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美轮美奂解渴乡愁的直观读本——评麻建雄影集《大城根脉》
2017-10-16 17:26:03 来源:汉网

李遵厚
  
  一、关于作者其人

\
  
  麻建雄君是闻名汉阳德才多艺的儒商。江城商海独占鳌头的中商、武商、汉商雄踞三镇,各霸一方。麻君是汉商领衔人物,也是时代的弄潮儿,他求学、经商、参政,样样干得风生水起,卓有成效。
  
  他阅历深、颜值颇高,白皙修长的脸庞,乌发下的剑眉俊眼、凝眸深邃、酒窝荡漾,一米八的高挑身材,超标的“城北徐公”,其风雅不逊于当今一线男星。惹得无数同龄人的羡慕和嫉妒,俘获众多美眉心田的梦中情人痴恋。在人生际遇之时,他总能把握机运,更是时代幸运儿。他是正宗的“老三届”后的“六九届”高中生,别人下乡插队,他却因擅长美工,进了国营“汉商”。别人下岗,他却攀跻集团领导层,身为汉商集团主要领导33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余年。高级经济师、市优秀专家。这些炫目成就,和他个人奋斗与勤奋分不开的。
  
  汉阳古城,文脉传承千年,满城斯文。麻君就读省重点“市三中”,曾经的“晴川书院”,沧桑砺洗,滋兰蕙树,百年辉煌。麻建雄君师从多才艺的名师,我的昙华林华中师院中文系同窗许瑶卿先生。传承恩师的衣钵。之后,麻君在职读华师大中文系,两次奉旨公费赴美日研修,打下了厚积薄发的文化基础,返国后,出了两本心得书。
  
  麻君是老三届,余则是教老三届,可说是两代人,同居阳城,却不在同一校,无缘晤面,彼此心相通。直到前岁我才应约登上汉商本部七楼,他那灵醒带有儒雅书卷气的平山房办公室。麻君才气横溢,文学、书画、鉴赏、设计皆为方家。美术、书法、摄影佳作,散见书店及国内主流报刊、媒体网站。身为大咖成功的高端精英人士,毫无半点架子。麻君的随和、平易,低调是为人高尚品质。也许同为华师校友,话匣打开,竟无代沟的陌生感,如同忘年之交。临别时,我赠他拙着《武汉琐忆》一册,他回赠自撰的《美国日本商业掠影》等两本书。握别之际,我嘱他,趁年富力强时,多出埠头专着。百年后,可使枕头垫高些。没想到,经年后,他的摄影专着便放在我的望江斋陋室案头,立马捧读,写下心得,不吐不快。表白我对气宇轩昂的建雄君的思念,我心亦释然。
  
  二、触摸武汉,用镜头解渴乡愁

\
  
  有史以来,盘古开天地,生物界与生俱来形成生物钟。人居窝,鸟居巢。若违此规,人则无永恒思恋,鸟则散伙。这是一条天理法则,谁也无法改变。人非草木,眷恋往昔,回眸过去,自然产生无限的思念。这亦是与生俱来的乡愁。自从八十年代以来,江城为摘掉“大县城”的旧颜与格局,雷厉风行数轮大拆迁,偌大的三镇,无一幸免。成片旧城区老街道拆光,有些历史建筑也在劫难逃,轰然倒下。击碎了多少市民的乡愁美梦。这也许这是大武汉涅盘前阵痛罢了。也许孕育着一个新生的靓丽的大武汉即将问世。麻君在主管汉商和繁重社会活动的工作压力下,抽出业余,别人品茗、筑长城的空档,用双脚扫街,丈量三镇通衢大街小巷或里分的旮旯角,在2011.8至2017.5短短不到七年的功夫,用良知和艺术摄影家的历史眼光与深厚的专业功底,为江城人民留下弥足珍贵的影像192张。(汉口113张、汉阳29张、武昌50张)。
  
  作为老武汉的麻君,生于显正街,受于汉阳树的庇荫,吮晴川书院乳汁,听慈母呼乳名成长的专家,成功人士。六十花甲,生于斯,长于斯,目睹即将逝去的历史遗迹,对昨日城市留连,情有独钟的地步,如痴如醉,其文化品位如此之高,尤令人尊敬、赞佩。
  
  掩卷深思,六百余张画面兀现眼帘,市井百态,人文情怀,汉味遗韵,历历在目。可以说,此书胜过一部长篇报告文学。真实、生动、立体简介三镇庶民的逼真生存状态。那残垣尘土,江城特有的过早、宵夜、买菜、纳凉及靠杯酒、扁担等等,不都是你我的乡愁么?
  
