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融入世界经济大格局
2017-12-18 07:49:00 来源:搜狐财经

  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之下,加强在人才、技术、产品、营销、投资等方面的对外合作,既引进来,也走出去,将有效带动包括长春在内的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

  本报记者 王小霞

  长春这座城市近两年的发展,让人们看到了东北振兴新的希望。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继续走稳,完成从L型增长的竖边转到横边,随着国家振兴东北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发力,长春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一带一路”倡议、“长吉图”开发开放以及“哈长城市群”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利好下,长春将借助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参与到国际分工当中,最终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

  中国经济时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今年以来经济出现企稳向好迹象,这其中,素有“东方底特律”之称的长春市异军突起,率先发力,突破困局,触底反弹明显,成为东北经济的亮点。您怎么看这种变化以及其深层的动力?

  刘培林:2017年前三个季度,长春市地区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增速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和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7.5%,第三产业增长8.9%。如果再回顾2016年的情况,地区生产总值比2015年增长7.8%。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增长3.7%、7.0%和9.4%。综合起来看,长春的经济增长在东北地区的省会和计划单列市中处于相对领先位置,成绩喜人。

  这背后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是大环境好转。全国经济整体的下行压力减小,经济增速趋稳。全球经济增长开始缓慢复苏,我国对外经贸超预期增长。

  第二是国家政策的带动。长春被确立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以长春为核心的吉林中部成功入选国家首批12个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这些都为长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三是长春着力推动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长春市抓住大环境改善和国家政策带动的契机,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推动转型升级,见到了明显效果。2016年在相关政策刺激之下,汽车产销量大幅度上升。汽车是长春的主导产业之一,2016年长春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5372.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7.9%,汽车产业产值增长10.1%,有效带动整体经济增长。同时,长春的生物与医药工业、光电子信息工业、装备制造业等的产值,都实现8%以上的高速增长。长春的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也实现令人瞩目的增长。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继续走稳,完成从L型增长的竖边转到横边,随着国家振兴东北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发力,长春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将进一步改善。全国转型升级对诸如装备制造、光电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的需求,对旅游的需求,都将进一步增长。可以预期,长春未来的发展潜力将进一步快速释放。

  中国经济时报:相对于东南沿海地区,东北地区开放程度有一定差距。您认为在新阶段,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东北实际,长春应该如何扩大对外开放?

  刘培林:看待东北地区对外开放要有全面客观的视角。新中国成立之初,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开放的地区,前苏联援建的项目有很大一部分落地在东北。后来这些项目为内地其他地区建设提供了人才、设备、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受到地理区位影响,更重要的是由于主导产业是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是中国在国际上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这导致东北地区在以往的30多年发展进程中,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现在,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于2010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正在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中国资本相对丰裕程度比以往大幅度提升,资本密集的重化工业也逐步成为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所以,从发展的一般规律上看,东北地区将进入重化工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逐步提升的时期。这是包括长春在内的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

  根据我们在一些中东欧国家的调研,这些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和我国比较接近,工业特别是装备工业和我国东北地区互补合作的潜力比较大。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之下,加强双方在人才、技术、产品、营销、投资等方面的合作,既引进来,也走出去,将有效带动包括长春在内的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

  此外,包括长春在内的广大东北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国投资,除了东北和国际上直接合作这种方式之外,也可以考虑联合国内其他地区扩大对外合作,或者以给国内其他地区配套服务的方式,间接地参与后者和国际上的合作。

  中国经济时报:以长春为代表的东北地区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日益优化营商环境,对于吸引投资以及发展民营经济,您认为长春还应该有哪些改变?

  刘培林: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城市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春市开展了“电视问政”“换位体验”“走遍长春”“人人都是软环境”等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活动,地方领导干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长春市还扎实推进“放、管、服”三大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动政府职能向合法高效转变,打造“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综合改革“升级版”,完善集审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便民服务体系,以便让企业和群众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围绕“法治东北”“信用东北”建设,不断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抓好国家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城市建设,积极解决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融资难等问题,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公平、公正、高效、有序的发展环境。

  这些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要充分认识到,改善营商环境可以说永远在路上。已经取得的成果,必须通过建章立制固定下来、保持下去。同时要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以更大力度加以落实。我个人的观察是,营商环境由差到好的改善,并不是一个线性匀速的过程,而可能是前期艰难,但突破一定临界点之后,才会全面地、快速地、持久地改善。长春要继续发力,早日迎来这个临界点。

  长春最近在尝试整建制地引入外地创新生态,和中关村管委会合作,谋划在本地培养类中关村的创新生态,通过机制创新,将中关村乃至全国的创新要素有效地链接到长春。可以预期,这种尝试将有效助推长春的创业创新。

  长春改善营商环境,我认为不仅要注重吸引外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来本地干事创新和创业,也要着力激发本地的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长春的科技和教育资源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通过机制创新,充分激发这些本地潜在的创业创新资源,焕发其活力和能动性,也许就是营商环境从根本上转好的临界点的重要标志之一。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