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彩娜 作为经济增速排行榜中的“后进生”,东北在发布“成绩单”时皆是“静悄悄”。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东北外贸跑赢全国总体增速,黑龙江、吉林、辽宁外贸整体增速达到23.1%,高于东部10省市外贸整体增速。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贸的回暖折射出东北经济“最困难的日子”似乎正在过去。 而对“最困难的日子”正在过去,更有力的佐证是今年1—4月东北地区的经济数据。 辽、吉、黑三省一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2.4%、5.9%、6.1%。这意味着,在黑龙江、吉林两省经济去年已经企稳的基础上,今年首季区域内经济体量最大的辽宁增速已由负转正,东北三省2016年以来的分化走势开始扭转。 进入4月,东北地区工业保持持续向好势头。公开数据显示,4月份,东北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尽管跟全国工业增长的幅度相比还是比较低,但比一季度有所提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振兴司司长周建平近日曾公开表示,2017年以来,东北三省经济指标有回暖趋势,企稳基础进一步巩固,有利因素正在加快积聚。 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一直被诟病。为改善营商环境,辽宁省将2017年确定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年”,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从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到提前完成国家“双随机、一公开”改革任务,以辽宁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正在尽力破除“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 今年东北三省均将简政放权列入重点工程,为企业投资发展进一步松绑。简政放权的力度与经济增长的速度成正比。今年1—5月,辽宁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39942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8.7%,注册资本(金)503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为东北振兴再添重要抓手。自4月10日挂牌以来,国内外投资者纷至沓来。随着2017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召开,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吸引世界的更多关注目光。以沈阳片区为例,通过着力推进105项改革措施,制度创新形成的企业聚集效应已经显现。截至6月20日,沈阳片区新注册企业5053户,注册资本408.46亿元人民币。 以新城新区为抓手,促进东北地区振兴发展。“在国家‘一带一路’及东北再振兴的战略指导下,东北地区新城新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已形成了以国家级新区为战略导向,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战略支撑,以省级各类新城新区为重要补充的总体发展布局。”《中国新城新区发展报告2017》报告主编、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研究员指出,新城新区的建设在东北地区虽起步较晚,但在2003年国家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之后,东北地区新城新区建设持续发力,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黄金10年。目前,东北地区新城新区已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纽带,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截至2016年底,东北地区已经设立国家级新区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2个,综合保税区4个,国家级智慧城市31个,国家级空港新城6个,国家级海绵城市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