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人民币对美元在岸汇率一度突破6.25,离岸人民币升破6.24关口,均创下“811汇改”以来新高。联想到最近一周的中美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对于外贸企业、普通投资者和一般家庭来说,面对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该如何应对?且看下文分析。
人民币汇率上升有三方面原因
整体而言,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是美元的持续低迷。811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经过数次调整,但始终未能改变跟随美元指数波动而被动变化的趋势。以811汇改后美元指数阶段性低点(2015年8月24日93.5)为起始点,至今年3月26日美元指数下跌到89.07,美元贬值幅度大约为4.74%,较2017年的峰值水平跌幅超过20%。而在此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由811汇改后的6.386升值到6.27,升值幅度为1.8%,大幅低于美元贬值幅度。由此可见,如果仅考虑811汇改后美元汇率波动的因素,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有3%左右的升值空间。
更进一步讲,美元指数的持续疲软,与特朗普政府有意为之和全球经济同步复苏密切相关。欧洲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速企稳回升,使得美国经济规模占全球的份额出现下降,从历史数据来看,这可能是美元指数持续走低的经济基本面因素(参见下图)。值得说明的是,美联储加息货币政策与美元走势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从2017年以来美联储四次加息,美元指数却持续走低可得到验证。
其次,中国经济韧性十足,支撑了人民币汇率指数稳中有升。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实现了七年来首次回升,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经济仍然保持景气繁荣,PMI指数持续处于高位,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继续保持了16.1%的高速增长。经济基本面稳健,使得人民币不仅实现了对美元的升值,人民币汇率指数也出现了稳中有升的走势。从下图可以看出,2017年人民币汇率指数在上半年实现触底,下半年开始企稳回升。由此看来,人民币汇率走强并不仅仅是美元的疲软造成的,还有经济基本面的支撑。
最后,中美贸易谈判因素也不能排除。毋庸置疑,中国对美贸易逆差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产物,但人民币汇率仍是影响中美贸易部门竞争力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中美双边贸易来说,汇率因素是影响两种货币相对购买力最直接的短期因素。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日本和美国贸易战最为严峻激烈的时期,日本签署导致日元大幅升值的“广场协议”,日本企业全面实施“自动出口限制”的政策。当然,中国不可能与美国签署这种“广场协议”,但在当前我国出口部门竞争力仍然较强的背景下,在美元贬值趋势下,容忍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是缓解中美贸易摩擦持续恶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此中美贸易谈判的关键当口,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走强,也能为中国在中美其他领域的谈判中增添筹码。
人民币升值将带来哪些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整体升值,对于外贸企业、普通投资者来说,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首先,对于外贸出口企业来说,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无疑是明显的。一方面,外贸企业要密切跟踪人民币对贸易对象国的双边汇率波动,优先选择使用人民币结算,直接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应通过外汇衍生品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操作,以较低的成本提前锁定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其次,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以下三方面策略可供参考:
一是在美元持续贬值和人民币稳中趋升趋势下,换汇特别是换美元外汇的行为不可取。简单计算一下,如2017年初普通居民以6.95的汇率兑换个人购汇额度5万美元,要比以当前6.27汇率兑换5万美元多支出约3.5万元人民币。
二是适当增加黄金在资产配置中的比重。美元指数与黄金价格反向走势屡屡被市场所验证。2011年美元贬值周期中,黄金价格上升到1890美元/盎司;在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美元升值周期中,黄金价格下探至接近1070美元/盎司。2017年初以来,美元指数进入下行通道,黄金价格也出现了20%以上的涨幅。
三是人民币资产保值增值的空间仍然较大。当前,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衡量,人民币资产较美元资产的无风险收益率高出1个百分点。股票市场方面,尽管最近一段时间A股市场受全球股市激烈波动的影响较大,但A股市场在新一轮改革预期下,2018年仍有望延续结构性牛市行情。
最后,中国居民使用人民币的境外整体购买力将上升。当前人民币不但是对美元出现升值,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也表现强势。因此,境内居民在境外旅游、消费和购物将更便宜。但是,对于不同国家也有所差异,如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等强势货币的汇率在过去半年内保持震荡行情,人民币在这些地区的购买力变化不大,相反,人民币对美元、港元升值趋势明显,居民前往这些地区的旅游、消费、留学或购物以人民币计算将更为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