  影相集有些镜头画面是令人震撼的,P97上,友谊街尚德里2号,系刘少奇主席大革命时在汉口从事革命活动时的旧居,普通民宅,跟一般老里份房子别无二致。此街的三德里,凝重的大门、雕花的梁柱、坠入时光深处,谁曾想到这里曾住有三位现代名人。大革命时期,中共妇女运动领袖向警予曾住27号,后在此被捕。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铸、原台湾“行政院长”李焕等青少年时期也曾在此居住过。如今斯人远去,思念永存。麻君用光影瞬息阅人生,给我们带来视觉盛宴。
  
  P101页,显示1946年车站路华洋杂处的汉口特色。百年车站老街与新崛起现代高楼,形成视觉极强的反差,给人心灵震荡,好像和谐号时代列车风驰电掣开过眼帘的时光隧道。这些专业而又有文化品位的场景也沁人心扉。还有那P09页鄱阳街江汉村武汉人“过早”的镜头场面,满街路边小摊生意兴隆。特色小吃,品种蛮多。“路边”档点上的广东早茶系列:“竹笋马蹄饺”、“虾饺”、“烧梅”、“叉烧包”。原汤抄手系列:“鲜肉抄手”、“香菇抄手”、“鲜虾抄手”等七品种,任客挑选。朵颐上班族座无虚席。场面热血腾腾,活像一锅子煨开的粉藕排骨汤。每到黄昏后,劳作一天的平头百姓,更习惯于宵夜生活。
  
  P61页,汉口宝善堂,历来穷苦小民聚集于慈善的宝善堂周围,此地设摊夜市小店甚多。图中名曰矮子牛杂小店,生意火红,店内席开六桌,十二位顾客正狼吞嗨吃,吃相很难看,三位更是赤膊上阵。店外露天灶台旁也围满八站客。更有两位已打包返家途中。这里宵夜品种何其多,其招牌醒目,打眼的营业项目特色为凉面。其它如:腊肉炒豆丝、腰子汤粉面、牛骨头萝卜汤、牛筋、牛杂、肉丝粉面、炒粉面、热干面、花饭藕汤等九种珍馐美味,叫你目不暇接,垂涎三尺。这真是地道的正宗汉口味道。这些古老的民居,好吃佬解馋的美味佳肴又可供你解渴多少乡愁?
  
  三、用心接地气,用良知无声呐喊

\
  
  作者用纪实摄影创作的理念和方法,关注民生,用心接地气,贴近黎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真实地再现他们喜怒哀乐,充分表现三镇的平和、包容与沧桑。
  
  武汉是着名的长江火炉城,是中部高温大陆性气候居多的常驻之地。坊间人士揶揄说:“武汉高温是持续长,不分昼夜,是白加黑。”此话很中肯。P56页,上图为扁担巷的狭窄窘地,它位于武胜路东,北通汉正街。苦力们幽默说,只有一扁担宽的名巷。
  
  P56页下图是汉正街收工的扁担们休闲场面,十条赤膊大仙,四汉子街边围小矮方桌打扑克,进行“斗地主”游戏。七汉子聚精会神饶有兴致观战。地上抛有八个烟屁股头。墙旮旯一边还靠着六辆板车,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宝贵生产工具。头顶棚上还挂有一件水手衫、二件印有图案画面的时尚衬衣。
  
