率两条收益率曲线并存的现状仍就没有消失,尤其是在当下银行体系存在“负债难、负债贵”的情况下,自主定价的市场曲线与一般性存款利率曲线利差逐渐拉大,此时的政策放松将诱使银行业已更高的成本吸引客户,进而抬高一般性存款的总成本。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国际市场货币环境回归常态化的一种回应;二是“非对称”性,从资产端看,银行“负债荒”现象正在持续向资产端定价传导,银行资产端并没有受到严格的定价约束,市场化程度已经较高,因而更倾向于是非对称性的影响;三是“小幅”,从媒体报道来看,本次所调整的浮动比例约是相比较基准利率扩大0.1倍,涉及CD,未来即使涉及一般性定期存款(此处需扣除已经市场化定价的结构性存款、保本理财、协议存款和国库定期存款),从调整幅度和涉及业务范围来看,总体影响不大。且即使放松后,金融机构仍可以通过精细化客户分层管理来控制成本一次性阶跃提升,这反映了央行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方式是比较审慎的。

利率市场化持续推进需要更多条件成熟。当前,应该说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但仍有一些条件制约着两条收益率曲线向一条曲线融合的完全市场化。未来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需要完善综合配套措施,主要领域为: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增强借款主体财务硬约束、推动市场基准利率形成机制、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构建完善的利率曲线等。国际经验显示,在经济下行期的利率市场化往往会埋下危机的种子,负债定价水平的快速上行推升银行体系风险偏好,导致风险积累增大。下一步,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更需要审慎评估,我们认为可能采取更多推广与Shibor和LPR挂钩的产品定价,打通利率走廊和最优贷款利率的联系,逐步减少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档次等措施。(王一峰)

3.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即将展开

4月12日,财政部、税务总局、人保部、银保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根据《通知》,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实施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按照试点方案,在上海、福建和苏州工业园区,个人购买合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最高可获得一个月1000元的个税税前扣除额,而且账户资金收益还将暂不被征税,等到个人领取养老金时再交。

点评:

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丰富了保险消费选择。随着国内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居民养老保障需求迫切强烈,这对国内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试点方案,所在区域个人最高可获得每月1000元(每年12000元)的税前扣除额。与去年开展试点的个税递延型商业健康险相比较,高于其税前扣除每月200元(每年2400元)的标准,表明这次避税效应金额更高、力度更大。此外,除了获得税前扣除外,个人商业养老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在缴费期间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个人领取商业养老金收入,其中25%部分予以免税,其余75%部分按照10%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总体来说,该方案采取了缴费、投资环节不缴税,而领取环节缴税的EET税收优惠模式。税收递延激励效应利于提升商业养老保险需求,利好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的完善,据测算,如若推广,国内市场潜购买力为1000亿左右。

试点顺利实施和推广的关键在于能否提供最优客户体验。与个税递延型商业健康险类似,虽然政策旨在通过税收激励效果减轻个人购买商业保险的负担;但是政策在设计执行环节存在优惠受众范围较小、消费者只能通过团险渠道购买、部分保险公司片面保守与动力不足等问题。从个税商业健康险推广经验教训看,试点顺利实施和推广的关键在于能否提供最优客户体验。保险公司等相关机构需要从优化产品设计、简化购买流程、扩大销售渠道、加大推广力度等方面多措并举,以满足与适应多样化、个性化的客户养老保障需求。只有增强商业养老保险的竞争力,才能获得客户青睐,从而获取试点推广的成功。此外,还应该适时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和产品范围。借鉴美国个人退休金账户(IRA)的成功经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也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扩大参与的金融机构与产品范围,有助于增强活力与丰富产品形态,从而提高个人商业养老账户市场的运行效率。(李相栋)

