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网消息(通讯员毛红平 霍欢欢)“太感谢了,红安县档案馆这回真是帮了大忙!”2月5日,红安县扶贫办的工作同志到县档案馆查阅资料,没想到他意外地收获了巨大的成果:档案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收集了中央、省、市、县领导调研、大型会议、入户调查、项目推进、村容村貌、易地搬迁等照片5000余张,音视频100余小时,而这些正是他想要查找的资料。
持续做好档案开发利用工作,变“死档案”为“活档案”,让“档案库”变“思想库”,近年来,红安县档案局在盘活档案资源、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社会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开创性工作,打造了新的工作亮点。
“死档案”变“活资源”
红安档案馆位于似马山风景区,三面环山,恰是民间乐道的“风水宝地”——“元帅椅”;远远望去,仿佛被五条坡度平缓的山脊环绕,与圆型展览楼呈“五龙戏珠”形状,又如宝玉镶嵌在绿荫丛中,楼与景观互为映衬,增色添彩,令人赏心悦目。走入红安县档案馆库房,22±2℃、55±5%的恒温、恒湿调节系统,让原本整洁划一的环境显得愈发静谧。这里收藏资料藏品中,不乏名人真迹、历史文物等珍贵资料。如何让静静沉睡的资料再次展现在世人眼前,重放异彩?红安县档案馆档案查阅大厅里忙得热火朝天的工作人员作出解答。
人们在观看大型革命历史电视连续剧《铁血红安》后纷纷来到档案查阅红安抗战的红色文化。
红安县档案馆工作人员指着日军炮击黄安县城的航拍图片这样解释:1948年7月,国民政府编印的《黄安抗战大事年表》共计128页。?该资料分五个篇章系统记述了黄安抗战的历史全貌。《军事之部》记述了县城沦陷经过和包括发生在七里坪、袁英河、光山、龙王山、李家集、八里湾、王母寨、黄陂、中和司等20余处战役经过等等。
所载《黄安抗战大事年表》记述日军1938年8月1日开始轰炸黄安县城,10月27日黄安县城沦陷,县政府被迫先后迁移至江朝二、三圣庵、新岔、经扶、七里坪等,日本投降时间为1945年8月10日,庆祝胜利日为1945年9月3日。
前来参观展览的市民张正银说:“档案查询、展览服务带给我们更多的便利和帮助,同时也让档案有了生命。”
“档案库”变“思想库”
档案馆作为档案集中保管与利用基地,具有应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独特作用。把档案馆建设成“思想库”,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政襄政作用,是新时期档案馆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该县把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列入“十三五”规划,在推进从严治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档案馆教育基地的作用,对一、二楼展厅和多媒体机等更新了宣传展示内容,举办户外档案展览2次。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直工委等单位在档案馆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开展革命传统和县情县史教育。全年接待湖北红安干部学院大别山分院现场教学参观、省内外参观团体、青年学生等93批次6300多人次。
与县扶贫办联合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的意见》,建立了4个镇、37个村的精准扶贫档案示范点,指导督促教育、卫计、住建、民政等8家部门和周家冲农业产业园等6家市场主体同步规范建立贫困生救助、易地扶贫搬迁、健康、低保、帮扶档案等32000多份。去年9月13日,全省精准扶贫档案工作现场会在红安召开,省档案局、省扶贫办向全省推广红安经验。配合县委、县政府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政策,先后接纳实习实训大学生7批次43人次。
“项目档案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记录和反映项目建设全过程,同时还是反映区域风貌以及经济、文化发展历程的宝贵资源,是国家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立足实际,全程跟踪,全面做好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为红安‘两个建成’做好服务。”红安县档案局局长刘中华如是说。
在2月6日召开的红安县三级干部大会上传来喜讯,该县档案局荣获2016年度综合实绩分类考核先进单位、综合实绩考核进位奖、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先进工作队五项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