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柳俊一到建始县官店镇,就深入到该镇照京坪、后坪种薯种植基地,在详细了解情况并与专业合作社责任人现场交流后,竟毫不客气地起“冷水”来。(3月15日 建始网)
这几瓢冷水分别为:烤烟田千万不能直接种马铃薯;千万不能盲目种植,要选择市场对路的品种;种植马铃薯,窝距不能太稀;有病无病要防治。笔者以为,柳教授的这几瓢“冷水”泼得好,对薯农来说有醍醐灌顶之感觉。
泼的是“冷水”,留的是责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面对大家的种植热情,多说一些动听的话,似乎更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然而,柳教授偏偏泼了几瓢“冷水”,似乎很不合时宜。柳教授为什么要泼“冷水”?当然是出于对薯农的负责,几瓢冷水是能让薯农的头脑更趋理性,合理种植,科学种植,从而避免损失的“冷水”,这样的“冷水”多多益善。
泼的是“冷水”,传的是科技。“冷水”似乎让人感觉冰凉,但柳教授的“冷水”令人头脑清醒,它蕴含的是农技,是科技,薯农祖辈辈种植马铃薯,有很多实践经验,但却很难从理论上认识种植业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而柳教授的“冷水”正是从科技角度为薯农答疑解惑,“这烟田千万不能种植马铃薯,必须轮作两三年玉米后才能使用”“还有种薯基地选址尽量向阳田块,周边来能种辣椒,不能有桃树……”这些话都是从土壤、生态等角度得出的科学结论,一般薯农哪里知道,从这个角度看,柳教授的“冷水”无疑是针对性很强的科技普及。
泼的是“冷水”,获益的是薯农。“瓢冷水”常被视为负面行为,然而,有时时候却需要有人瓢“冷水”,试想,种过烤烟的田地紧接着种马铃薯很容易导致产量低、病害多等情况;而窝距密度小更会直接导致产量低,“一亩种植6000粒种子合适”,柳教授的话引起了薯农的共鸣,因为他的话让薯农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让他们的种植业多了丰收的希望。
柳教授给薯农泼“冷水”的故事启示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专家不是真正的专家,发现问题却不愿坦诚指出的专家是不道德的专家,发现问题却不能对症下药的专家也是无能的专家。广大农村需要大批精通农技且能扎根农村的行家里手;无论是干部还是专家,都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深入实地进行严谨的调研,切忌走马观花式的工作方式;要有科学精神,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要能及时发现农民在发展种植、养殖业中遇到问题,并能及时地开出有效的“药方”,以此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稿源:荆楚网
作者:庞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