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输液”较乱 《规范诊疗》本月出台
2014-09-04 08:28:06 来源:汉网
来源:武汉晨报 记者 陈雅萌 杨枫
 
8月18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发出《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规范医疗市场,指出门急诊中53类常见病、多发病其实不需要输液,由此,安徽在严控输液上,走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安徽已经严控“挂水”了,对于中部医都的武汉进展到了哪一步?是否能效仿安徽?连续多日,晨报记者对武汉医院门急诊进行了一番探访,门急诊输液情况虽不容乐观,但多数市民对待输液问题还是挺理智的。对此,武汉市临床药学质控中心负责人坦承:经过三年的规范整顿,武汉输液市场有了较大改善,不过这还不够,所以本月拟出台《规范诊疗30条》。
 
大输液
 
就是市民所说的“挂水”、打吊瓶,初衷是起到立即补充体液及时救命的效果,但如今却成了常规治疗手段。
 
1
 
门诊探访
 
 
两医院输液室爆棚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以及武汉市儿童医院,两家医院的输液室从来都是爆棚之势。9月1日、2日,记者对这两家医院进行了探访。
 
“孩子怎么了?”记者问一名抱着孩子的妈妈。
 
“发烧了。”
 
“医生怎么诊断的,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毒感冒,烧了两天了。”
 
“关于输液,你怎么看待?”
 
“医生说打针,我们肯定得打,说这样好得快。”
 
这一段对话,在两家医院的采访中,记者屡次听到,随机采访的20位家长中,6人的回答大体一致。
 
 
80后拒绝孩子“挂水”
 
昨天下午2点半至3点半,记者在省中医院胭脂路门诊三楼的儿科观察到,儿科的三个诊室共接待患者10位,其中3位是复诊,另外7位都是呼吸道感染。让记者颇感意外的是,医生均未向这7位小朋友开出针剂。
 
记者观察到,这7个小病患皆是由父母带来看病。当记者询问家长主不主张孩子打针时,这7对父母全部给予了否定答案。
 
有个姓张的妈妈还给记者“上起了课”,“不是病得蛮狠,针是不能随便打的,针越打孩子体质越差,先考虑多喝水休息,不行再到医院查血开药,最后万不得已再打针。”张妈妈说,孩子2岁了,至今都没有打过一针。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80后父母,大多从媒体上了解了不少医学知识。孩子出现病症,不是一味地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针,将病症“压下来”,而是了解病情后再决定是否打针。
 
 
老人一病,主诉“挂水”
 
不少80后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输液观”,但一些中老年人仍然固执地认为打针是治愈病症的首选。
 
昨天上午,在省中山医院,一位58岁的王先生坦言自己就是个“针靶子”,身体一有什么不对劲,就到医院要求医生开三针头孢,“打针确实好得快,但是我病得也快,现在我感冒了药根本压不下来,非得打针。”
 
王先生说,自从感冒依赖打针后,他感觉人总流虚汗,动不动就一身汗,不及时处理就要感冒,所以一到夏天,他的包就要重很多,“我一般都准备8到10件衣服,汗了就换,不换感冒就要来神!”王先生说,打针确实把他的身体打虚了,但现在病了不打针也没办法,他相当苦恼。
 
2
 
市场现状
 
滥用抗生素已严管三年
 
“规范大输液”本月出台
 
如果说安徽进了一大步,那就不得不提今年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取消门诊输液的举措。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早在2012年就取消了门诊抗生素的输液,2013年10月开始试点取消全部门诊静脉输液,这一做法使得输液人数减少近一半,抗生素的使用从13%降到7%,从而降低不良反应,改变部分医患认为“输液好得快”的观念。
 
当月,记者就曾对武汉进行探访,结果是:同济医院、武汉市普仁医院、省妇幼保健院、中南医院等医院,均表示暂时不会尝试这一举措。
 
那么,武汉的输液现状如何?武汉市临床药学质控中心负责人吴金虎说,安徽的举措确实进步,但在武汉,对于哪些疾病不需输液,目前尚无具体规定。
 
武汉2011年开始实行抗生素管制,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得超过20%,住院患者使用率不得超过60%,手术患者使用率不得超过30%。从目前数据来看,各大医疗机构已基本达标。
 
“但是大输液的现状就比较乱了。”吴金虎表示,首先是患者的主诉起到了一定作用。很多患者为求起效快,都习惯性地要求医生“打一针”。
 
另外,各大医疗机构配置输液均由护士完成,没有一个集中无菌配置的环境,这就存在配错药和卫生方面的隐患。输液中会有一些肉眼不可见的微粒通过血管进入人体,长此下去形成血栓,甚至会引发癌症。
 
虽然武汉没有具体限制哪些疾病不需要输液的规定,但市卫计委正在拟定的《规范诊疗30条》中,就规定“医师开具处方必须遵循合理用药原则,能口服用药时不注射用药,能肌肉注射时不静脉注射用药”、“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医师不得越级开具抗菌药物处方,使用抗菌药物必须以病原学检测结果为准”。
 
编后
 
“能吃药最好不打针,能打针最好不挂水。”这是医学院学生经常在课堂上听老师叮嘱的一句话。
 
但是,当下有多少医生是切实按照这个来做的?从我们医院的急门诊数据可以看出,结果不言而喻。直到超级细菌的出现,人们才开始审视各种输液行为,但似乎也总是止于言说,而非行动。
 
安徽走出了第一步,如果确实能够严格执行,不出几年,安徽市民的健康指数至少能上升几个百分点。
 
那么,武汉,也行动起来吧!读者朋友,关于减少“百病打吊瓶”的医疗陋习,您有何见解?不妨告诉我们。记者电话:13871159125、13995598699。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