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次减税将大力改善我国制造业、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盘和林
国务院常务会议3月28日召开,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措施。这次进一步减税将大力改善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进而为经济稳增长、促进就业发挥积极意义。
国务院常务会议3月28日召开,确定深化增值税改革的措施,从2018年5月1日起,一是将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从17%降至16%,将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货物的增值税税率从11%降至10%。二是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将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小规模纳税人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并在一定期限内允许已登记为一般纳税人的企业转登记为小规模纳税人,让更多企业享受按较低征收率计税的优惠。三是对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研发等现代服务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电网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予以一次性退还。过去五年通过实施营改增累计减税2.1万亿元。
据悉,实施上述三项措施,全年将减轻市场主体税负超过4000亿元。这次税改无疑是为企业持续减负的及时雨,应该说,近年来国家持续真金白银地为企业减轻税负,但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仍有不小的空间,这次进一步减税将大力改善我国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进而为经济稳增长、促进就业发挥积极意义。
我们可以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行减税政策。 探析减税政策的原理,我们可以采用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的积极财政政策来解释。凯恩斯的积极财政政策最核心的就是需求管理政策。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之所以出现大范围的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是市场供给、产品产量以及社会就业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在需求管理政策下,政府的税收和政府的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是具有乘数效应的。收入与税收变动之间的比率即为税收乘数。
根据该理论,当国家政府在降低个体和企业的税负时,消费者个体和企业的实际收入会增加,个体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相应的消费,刺激其消费需求,促进社会总消费的增加。同样的,当企业受益增多时,其将有更多的财力、物力用于投资方面,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总投资的增加。这两大需求板块的增加,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新一轮发展,进一步增加国民收入。因此,在税收乘数的相关作用下,降低税率,减少税收能够有效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有研究机构通过数据测算,认为此次减税将使得制造业利润出现两位数回升,总共有望推动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回升11.2%,受利润基数影响,上、中、下游分别回升15.7%、11.2%、8.8%,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化学纤维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利润回升幅度最大,达28. 9%、18.5%、17.5%。
此次国家大力推行的减税政策,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围绕制造业等实体经济进行“定向”减税。对交通运输、建筑、基础电信服务等行业及农产品等减税,实际上也是从降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成本的角度出发的,因为减税有助于这些行业的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假如仅仅针对实体经济减税,而相关赖以生存的交通等不改善的话,会冲减实体经济的减税效果。
二是扩大了小微企业减税范围,让更多小企业享受减税福利,幅度之大远远超过市场预期。在界定小规模纳税人标准上,一下子把工业企业和小微企的年销售额标准由50万元和80万元上调至500万元,最关键的是,这种福利是追朔到既往,即允许在一定期限内的一般纳税户进行转登记。换言之,在一定时期内,上调后在500万范围内的企业被定义为小规模纳税人。
三是减税体现了内外资同等待遇,同等受益将有助于吸引外资,也是一种税收公平。
此次国家在历年减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减税,减税范围、力度、幅度都很大,可以用大刀阔斧改革来形容。这必将对我国小微企业、实体经济、吸引外资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对宏观上的就业、经济稳增长产生经济影响。此次减税影响最大的还是在实体经济、小微企业,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税负压力,让中小企业轻装上阵,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减税能够优化产业结构,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动能,让国家经济得到更为稳健的增长。(作者系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