易纲:中国货币政策仍是审慎的 已做好收紧准备

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在博鳌亚洲轮2018年年会中表示,“货币政策在中国是审慎的、谨慎的货币政策。我们没有什么量化宽松,或者零利率的政策。现在主要的央行都开始收紧利率,开始退出扩张,也会进行缩表。我们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期待这样变化的发生,所以我们也已经准备好了进行这样的改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降息和实施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造成主要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迅速扩大。在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资产泡沫风险正在集聚的背景下,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开始发生转向。花旗及摩根大通预计2018年将是全球央行真正有所收紧的一年。就我国而言,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维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随着此次易行长表态,未来需关注央行公开市场货币的净回笼及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调整。

银保监会下发融资担保监管四项配套制度

近日,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四项配套制度的通知》。四项配套制度分别为:《融资担保业务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融资担保责任余额计量办法》《融资担保公司资产比例管理办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合作指引》。近年来,我国融资担保行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监督管理不到位、违法违规业务频发等问题,进一步放大了金融风险,甚至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四项配套制度的印发,是对《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的有效补充,对融资担保公司持牌经营、责任余额计量、代偿能力、银担合作等方面做了具体规范,补足了监管短板,建立起融资担保行业的“1+4”完善监管体系,对融资担保行业规范管理、长期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银保监会在通知中明确表示,实施细则只严不松,体现出未来行业监管政策将持续加强。

扩大金融市场开放 外汇局将研究推进QDII改革

4月1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公告称,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进QDII改革,根据国际收支状况、行业发展动态以及对外投资情况,进一步完善QDII宏观审慎管理,服务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助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从2015年3月开始,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未有新增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一直保持在900亿美元左右的水平。此次改革体现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金融市场开放的决心,释放出推进资本项下可兑换、推进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信号,具体意义表现在:一方面能更好地满足境内机构和居民配置境外资产的需求,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另一方面有利于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壮大,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但在金融业强监管背景下,未来QDII新增额度的分配、申请机构的审核要求将会更加严格,稳定经营、合法合规使用额度的机构有望获得新一批额度。

2018中国金融监管报告:流动性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市场

4月12日,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及金融法律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发布《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8》。报告指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表现之一是流动性风险,且集中体现在银行间市场,表现为“资产荒”和“负债荒”并存。在不良贷款提升、产能过剩行业信用风险暴露、深入参与非传统信贷业务以及资产负债表出现多元化配置后,银行信用风险持续累积,期限错配管理难度提升,资产负债匹配更加困难,“资产荒”和“负债荒”同时出现,可能导致银行部门在流动性管理上面临难题,进而带来整个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为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2017年底原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预计2018年中央和地方监管部门将会继续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以维护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

央行:金融业综合统计必须实现“全覆盖”

国务院办公厅9日印发《关于全面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意见》。央行负责人表示,金融业综合统计必须实现“全覆盖”。一是对象全,覆盖所有金融机构、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活动;二是业务全,覆盖金融交易的全部链条;三是内容全,做到总量与结构分明、数量与价格兼备、存量与流量并重。

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对外投融资基金健康发展的意见》

4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对外投融资基金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重点提出了优化募资方式、提升运行效率、完善监管体系、强化服务保障4个方面共12项政策措施,多措并举促进对外投融资基金合理有序开展业务。

上海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合作贷款,未提催收不得外包

多方核实获悉,4月份,上海金融监管部门结束征求意见,下发了《关于规范在沪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合作贷款业务的通知》。从监管部门亦核实了这份《通知》的真实性。相比征求意见稿,《通知》相对宽松,在限定业务合作范围方面,未提催收不得外包等。

银保监会首度披露行业走势,一季度银行保险运行稳健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首度披露全行业走势:今年一季度,监管部门采取有效监管措施,推动行业实现稳健运行和良好开局。银行业资产规模稳步增长,流动性进一步增强,贷款质量保持稳定,资本和拨备稳中有升,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提升。保险业发展主动转型,结构进一步优化,保障型业务平稳增长,服务大局能力进一步增强,资金运用平稳提升,行业偿付能力不断优化。

监管加强涉农金融机构大额风险监测

为全面防控信用风险,加强统一授信管理,银保监会近期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大额风险监测和防控的通知》,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授信管理、建立全口径大额风险监测台账、制定风险压降和整改规划,并按时报送风险监测报告等要求。

