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翼(陕西 居民)
时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如何更好地营造创业环境,更好地扶持成长型企业发展,成为有关部门关注的问题。来宾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奉海峰介绍,近年来,来宾市重点实施“万才返乡共建小康”计划,实施培训扶持、产业扶持、财政金融扶持、电商扶持、组织扶持五大扶持行动,努力让返乡人才留得下、干得好。(3月15日新华社)
振兴乡村,关键要靠人。各地正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武汉市的“三乡工程”、来宾市的“万才返乡共建小康”计划等等创新举措不断推出,着实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人才配置链条。从实践中也能看到,乡村振兴的人才缺口,不是一个泛泛而论的精英下乡、大学生进村,而是人才供求信息对称和乡村振兴语境下的“适销对路”问题。
乡村需要专业化的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就不仅包括扎根农村、真懂农事的驻村干部、农技人员和大学生村官,也要有县乡两级在岗在编的农业专业干部,更要有来自大城市科研院所的农业人才,真正用前沿和先进的现代“三农”知识和技术来组建服务梯队。
今天在谈论乡村振兴的人才短板时,同时存在的问题却是一大批农业院校、农业专业毕业生存在隐性就业难问题,值得反思。一些位于大城市涉农院校或专业毕业生,比如农村产业、生态振兴紧缺的专业人才,其佼佼者大都“截留”到城市里的高校、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业,更多的普通涉农毕业生,则宁愿留在大城市里打拼,都不愿意把一身的农业技艺带回在产业、技术等方面“嗷嗷待哺”的乡村。这当中,既有地方环境和待遇层面原因,也有父母、熟人关于“有出息就是走出去、有本事就待在城里不回来”的窄化观念,更有这些“孩子”对自身专业和人生意义的迷思。
虽然长期存在的就业观念可能一时难以改变,但利用优惠政策调动“精英”返乡的积极性,在短时间内还是能够实现的。如何通过专项招录、编制倾斜、高薪诚聘等复合方式,让这批真正学农业、有农技、懂农情的青年大学生安心回乡,或许才真正是农业专业人才流向乡村大地,知识和科技推动逆城镇化新春潮的当务之急。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