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 康鹏 郑良中
7月21日最新数据:武汉上半年GDP达到4560.79亿元。这个数据略高于2009年全年。
从增幅看,上半年武汉经济总量增长9.6%,高于全国2.2%。去年同期,武汉经济增速也是9.6%,高于全国2%。今年比去年,武汉高于全国增速提高了0.2%。
统计数据还显示,全市GDP上半年一季度在副省级城市中唯一实现增幅正增长,二季度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与去年同期相比,在副省级城市位次中,武汉GDP增速由第6位上升到第3位。
放在副省级城市经济坐标系内,武汉的增长曲线呈现稳中向好、稳中趋快的态势。
【超前谋划】立足大武汉的复兴
释放源于蓄势,源于谋划于先。武汉半年GDP冲上4560亿元,是在全国整体增长速度趋缓的大背景下取得的。高于全国2.2%的增长,来之不易。
超前谋划,才能制胜于未来。2007年,我市经济总量刚过3000亿,次年就做出了力争2015年进入“万亿GDP俱乐部”的筹划。2008年,“30分钟畅通工程”启动,城市建设提速。2010年,“工业倍增计划”出台,实体经济扬帆。2011年,“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武汉精神全城唱响,治庸问责在武汉掀起风暴,市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2012年,《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纲要》出台,工业倍增、服务业升级、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城市建设攻坚、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五大行动计划”推出。
每一步谋划,武汉都踏在城市发展的节点上,认明时机,把握先机。从进入万亿元俱乐部到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从城建加速、工业倍增到五大行动计划,武汉对自身发展阶段的认识在深化,对城市的目标和定位在明确,对实现目标的路径看得更清晰。
2013年11月“武汉2049”专题研讨会上,全城共商一个议题:2049年,武汉去哪儿?武汉的长远谋划,锚定共和国一百年民族复兴的时刻。国际国内专家组提出的方向性答案是:建设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武汉2049远景发展战略》提出:2020年前,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长阶段;2030年前,是国家中心城市的成熟阶段;2049年前,是世界城市的培育阶段。
这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标准。今天,武汉正行进在以2049为指向的城市复兴之路上。
一系列超前谋划才使近几年的武汉,无论在怎样的经济景气状况下,稳定保持相比较而言的高增速。5000亿、6000亿、8000亿、9000亿,武汉经济总量连续越过千亿级台阶。今年,万亿台阶已近在眼前。
【凝神聚力】选准城市发展着力点
城市发展是不折不扣的系统工程。这座城市每天都在诞生创造的故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但工业倍增和城建攻坚作为发展的最重要着力点,几无争议。
2010年提出“工业倍增”目标时,时任市长阮成发说,“工业倍增计划抓住了发展的核心”。三个月后,上任武汉市代市长未几的唐良智明确把“工业倍增计划”作为武汉“十二五”期间的首要目标。此后,工业倍增成为武汉城市生活中的高频词汇,更是市委、市政府日常工作不变的核心内容之一。
工业投资在多年徘徊后重回前列,去年上半年工业投资总量和增幅都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位。空间上,大光谷、大车都、大临空、大临港4大板块横空而出。
80万吨乙烯基地、通用汽车基地、联想武汉基地、东风神龙本田扩产项目、格力武汉基地、TCL面板制造……一大批重大项目联翩而来,每个项目后面几乎都是整条产业链,“新武汉造”源源不断地释放产能。“这一战略选择,准确把握武汉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专家评价。
2013年,有着百年近代工业历史的武汉,工业总产值终于突破万亿元。新的布局已经展开:201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万亿,2019年达到3万亿,5年内“接二连三”。
武汉的这一轮新发展,是在城市建设突然加速中为市民所感知的。2008年开始,城市快速交通网建设拉开“补课式城建”的序幕。地铁、城铁、高速铁路、机场改造、城市高速出口通道、东沙连通、国博中心、过江通道,重大城市建设工程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品质。重大工程作为百年大计,也重塑了城市未来发展的骨架。
高峰时期,城市建设有上万个工地在兴建。仅2012年以来,武汉已投资3026亿元。几年间,城市建设的收获期也陆续到来。地铁成网,城铁通车,楚河汉街开街,高铁中心成型,会展业中心起步。
“补课”并没有完成,收获也没有结束。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评论武汉城建:“这是任何一个世界级大城市发展都会经历的发展过程。”
【保持定力】任何情况下认准方向绝不摇摆
武汉在迅速发展,但仍没有改变发展不够的现实。
武汉的城市建设曾经受到一些质疑,甚至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但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乐见城建建设带来的改变,但也感受大建设带来的些许烦恼。偶尔有抱怨,偶尔有烦言,但市民更理解,如果“补课”不及时,留下的遗憾将是长久的。这是武汉城市建设推进的坚定基础。
面向2049,瞄准武汉复兴,武汉有战略定力。城市建设广受关注,也在接受各种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评级机构的普遍评估,武汉的城市建设脚步未停、步伐更快,武汉也有自己的底气。社会学家萨斯基娅·萨森认为,武汉“应有足够的定力和底气盯住自己的指南针”,“不能轻易转向,也不能轻易更换跑道”。
武汉选择坚定抓工业的路径也曾有过不解。回想当时,正是实体经济几乎被普遍看衰之际,武汉推出了自己的工业倍增计划。工业?服务业?表面的矛盾令一些人产生了纠结。今天,武汉已经证明,在一个特大中心城市,毫不动摇地抓工业,不仅收获了制造能力、产业链,产生了社会财富,改善了民生,而且拉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战略定力是对认准了的路径的自信,也鼓舞实业界、投资界的信心。2012年初,上海通用汽车在武汉设厂,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160天。格力在武汉的第二轮投资,可用争分夺秒描述。投资500亿的武汉中央文化区项目,成为万达在全国的样板项目。
武汉对自身并非没有反思。去年的“武汉2049”专题研讨会,把“不做什么”摆在比“要做什么”更优先的位置。人们在研讨中最重要的议题,是避免走弯路,避免犯方向性错误;避免急功近利,造成对城市的致命伤害;敬畏历史、敬畏岗位、敬畏市民,殚精竭虑。武汉人正是在这种自我审视中,进一步认定了方向和目标。
今天,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武汉发展的大背景,中部崛起、两型社会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探索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也是武汉发展的大背景。无惧舆论物议,无惧艰难困苦,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认准了的事,实现武汉发展,这是武汉人的声音。
武汉全年GDP可望过万亿
根据上半年情况,武汉全年GDP已敲击“万亿俱乐部”的门环。早在2008年,我市就研究提出,力争到2015年突破GDP万亿,如果今年实现过万亿,将比原计划提早一年。
下半年,武汉产能还将进一步释放。东本二厂、神龙三厂、80万吨乙烯、联想武汉基地、格力电器武汉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将持续释放产能,国际博览中心、楚河汉街等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成为新的增长点,对冲刺GDP万亿产生作用。
有关专家表示,全国经济正经历“换挡”进入“新常态”,武汉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期跨越的阶段,下半年的“大决战”,仍需“咬定增长不放松”。
2009年,武汉GDP还只是4560.62亿元。今年上半年,GDP就已达到4560.79亿元。5年实现“超倍增”。
连续几年,武汉GDP跨越几个千亿元台阶,去年突破9000亿元,重返全国城市经济十强方阵,逐步进入全国经济发展的领跑方阵。
目前,国内“万亿城市俱乐部”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7名成员。
2006年,武汉GDP还是2590.00亿元,当时,上海成为全国首个GDP过万亿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