  P71页, 则是花楼老街商贾云集,摩肩接踵的盛况。生意正酣的十八家坐商开门迎客,六家摆摊行商小贩,正和南来北往二十八位打货回头客户斗嘴角讨价还价,每人手中提有钟情货物,提袋率很高,尽享扫街的乐趣。人们多式样的夏装,休闲放松的心态,好一副安乐、祥和的大社会缩影。其中,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嘎的特写,尤吸人眼球。他光头巨大的胸膛,凸出一身腱子肉好体魄。结实有力的双臂,两手皆拎着各一袋点心,是否孝敬年迈的双亲,或奖赏孙辈们的听话?不得而知。
  
  由此,我又想到汉正街走红多年励志的礼帽哥,他头戴标志性的里呢礼帽,留有浓厚的小胡子,常年赤膊,露出八大块肌肉,下着牛仔裤,讲侠义豪气,抚弃婴,赞助农民工子女学费,颇似当代武训。他是汉正街的明星级的人物头。成为大江南北电视台追逐的新闻名人,不知此哥近况如何,天凉了,还是要着衣,岁月不饶人,毕竟已进入银发族的年轮了,全汉口人都还沉思惦念着伊人呢!
  
  大拆迁考验着百姓心理承受能力,这和往日多次战乱有本质不同。三镇面对是宽容、平实、期盼,作者用自己爱家园的高尚情怀,用睿智的眼光,纪实性拍摄寻常巷陌、邻闾人家。用平视中景画面,玩转摄客光圈、速度、距离三要素,给千年古城留下了沧桑远去的背影,延续了大城人文精神,其功至伟,令人佩服。
  
  P197页,老徐家棚车站现今画面冲击眼球。1936年通车的粤汉铁路,北上要在此中转去汉口大智门站,当年无长江大桥,全靠轮船摆渡。此站人口稠密,上面还建有人行天桥,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今日冷清的车站,两条铁轨和木质铁枕依然躺在原地,只是轨上锈渍斑驳,木枕溃烂体无完肤。偌大的老车站,只有七男二女,两个中年人坐轨对弈,小方凳上的楚河汉界棋盘籽历历在目,棋战正酣,进入将军尾声,观战二君,一站一坐,旁若无人,四目注视战局变化。枕木间留下瘾君子七个烟头。铁轨旁小吃店,六层蒸笼在目,满桌盆罐,品种繁多,食客寥寥无几,仅有二人在场。冬日和煦的阳光,亲吻着古老车站的额头,昨日不再。多少街弄拆迁早已逝去。感谢作者用心接地气,显示大城体温,给我们留下峥嵘记忆和大量根脉所在。
  
  四、白璧微瑕

\
  反复捧阅全书,就在编纂和选材上还是有许多可商之处。写书出书,本来就是遗憾之事,仁者见仁,疏忽纰缪在所难免。余除写完以上心得处,还斗胆提两点建议,说几句行外话供麻君参考之。
  
  其一是全书201面,图文并举,照片主题鲜明,作者构思新颖,匠心独运,用单反广角镜,中景平视角角度拍摄活脱市井百姓形象,享受国富民安祥和的生活节奏,实现大城的正能量抨发。也许是编者无意疏漏,有几页没编页码号,造成文不对图,令人盘桓,不方便使用,这也是缺憾之小事方面。
  
  其二是全书一片黑,黑到底,观后稍有心头抑郁感。根脉有大小之分,为何不用彩色摄影手段,表现多彩光鲜主动根脉,那效果岂不更好些。
  
  大别巍,高冠迤,汉江涛涛兮,人文武汉铸芳华,三镇庶民市井百业旺。
  
  大城根脉兮,汉正、显正、花楼、昙华林。历史年轮驻余温。
  
  抚今追夕兮,改革潮头,卓尔不凡,承先启后,敢为人先。期盼大城涅盘犹新生。
  
  三镇人海烟云,历史长卷开新篇。
  
  那山、那水、那桥、那楼依旧,记住昨日拥抱明天。
  
  征途大业辉煌,苍天为证,呼唤江城。
  
  吾辈追潮中征途漫漫,我心释然!
  
  二〇一七年仲秋汉阳望江斋

点击查看汉网论坛人文武汉版原文链接及网友评论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