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减排防霾,永远在路上”——武钢一线雾霾防治见闻
2015-05-13 22:31:12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武汉3月8日电题:“减排防霾,永远在路上”——武钢一线雾霾防治见闻
  新华社记者熊金超、李劲峰
  被视为空气污染排放大户的钢铁企业,一直饱受诟病。钢铁一线工人如何看待雾霾影响?企业采取哪些措施,减排防霾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武钢焦化生产一线。
  “钢铁企业最大的污染源就是粉尘,武钢经过连续不断的新技术改造,粉尘排放已今非昔比。”在武钢焦化公司担任工段长的梅刚正告诉记者,新型煤炭焦化技术已使钢铁企业实现粉尘零排放成为可能。
  焦化是利用高温干馏,将煤炭转化为炼铁所需焦炭的一个生产流程。因其属于原材料加工,无可避免地成为钢铁生产中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环节之一。平均生产一吨焦炭,产生5公斤粉尘。武钢集团作为老牌大型钢铁企业,每年炼铁所需焦炭600多万吨。减少焦化粉尘排放,成为企业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任务。
  走进位于武汉市青山区的武钢生产区内,管道林立、生产繁忙,却很难再见到往日的粉尘漫天、异味扑鼻场景。在焦化生产区,庞大的5号、6号焦炉里推出的火红焦炭,不再传送到熄焦塔洒水冷却,而是装入新建投产的3号干熄焦装置内。
  梅刚正说,武钢3号干熄焦炉去年9月投产,这一装置能将1100摄氏度高温的焦炭,通过惰性气体导热冷却降至200摄氏度以下。焦炭“湿熄”改为“干熄”后,焦炭冷却不需用水,降温的惰性气体经过层层除尘,在封闭环境中循环使用,基本实现粉尘零排放。
  “前几年,只要路过这两座焦炉,就会浑身沾满黑煤点。”在焦化公司一个车间担任生产技术员的李笑原说,以往熄灭焦炭,是将高温焦炭送入熄焦塔淋水冷却。“噗”一下腾起的蘑菇云中,黑色焦灰随着水蒸气在空中四处飘散,“长时间熄焦的工人,满身黑灰就像刚从煤矿里爬出来”。
  传统水淋熄焦,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和热量,还对环境造成多重污染。李笑原说,高温焦炭遇水,产生大量粉尘之余,还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产生硫化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大量聚集,容易形成对人体有害的雾霾”。 
  焦化公司自2003年以来,投入6亿多元先后建起6套干熄焦炉,加上关停小焦炉、煤气脱硫改造,使企业目前生产的焦炭已全部实现大型焦炉生产、焦炭干熄冷却、煤气脱硫回收。仅此,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3万多吨,还能借余热发电、回收硫黄产生效益。
  “我们既是空气污染的先期受害者,也是减排防霾的初步受益者。”在焦化煤气回收一线工作24年的脱硫工段长李洪峰说,过去由于受硬件设施的制约,导致90年代城市雾霾并不严重的情况下,焦化厂区内天空灰蒙蒙,工人工作环境特别艰苦。
  李洪峰说,近年来,企业建设各类节能减排设备,工人也更加注重个人防护,“各种节能减排工艺,让厂区环境确实出现大改善,我们即便穿浅色衣服也不担心容易脏”。
  与自身纵向对比,减排防霾效果明显,但与国外先进水平横向比较,仍有一定差距,如此理性看法,已成为焦化公司内部共识。
  一些钢铁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环保水平参差不齐。不少地区的小型炼铁炉、焦化炉生产中,效率低、能耗高,产生的大量粉尘直排成为雾霾污染源。因此亟待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提高环保强制性门槛,才能使钢铁企业从雾霾污染贡献大户中“摘帽”。
  “同呼吸共命运,大范围雾霾来袭,谁也无法独善其身。”武钢焦化公司一回收车间主任肖骏说,作为钢铁一线工人,立足自身岗位,完成好每次操作,减少设备检修停运,不断改进工艺流程,“才能为减排防霾贡献一份力”。(完)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