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消息(通讯员毛红平 赵林强 付良)“兄弟勤劳石琢玉,家庭和睦土变金。”这大红对联,在这间简陋的屋子里,显得格外醒目。门楣上,“勤劳致富”的四字横批,更是对这个家庭的真实写照。
8日,推开咯吱作响的房门,便看到一个佝偻且精瘦的身躯,坐在矮木桌前,双手灵活的操作着手中的零件。见我们进来,便扭过头憨厚的咧嘴笑了。
他叫耿协兵,红安县杏花乡陡岸村二组村民,今年48岁,双亲均年逾古稀,父亲早年便患有肺气肿,母亲体弱多病,均无法劳作。正值壮年的他,本应奉养双亲、承欢膝下,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怪病”,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
20多年前,耿协兵还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更是一名手艺精湛的木匠。却在劳作中,日益感到身体僵硬,腰背疼痛,直到有一日发现实在直不起腰来,才去医院检查,诊断为强制性脊椎炎。病情迅速恶化,四处求医问药,却并未有效治愈。病来不由人,原本一米七五的高个子,现在却萎缩、屈曲成只有一米的“小矮人”。站不直的腿,直不起的腰,抬不起的头,让他几乎成为一个“废人”。
2015年根据红安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安排,对全县的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耿协兵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陡岸村支部书记耿协森是他的包保责任人。耿书记与驻村第一书记周红波多次上门与他深入交谈,并用通俗易懂的“土方言”,解读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
在充分了解耿协兵一家人的情况后,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帮扶计划,其中包括医疗救助、金融扶贫、光伏发电、产业对接。通过医疗救助,解决了他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其父亲在2015年和2016年旧病复发,分别产生了2万和3万医疗费用,通过医疗救助,报销了90%的医疗费,个人只承担10%,为这个捉襟见肘的家庭,节省了一大笔开支。
在解决了就医问题后,耿书记想起自己有个开电子厂的朋友,耿书记向朋友介绍了耿协兵的情况,并希望能为他在电子厂谋一份工作。正好电子厂需要人员手工组装零件,便同意耿协兵先到电子厂学习手工组装电器元件。学成之后,耿书记又想到耿协兵腿脚不方便,通过多次与电子厂沟通,最终同意耿协兵在家组装电器元件,电子厂老板定期上门送、取货。这样不限工作地点、工作时间、按件计酬的工作方式,为行动不便的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可观的收入。
在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昨天回访时,他母亲说:“他经常做到夜里十一二点,4分钱一个,一个月也能有近千元的收入。虽然不能跟年轻时做木匠的收入相比,但是就他现在的身体状况,能有这样,我真的很满足了,谢谢你们,你们都是好人。”老人家红了眼睛,双手颤抖地握住耿书记的手。
耿协兵说:“命运或许对我不公平,但我不能纠结于此,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才是更重要的事。虽然腿脚不方便,腰站不直,但我双手灵活。我依然对生活充满信心。”
在书本里有张海迪,有霍金,但是在我们真切的生活中,有耿协兵。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耿协兵没有沮丧和沉沦,他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住了生活的考验,从在家赋闲的残疾人蜕变为勤劳致富的手艺人,从身体佝偻的“小矮人”变成意志坚定的“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