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能力建设中心正式启动

2018年4月12日,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能力建设中心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联合能力建设中心启动后,中国人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联合举办主题为“加强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框架,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带一路”高级别研讨会。

大型国有银行

国内首家无人银行网点亮相上海

4月9日,位于九江路“银行一条街”的建设银行九江路支行,将其重新改造后的一层营业网点对外开放,这里成为国内首家“无人银行”网点。机器人取代大堂经理,智慧柜员机、VTM机、外汇兑换机以及AR、VR等互动体验区取代了柜台和工作人员。目前银行业务还难以实现百分之百无人化,但无人银行为银行网点转型打开想象空间。

海南建行:创新推出“开户易”工具

建行海南省分行创新应用推广“开户易”工具。“开户易”集成了外部工商信息数据调用、电子营业执照芯片卡信息读取、信息数据自动反填、数据多系统间共享等多项实用性功能,使开户时间大大缩短,客户体验进一步改善。

政策性银行

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6.2亿元助力京唐城际铁路建设

近日,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采取行内合作的形式为京唐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先期发放了一笔6.2亿元人民币贷款,用于京唐城际铁路(北京至唐山城际铁路工程项目的简称)建设,极大地缓解了该条铁路建设面临的资金紧张的局面,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保障。

农发行部署今年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准备工作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南京召开的2018年绿色金融债券发行准备会暨一季度主力承销商座谈会上获悉,下一步,农业发展银行将持续丰富绿色项目库建设,努力提高绿色债券的吸引力,严格执行专款专用,促进绿色债券发行的公开、透明和规范。

全国股份制银行

易到与中信银行签战略合作协议

4月12日,中信银行与易到在深圳举行“金融服务+商旅出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同时,中信银行正式通过旗下公司信银投资完成对易到的股权投资。中信银行持有易到18.18%的股权。

中信建设与中信银行成都分行合作助力四川最大PPP项目

4月9日,中信集团旗下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与中信银行成都分行签订银企合作协议,支持天府国际机场资阳临空经济区产业新城PPP项目。天府国际机场资阳临空经济区产业新城PPP项目总投资规模约490.6亿元,是四川省目前投资额度最大的PPP项目。

浙商银行在港设立第一家境外分行

4月10日,浙商银行第一家境外分行——香港分行正式开业,标志着该行国际化战略布局起步。根据规划,香港分行将立足本地,按照先公司银行业务,后私人银行业务;先商业银行业务,后资本市场业务;先成熟、主流产品,后特色、创新产品的发展路径。

其他商业银行

4月10日,广东四会农村商业银行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深圳中心,通过簿记建档系统成功发行1亿元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本次发行的绿色金融债券(第一期)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发行金额1亿元,中标利率6.10%,申购倍数2.7。本期债券将在资金到账后一年内全部用于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规定的绿色产业项目。

4月9日,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与腾讯金融云在常州正式挂牌成立“新农村金融科技实验室”。双方表示后续将在金融业务及科技产品服务、全方位金融智能技术服务、金融创新业务联合拓展三大方向加强合作。

近日,富邦华一银行作为牵头安排行,携手5家外资银行与浙商资产管理公司签署了总额为7.5亿元的银团贷款协议。据悉,该笔借款是境内首个完全由外资银行参与的银团贷款,也是迄今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斩获的首笔外资银行银团贷款,这将有利于丰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来源。

金融市场主要指标一览表

(4月9日——4月15日)

民生银行研究院 金融发展研究团队

minshengyinhang

王一峰 wangyifeng5@cmbc.com.cn

张丽云 zhangliyun@cmbc.com.cn

李相栋 lixiangdong1@cmbc.com.cn

麻 艳 mayan12@cmbc.com.cn

董文欣 dongwenxin@cmbc.com.cn

李 鑫 lixin68@cmbc.com.cn

联系人|麻艳(微信:mycufe)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