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家统计局7月16日发布国民经济半年报,为把脉宏观经济、解析增长形势,本报即日起推出“解盘年中经济”系列报道,邀请权威专家解读上半年经济表现、亮点及问题,回应国内外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关切,展望下半年发展态势及政策走向,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前景,探究外贸、外汇、油价、房市等重点领域发展趋势。敬请关注!
解盘年中经济--问道(1)本报记者 王晶晶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多项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8%。如何评价我国经济上半年的运行情况?下半年如何应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就上述问题接受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专访。
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七大特征
中国经济时报:您如何评价我国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
王一鸣:今年以来,在对外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对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平稳运行态势,经济增长的结构、质量、效益继续改善,经济发展的韧性增强,高质量发展特征显现。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这些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一鸣:主要基于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经济运行稳定性增强,经济增速、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宏观指标比较均衡。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上半年经济增长6.8%,一季度增长6.8%,二季度增长6.7%,已连续12个季度稳定运行在6.7%-6.9%的区间。就业保持平稳态势,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连续三个月低于5%。物价保持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9%,涨幅比一季度上升0.2个百分点。国际收支更趋平衡。贸易顺差9013亿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6.7%。总体上看,经济增速、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宏观指标更趋匹配。
二是结构调整更趋深化,消费贡献率和服务业占比继续提高。从需求结构看,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7.1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从外贸结构看,上半年进出口中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到59%,同比提高了2.3个百分点。从生产结构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继续提高,达到了54.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0.5%,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0.3和1.4个百分点。消费贡献率上升、外需结构改善、服务业占比提高,对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三是发展动力加快转换,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继续较快发展。从新产业看,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个百分点。从新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和集成电路分别增长88.1%、23.9%和15%,3D打印设备、生物基化学纤维、单晶硅、石墨烯等产品快速增长。从新业态看,网上零售额增长30.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2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7.4%。从新模式看,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加快发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加快,推动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2015年以来的回升态势,增速已接近2%。总体上看,我国生产方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继续提升,供给体系质量有所提高。
四是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居民、企业、政府收入都保持稳定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同步。上半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与一季度持平,人均收入增长快于人均GDP增长。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动下,供求关系继续改善,工业产能利用率上升,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6.5%,比上年同期提高0.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政府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6%,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总体上看,居民、企业、政府等各主体收入增长都保持稳定,经济效益改善势头仍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