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题:“校园足球”让孩子们盼着开学——武汉硚口区新合村小学见闻
2015-05-13 22:31:13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武汉3月3日电 题:“校园足球”让孩子们盼着开学
  ——武汉硚口区新合村小学见闻
  新华社记者廖君 罗鑫
  2日是武汉市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当天春寒料峭,下午放学铃声响起,武汉市硚口区新合村小学三年级四班女生陈慧珍脱下外套和毛衣,套上一件薄球衣,欢快地向操场上奔去。“盼了一个月,终于可以和小伙伴们一块儿踢球了!”
只见她从操场边的足球篓里捞起一个球,熟练地在草地上颠起来。由于三面处于楼房“包围”中,新合村小学的足球场略显局促,可丝毫没有影响学生们对足球的热情。不一会,一群6到11岁的小学生在球场上聚拢来,欢腾地踢着球。虽然多数脚法还比较稚嫩,但他们踢得很认真。要是射门成功,小家伙会兴奋地朝其他小伙伴做个剪刀手。
  新合村小学校长侯琳告诉记者,学校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开展足球活动,从最初培养学生的业余爱好到逐渐在一些赛事崭露头角、再到现在超过一半的学生加入足球队,校园足球已成为学校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读好书、踢好球、做好人”成为学校办学目标。
  “目前学校24个班级1000余名学生,每个班级都有一支足球队,其中还组成6支校级足球队,每天有100多名校队成员利用放学时间在操场上练球两小时,陈慧珍就是其中一员,”侯琳说。
  “穿得这么少,你们冷不冷?”记者一边冷得跺脚一边问小队员,孩子们笑嘻嘻地大声回答:“不冷!”“踢足球是件好事,我支持儿子踢足球。”六年级学生陈俊建的家长彭女士说,儿子在一年级时就入选校足球队,如今已经是学校的“老队员”,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级青少年比赛。学踢足球后,孩子性格变得利索许多,做作业不再拖拉。更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儿子从小体弱,小病不断,踢了足球后,身体变得壮实多了。
  武汉市政协近期的调研表明,相比其他学校,新合村小学的“小胖墩”和“近视眼”学生要少。“这得益于新合村小学足球的普及,”负责该校足球教育的教导主任汪建宏说,“每一个学生的改变都映在老师们欣喜的眼里。通过足球讲规则和合作精神,倡导胜不骄、败不馁的顽强品质,学生性格更加阳光、开朗,学习效率提高,学习习惯变更好了。学生综合素质也随之提高。”
  “学校并不侧重培养技能,但如果有表现突出的孩子,学校会加强培养。”侯琳说,具有40年足球传统的新合村小学已为我国足球专业队伍输送了大量人才。现任国家女子足球队队员姚伟、U17国家少年队队长姚道刚、冯志刚、雷腾龙等34名‘国脚’均从新合村小学起步。学校由此获得“国脚的摇篮”绰号。除此之外,学校还为100余名具有足球特长的同学插上理想的“翅膀”,圆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近20所高等学校。
  记者了解到,武汉是校园足球的旗舰城市。武汉市教育局体卫艺处负责人介绍,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再次布局武汉等五个城市,作为校园足球试点城市。2013年,武汉市将64所中小学列为校园足球试点学校,今年再布局128所学校。教育部门称,力争到2015年,武汉市的校园足球试点校增至300所。
然而,要真正让足球在校园里飞起来,却面临几大难题:一是经费,二是场地,三是师资。经费的问题相对比较好解决。武汉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称,武汉市也将加大经费投入,给学校专项补贴,用于购买器材、比赛装备等物资。
“场地和足球师资才是校园足球发展中两大难啃的骨头。”侯琳表示,在学校能踢足球,回到社区也应有场地踢球。以前的教练员都是精英足球的产物,他们文化课不足,教师考试考不上,建议开设绿色通道或设置专项招聘计划。此外,还需制订安全细则,加强安全保险,为校园足球开展解除后顾之忧。”(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