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红安:97位农民捧出“向往的生活” 太平桥镇太平桥村的幸福社区
2017-05-16 11:11:57 来源:汉网
  汉网消息(通讯员毛红平)宁静的乡村,是不少城里人向往的生活。
 
  太平桥镇,倒水河畔,一个曾叫“太平桥”的村悄悄变了脸。
 
  美!修旧如旧,新旧相融,村是景景是村
 
  5月16日,走访红安县2016年“村出列、户脱贫”的太平桥镇太平桥村。
 
  走进村口,一个建在平地的村落映入眼帘:道路蜿蜒曲折,小楼层层叠叠,田地较少。然而,外墙色彩斑斓的民房透露出信息:这并不是一个普通乡村。
 
  昔日垃圾围村,如今道路净,塘水清,?红安县太平桥镇太平桥村在外打工三年没回的李进宝记忆中的泥巴路变成水泥路,路灯绿树点缀两旁,去年回家过年时迷路了。
 
  70岁的村民陈长春去年按照村里的规划报名自建二层高的小洋房后。完善的社区基础设施,功能齐全的各项服务让陈长春和村民们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这里卫生条件比较好健身的、花草树木、对我们带来好大益处水泥路整洁干净,环境美,心情好。”陈长春逢人就夸自己的社区建的好。
 
  “2016年底经省、市、县三级验收,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我村先后被评为全县党建和新农村建设先进村,2016年综合实绩考核获全镇第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李保勤在谈到精准扶贫时,古铜色的脸上写满了笑意。
 
  相传,元末年间,朱元璋率兵与陈友谅交战时路过此地,当时大水(倒水河支流)又深又急,河面上只有一座木桥,而后面追兵将至。朱元璋仰天长叹道:过了这个桥今天就应该太平了吧!果真如此,当他的几万大军从桥上刚刚渡过,追兵便至。其时木桥已被朱元璋下令拆掉,陈友谅只能望河兴叹。当地人们为纪念年元璋,便将该地命名为"太平桥"。
 
  太平桥村是2016年重点贫困村。村充分利用县精准扶贫“1+12”帮扶政策,积极发展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活!市场主体、合作社牵引,97名村民建起幸福社区。
 
  将精准脱贫与落实干部责任相结合。李保勤带头作表率,在扶贫项目苗圃基地建设过程中,发现新洲油茶承包户多占集体山林面积,他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和威胁,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一丘丘的核实,一块块的丈量,挽回集体山林面积200亩。
 
  该村九组82岁贫困户罗全荣至今不会忘记,她的房子倒塌后,家里缺劳又缺资金,是九组组长、共产党员许广乐主动垫资3万余元,主动组织村民给他家新建住房70平方,捐赠生活用品帮助她高兴住进了新房。
 
  2016年,全村新建了特色苗圃基地250亩、鱼鸭配套100亩、光伏产业等四项村集体产业实体,通过贷款担保投资市场主体收益等举措。2016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增加3.2万元,达到5.5万元。同时组织贫困户与市场主体对接,打工就业,入股分红,全村贫困户中有52户133人与天赐养鸡产业对接,15户46人与天之然工业对接,户平增收5000元。2016年全村贫困户人平可支配收入超过7500元以上,实现了脱贫目标。
 
  清垃圾、清沟渠,建垃圾池、建村庄道路,美化、绿化乡村。看到这些变化,村党支部书记李保勤如数家珍:目前,村里已建成新农村“幸福社区”97户,新建文化健身广场2200平方米、标准村卫生室210平米,小学教育、公立幼儿园功能齐备;硬化通组公路30余公里,成立保洁公司,配置垃圾转运车1台,发放垃圾桶580个;建成400平米标准化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坚持村干部“全职化”管理,方便了群众办事,提升了服务水平。
 
  “以前污水到处流,垃圾处处是,到处是猪圈、厕所,又脏又臭。如今,虽然建幸福社区占了我家一些田地,但是村子里看着舒服多了,还有生意做,多了不少收入。”77岁的吴婆婆坐在家门口,高兴地说。
 
  如今,已脱贫的太平桥村正在围绕“三大产业”奔小康:建成1000亩景观苗圃基地;引进武汉新五鑫旅游项目落户我村;落实光伏发电项目,争取实现贫困户增收4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过50万元。
 
  “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率先全面奔小康。”李保勤充满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