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 杨于泽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李薇指出,随着城市维权力量增强,大量假冒伪劣食品从城市流向农村。农村很多小商店、小卖部、小超市成了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
目前农村不只是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市场可以说也很常见。一些厂商利用农村市场监管薄弱、农村消费者维权力量不强的特点,将假冒伪劣产品转移至了农村市场。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扰乱了市场,也往往令正规经营的厂家感到头疼。
除了假冒伪劣产品,在城市逐渐绝迹的山寨产品,在农村还广为流行。长期以来,农村甚至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主体。在农村,经常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不说,而且也往往买不到一线产品。农村消费和城市消费,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遇。应该说,这是城乡差距的一个典型体现。
如今,在乡村振兴的号角下,各地推动科技、人才、资本等各种要素下乡,为农村源源不断注入了生机活力。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厕所革命”,移风易俗,等等,一系列成果见证重塑城乡关系的努力。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值得警惕。
譬如企业下乡的过程中,一方面源源不断注入了资本,促进了农业的经营、农村的发展,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一些高污染的企业在城市难以为继,搭着企业下乡的“东风”,转战农村,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一些企业在乡村通过非农经营,利用政策优惠而从中渔利,变相侵占了农地,也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一些厂商将城市卖不出去的产品向农村兜售,也是假冒伪劣产品在农村集散的原因之一。
在各地市民下乡、人才返乡的带动下,城市的生活方式、文明习惯进入乡村,不断增加了农业农村的生机活力,但一些不良的城市“文明”也进入了农村。此前一段时间,一些地方出现下乡市民在农村宅基地建别墅大院、私人会馆的现象,一些地方大兴土木搞起了“伪”田园综合体,下乡成为一些富人“致富”的又一个捷径。针对这类现象,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了明文禁止。
说到乡村振兴,人们可能很容易想到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锁钥,也是前提。农村经济、农业不振兴,乡村治理无疑是空中楼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点是重塑城乡关系,不仅是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最终还是要落脚于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振兴”的反面是“衰落”,包括“农村空心化”“人才流失”“乡风凋敝”等各种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传统上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社会,乡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非常疏远。今天,城乡融合发展正在逐步变成现实,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乡镇在各村设立了环卫岗,居民生病有了医保,老人有了养老金。决胜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国家治理的乡村基础,都需要我们尽快抓重点、难点,在补齐乡村短板上精准发力。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