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娟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消化前期负面冲击与预期,在波动中显著回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在对《报告》进行解读时指出,经过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度的测算,计算出中国的资本开放度为0.690,同比提高了27.4%。
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指数回到高峰水平
自我国从2009年下半年起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以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2010年至2015年上半年期间,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从2015年下半年起至今,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显著放缓,部分指标甚至出现了逆转。
当时就有专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从2015年下半年放缓主要是由于跨境套利活动的萎缩所致,只是一种挤出泡沫的过程,不必过分担心人民币国际化的放缓。
事实证明,近几年来,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虽然有些缓慢,但其可持续性一直显著增强。《报告》指出,2017年我国经济新动能不断增强,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形成,人民币国际化在经历一轮周期性回落后强势反弹。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已升至3.13,同比提高44.8%,基本上回到2015年的高峰水平,与日元、英镑的国际化水平十分接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人民币从去年以来总体是稳定的。尽管6月下半段受到预期的影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贬值。但是现在也基本释放趋于回稳。如果要跟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比较的话,我们的波动幅度应该是很小。
人民币之所以能够保持总体稳定,得益于中国一直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近几年治理通货膨胀、维持人民币币值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成效显著。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其他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则保持了汇价稳定,防止了危机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为人民币奠定了牢固、可靠的信用基础。
《报告》也指出,综合国力提升,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基础。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复苏向好,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巩固,新兴市场企稳回升。我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强压下保持稳健,新动能更加强劲,增长表现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年内连续四次上调我国GDP增速预测。
当然,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仍然面临着一些障碍。《报告》指出,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以下主要障碍:一是全球货币政策酝酿变局,金融市场波动性与溢出效应上升;二是人民币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市场体系有待健全;三是合规审查,人民币跨境流动通畅度有待提高;四是CIPS业务不及预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事实上,从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确实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与货币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还有一定的差距,宏观经济环境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基础并不稳固。
《报告》指出,全面高效的宏观政策国际协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要将贸易、货币政策作为短期协调的重点内容,将结构性改革、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协调范畴,从而完善国际政策协调框架;要重视多层次国际组织在协调中所体现的平台功能,积极寻求在新兴国际协调平台上发挥引领作用。
2018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再创新高
进入2018年以来,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正在新起点上发力,仅一季度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就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88%,人民币跨境收付占本外币收付比例已达30%,人民币跨境资金结算量快速增长,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5月11日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第一季度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新进展,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储备货币功能逐渐显现,已经有超过6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
前不久,欧洲央行也发布消息称,2018年上半年已经完成相当于5亿欧元的人民币外汇储备投资。这是欧洲央行首次主动配置人民币外汇储备资产。此举显示出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地位的提升,也表现了在中国稳中向好经济背景下,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进一步看好。
因此,《报告》指出,展望2018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美元处于相对弱势,为人民币国际使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窗口期。尽管中美贸易摩擦升温,美联储继续加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新旧动能转换加速,货币政策灵活有效,减税降费、“放管服”改善企业营商环境,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
此外,《报告》还指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平稳,金融风险有效缓解,资本项目、金融市场加速开放,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德国、法国以及越来越多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国际化投下信任票。
央行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姚余栋指出,人民币终将是国际货币,这需要金融增强对内外的开放,服务支撑于人民币国际化。将来还是要放眼于全球,放眼于市场,通过这种金融开放,促使我们的金融机构更多地、更快地“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