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火车票真的那么让人“揪心”?
2018-01-05 14:53:13 来源:汉网

元旦才刚刚过去,春节已健步走来,有关“春运”的话题照例迅速抢占网络热搜头条。那些《热门方向火车票被“秒杀”》、《多城车票紧张》、《部分线路首日火车票已全部售罄》的惹眼新闻,以及家人朋友“啥时候回家过年”的询问,无不提醒着归乡情切的游子们——“揪心”的日子又来了。

为什么每到春运都会出现抢票热潮呢?不少国内外学者都对这一问题做过连篇累牍的分析,认为这背后隐藏着中国人的乡土观念、城乡二元结构、资源配置、休假制度、户口壁垒等一系列深层次因素,但笔者认为还有三个原因不能忽视。

一是新闻媒体关注春运的习惯由来已久。就像中秋节到了得聊月饼,“双十一”来了得说购物,……“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从1980年“春运”这个词儿登上《人民日报》开始,每到年跟前儿,新闻媒体都会把春运作为一个季节性的重要选题。据统计,去年我国春运旅客发送量为29.8亿人次,而今年春运旅客人次预计会突破30亿人次,其中铁路预计发送旅客量3.93亿人次。既然大家都是春运的参与者和关注者,那么媒体上集中出现有关抢购火车票的新闻报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关于春运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就像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后,都会迎来一场“全民吐槽大会”一样,吐槽春运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年俗”,这种历史的烙印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全化解的。尽管高铁动车已挑起春运的大梁,但对于省吃俭用的农民工兄弟,还有那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大中专院校学生而言,他们多半不会选择航空、自驾,或是“和谐号”、“复兴号”,而是会选择票价便宜的临客列车,那种拥挤的痛苦、长途跋涉的劳累,自然会引发更多的吐槽,这种“悲情”的声音被网络放大后引发热议也属于正常现象。

三是对于依靠铁路解决春运难题的心理预期过高。虽然铁路近年来取得了飞速的进步,到2017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12.7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铁路电气化率、复线率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但春运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客运高峰,旅客的出行需求也是千差万别,指望单靠铁路一家解决春运数十亿人次的大迁徙,确实是无法承受之重。而按照春运爆发式的需求规模,去安排铁路的日常运输配置,这也是不切实际的。春运是一场“大戏”,只有公共交通的所有参与者都发挥出最大效用,这场戏才能唱的精彩。

其实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当人们谈到春运时,不再只有让人“揪心”的火车票,不再那么沉重和焦虑,而是更多的谈起浓浓乡情和远方的家,更惬意地与旅伴一起分享沿途的美景。近日一份《2018春运预测报告》也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报告基于历年抢票数据和今年网民搜索趋势指出,今年铁路客运能力大幅提升,春运形势整体较为乐观,春运将有望从“一票难求”进入“舒适回家”时代。观念更新带来了出行方式的变化,人们回家的方式变得更为多元,打车拼车、自驾、甚至骑行等多样化返乡方式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春运高峰压力。春运仍在继续,“火车上的故事”还将进入许多人的记忆。希望谈起春运的火车票时,我们都能够更加“舒心”一些,平和一些。(贺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