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楚天金报 记者:邬红波 朱娟娟 周逸雄
图为:四年来,“湖泊”一直是武汉电视问政的热门话题 (邹斌摄)
问题导向,理性思维。从2011年至今,武汉电视问政至今已是第四年,共举办了6次。尖锐、理性、公开地探讨城市管理问题,寻找公共治理共识,成为电视问政最鲜明的特色。
记者根据本报数据库对4年来6次问政所涉及的共290多个问题进行了分析。统计表明,交通、食品安全、湖泊、违建、保障房五大问题始终是4年来的最热话题。4年中,涉及交通的问题42个、食品安全25个、湖泊问题24个、违建23个、保障房15个。可以看出,民生问题,是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统计结果亦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武汉这座城市发展中的阶段性。交通、食品安全、保障房等问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诸如湖泊保护等问题,看起来具有相当的地域性,实际折射出生态保护与建设在城市发展中权重的提高。
1.关键词:交通
关注次数:42次
出行难问题依旧
历年问政数据显示,涉及交通方面的问题超过40个,是问政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交通问题集中体现在:交通秩序、道路修建、出租车营运秩序、火车站汽车站周边环境、公交服务质量等几大方面。
道路修建、公交营运、黑的,是历年交通问政方面的“高频词”。同样的问题屡次“被问”,折射出基础设施与配套建设的短板一直存在。
【分析】“改革改到痛处就是权力,改到深处就是利益。”点评专家陈鹤说。武汉市社科院研究员黄红云认为,道路乱象的治理,一要理顺体制,不然没人管;二要明确责任,不然不知问谁的责。
2.关键词:食品安全
关注次数:25次
连续三年问“豆腐”
2012年-2013年,“食品安全”连续两年纳入“十个突出问题整改”,并专场聚焦问政,号称“把局长问得头发都白了”。
那两年,食品药品监督局局长杨泽发也是收到“礼物”最多的局长——“问题”餐具、问题卤味、“食”字说文解字图卡、《常青花园小餐饮规范手册》。
统计显示,仅2012年以来问政中涉及食品安全的具体问题多达25个,“豆制品的食品安全”几乎每年都在问,尤其是问题“豆腐”,连续3年上榜。豆制品领域曝光的一系列问题,强烈显示出监管领域的缺位。
【分析】制作短片的编导告诉记者,食品安全的话题每年都探讨,但角度、广度和深度都不一样。相较之下,2013年的话题更广,因为当年恰逢机构改革,工商和质监的食品监管职能即将并入食药监。
食品安全年年问,可仍是“顽疾”。对此,今年的点评专家乔新生说,当务之急是提高违法成本。
3.关键词:湖泊
关注次数:24次
湖泊受伤一直未“止血”
武湖、南湖、竹叶海湖、官桥湖、张毕湖、芦湾湖、郭家湖、野湖、道士湖、神山湖、西湖、桂子湖、汤逊湖、秀湖、东湖、杀牛湖、后湖、龙阳湖……4年来,出现在电视问政中的“湖泊”多达18个,它们或被侵占,或变成“桑田”,抑或者干脆“消失”了。有的湖泊污染问题甚至还不止被曝光一次。
2012年-2014年,湖泊保护连续三年纳入“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的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电视问政曝光的湖泊污染、侵占问题有21个,包括武湖生态湿地遭侵占,一年依然原样;竹叶海湖缘何变“桑田”;官桥湖为何陷边治理边污染怪圈?汉南桂子湖漂亮湖景房原是棋牌室;江夏区金口街的郭家湖正在消失;汤逊湖被楼盘“圈养”等等。
【分析】记者发现,湖泊污染,很容易引起现场观众和专家的共鸣。不论是提问还是点评,都“火药味”十足。
曾参与过两次电视问政的湖泊保护达人柯志强告诉记者,3年的电视问政,让湖泊保护成为政府、公众都很关心的话题。他认为,虽然武汉政府有治湖的决心,但在实际执行中,湖岸线规划太容易改变,修复太艰难。“填了一处,又重新挖一处,这不是极大地浪费吗?为何不解决守住规划的底线呢?”
4.关键词:违建
关注次数:23次
“不作为、慢作为”成顽疾
2011年、2012年,“违法建设”连续两年被纳入“十个突出问题的整改”,在2013年,甚至以多达10个短片,对该问题进行专场问政。
记者不完全统计,近年来,电视问政中涉及违章建筑的问题有23个之多。“今天拆明天建,违法建筑像韭菜一样割不完,那我建议城管执法局应该改名叫‘割韭菜局’”,相关部门一度被专家如是讽刺。
【分析】记者注意到,4年来,“违法建设”的问题每年都会关注,但从违法建设的惊人现象,到城管部门的“不作为,慢作为”,城管工作人员的以公谋私,再到背后的“规划部门与城管部门互踢皮球”。问政“违建”逐步深入,逐步理性,更加具有建设性。
5.关键词:保障房质量
关注次数:15次
“很痛心”代替不了“制度建设”
2011年到2012年,“保障房”连续两年被纳入“十个突出问题整改”目录,2011年曝光的“楼歪歪”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记者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电视问政中涉及保障性住房的问题多达15个。
保障住房墙壁布满“雀斑”,飘窗装饰板浸满水印;武汉最大保障性住房项目,居民出行受困;洪山南湖新村,一个有900多户的经适房小区,却有400多户存在漏水问题;在汉口城市广场还建楼项目,由于设计不合理,居民的大门竟然“打架”;某新建的还建房的防火材料竟然一晒就软,一戳就破。今年,在电视问政现场,更是爆出汉南康居小区有严重的房屋质量问题。
【分析】2011年,武汉电视问政元年,面对保障性住房存在的“豆腐渣”现象,时任副市长孙亚说:“我的心情很沉重!”从此,“诚恳道歉”、“马上就办”的声音一直未绝,但保障房中存在的质量不过关现象仍时有发生。保障房质量凭什么就不如商品房?到底如何保障保障房质量?今年问政市民的追问,仍在等待答案。
■ 观察
四年问政看变化
“问作风”比重在增加
电视问政,问什么?记者梳理发现,“问作风”的比重正逐年增加,且曝光的问题越来越尖锐。今年,更是连续推出上下半场,17个区的区委书记首次上台应考。
“问民生”成绝对主流
今年,教育、医疗问题首次被问政。武汉市纪委书记车延高透露,今年选择的十大问题是从12万条市民建议中选出的,教育医疗的“得票率”很高。相较2012年“新城区工业化不高”、“工业项目审批流程”等问题,显然,民生问题已成为电视问政的绝对主流。
从“犀利”到渐趋“温和”
翻阅历年的报道,市民和媒体对电视问政的评价高度一致——从“犀利”到“温和”。尽管问政现场官员的“套路”仍在被调侃,但客观地说,现场官员制造的尴尬确实在减少。这也体现出电视问政日趋成熟,更看重讨论的“理性深刻”和解决问题。
■ 重温·四年部分问政语录
“我的心情很沉重!”
——2011年首次电视问政,面对“墙面脱落,墙体开裂,外墙漏水”的“楼裂裂”,时任副市长孙亚说。此后,“很沉重”成为问政常见语。
要想问政不冒汗,常到社区转转,我派茶你们喝。
——2012年期中考,百步亭居民希望官员多下基层。
一些领导回答问题答非所问,打官腔、打太极、说空话,是去武当进修了的吧?
——2012年期中考,网友不满官员绕弯子。
花钱“打点”一下,就能通过检查。
——2013年期中考,某“放心豆制品企业”的老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