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武汉晨报
记者龚萍 通讯员郑猛 郭文雅 孙巍
到2049年,二环线内80%以上的市民步行600米以内就能见到地铁站。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市国土规划局会同市发改委、交委、地铁集团等部门开展新一轮《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工作。
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公布新一轮规划修编征求意见中,依据现有的基础方案,设计出两个更细化的初步方案。新规划的轨道线网总长比现有规划增加一倍,达到1000公里,线路25条。
本次公布的规划,远景建设期从2020年延长至2049年,也是我市第三轮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新一轮的规划完成后,我市轨道交通线网将比肩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并借鉴法国巴黎、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
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本湧称,武汉将打造“地铁城市”,地铁将成为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引领因素,围绕地铁进行城市开发,将有利于城市生态保护和高效运行。
规划背景
2009至2010年,我市编制完成了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并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至2017年全市将形成由7条线构成的总长215.3公里的轨道交通骨干网络。
新时期对城市发展和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强化主城区城市功能,实施“三镇三城”发展战略,全面构建“1+6”城市发展新格局,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在此背景下,我市开展新一轮《武汉市轨道交通线网修编》。
地铁2049的N大畅想
畅想一:“环形轨道”让主城“无缝对接”
根据新一轮规划修编,与现有的轨道交通规划相比,基础方案内容与现有的建设计划不冲突,而线网结构将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环状线路”,结构为“一环串三镇,十射联新城”,采用环网结合、轴向放射的方式。即设置一条独立环线轨道线路,串起武汉三镇,并且与10条前往主城的线网相连,环线总长度在40~60公里之间。
以轨道线网初步方案一为例,该方案由25条线路构成,总长度1042公里,站点总数621座,其中环线57公里,主城528公里。环线基本覆盖中央活动区,联系了汉口火车站、武昌火车站、王家墩CBD、四新城市副中心、华中金融城、沙湖中央文化旅游区等城市重点功能区。
畅想二:二环线内,83%市民出行“搭地铁”
到2049年,我市轨道交通线网建成后,二环线以内83%的居民步行600米以内即可到达地铁站,二环线以内70%的居民出行将采用公共交通的方式。
此次修编的线网规划方案,与原来的12条线路相比,呈现多个新亮点。与原来的12条线路方案相比,新规划将轨道交通线路增加近一倍,达到25条。
同时,对部分线路进行优化,比如12号线改成环线,连接城市的多个功能区,实现快速换乘;13、14号线则为新增线路。
修编方案中,全市布局有100多个枢纽,可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
新规划的轨道线网,与所有的火车站、城际铁路相连接,所有从火车站到达武汉的客流,都可以通过轨道交通转乘到目的地。而汉口、武昌、武汉、新汉阳、流芳等五个火车站的轨道交通,均为三线或四线换乘枢纽。
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本湧介绍,未来还将在三环线附近的站点规划停车场,让主城区内的交通以轨道为主,提高出行效率。
畅想三:12条地铁穿江,过江更方便
本次修编方案,充分考虑过江交通的需求,全市将有12条轨道过江通道,其中主城区有11条,比原来的方案增加了5条,将大大缓解过江交通的拥堵状况。
武汉目前已建成7座长江大桥,1座在建,3座待开工。按本次规划,武汉未来将有12条地铁隧道穿江,地铁过江隧道的数量几乎与长江大桥相当。
目前,武汉已建成的地铁过长江线路只有1条,即去年开通的地铁2号线。在建过江线路1条,即4号线二期,预计明年底通车。拟开建2条,即7号线、8号线。未来规划的过江地铁隧道还有8条,分别是:10号线快线,常福至阳逻;11号线快线,蔡甸至葛店;12号环线地铁的2条过长江隧道;13号线,金银湖至左岭;17号线,径河至豹澥;20号线,天河机场至武汉火车站;22号线,武汉火车站至阳逻北。
畅想四:六个新城到主城,只需30分钟
新规划实施后,武汉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将达到60%,而轨道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也可达60%。三环以内轨道线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就有1公里轨道线。
按我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将形成四大城市产业集群,即“大车都”、“大光谷”、大临空、大临港。而规划中的十条轨道放射线,能支撑起四大产业集群及六大新城。
新的规划中,给每个新城中心2条以上的线路支撑,组团中心有1条以上的线路支撑。黄陂区:刘店新城中心;东西湖区:吴家山新城中心;蔡甸区:城关+新农中心;汉南区:纱帽中心;江夏区:纸坊新城中心;新洲区:柴泊湖新城中心;武汉开发区:沌口新城中心;东湖开发区:光谷中心+鲁巷中心。
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本湧介绍,轨道交通线网建成后,从新城区到主城区的交通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而从新城区至另一个新城区,也只需要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