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项安波:2017年企业效益趋稳向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国有企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项安波
2017年中国经济交出了成绩高于预期的答卷。比经济增速数据更有意义的是,始自2011年的经济下行趋势基本得到了遏制。从市场主体来看,企业效益继续延续自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的整体趋稳向好的态势,这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较为扎实的微观基础。企业效益改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新兴动能不断涌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
——新动能、新产业、新产品不断涌现。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结果和直接表现是新兴工业产品产量的高速增长:2017年,工业机器人、民用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分别增长68.1%、67%、51.1%、40.1%、31.3%、30.6%。先行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多年来的艰苦努力,不仅较好地避免了转型升级中可能出现的失速等问题,而且正在逐渐“开花结果”。
——企业整体效益保持趋稳向好态势,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国有企业为主战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阶段性进展。2017年,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了低端供给和无效供给,扩大了中高端供给和有效供给,不仅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也为企业改善经营绩效提供了条件,还为新经济发展腾出了新空间。
下一步要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应继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民关系”,构建国民共进、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大力改善营商环境,提升生产“生产力”的生产力;还要继续发挥新经济在稳增长、促改革方面的积极作用。
——继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适应新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经济环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和国家竞争力为目标,以提升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构建国民共进、协调发展的经济格局。要实现这一目标,新一轮国企改革需要构建系统、明确的国家所有权政策体系,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更完善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明确深化国企改革的两个主攻方向: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这既有助于完善“国民关系”,也提供了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途径;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这将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创造环境。
——营商环境是提升生产力的生产力,需要着力改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根据世行《2018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国内地营商环境得分65.29,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78位,整体呈改善、提升的趋势。但各城市表现差异较大,个别经济不振的地方营商环境恶化,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这要求营商环境不好地区切实重视完善营商环境,不仅将之视为提升地方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更要认识到营商环境是生产“生产力”的生产力。完善营商环境,要求构建公平正义的法治体系,提供透明高效的政府服务、和谐诚信的社会环境,建设公平竞争、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市场环境。重点工作包括:改进公务员遴选机制、净化公务员队伍、提升公务员素质,推进制度化反腐;改进政府工作,落实“放管服”,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升政府公信力;同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公民诚信体系建设,提倡开放、包容、多元的发展观。
——更加注重发挥新经济在稳增长、促改革方面的积极作用。过去一年,相关政府部门对新经济更多地采取了审慎包容的态度,为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促进了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可以预期,随着各项改革和“双创”工作的深入推进,蓬勃发展的新经济将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更多新动能。新经济的迅猛发展,也要求我们加强研究,在法律和制度层面对一些新问题做好政策准备或应对预案。
宋紫峰:总结提炼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发展理念时不我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宋紫峰
基于本国发展成功实践的、具有首创性并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产业发展思想或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特别是制造强国的“标配”和“名片”。
在美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业发展理念有两个,分别由福特和泰勒所开创。福特首次引入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建立起史无前例的高度垂直整合,并借此在几十年中维持了T型车的强势市场地位。泰勒主要以其在钢铁公司任职时的观察、思考和实验为基础,提出了主张“科学而非经验、和谐而非分歧、合作而非孤立、追求产出的最大化而非限制产出”等科学管理理论。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开创的精益生产方式是最具代表性的,在大规模生产中更好地实现了低成本制造与多元化产品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德国,与普遍推崇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的观念不同,活跃着很多做法与现代管理理念有所差异、具有家族企业特征的“隐形冠军”。
时至今日,这些思想或理念依然对产业界及政府等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在考虑很多产业的发展和布局时,能否实现规模经济效应仍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无疑是规模经济的代表。再如,在考虑生产型企业的内部组织管理时,精益生产方式仍是很多企业持之以恒的追求目标,科学管理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又如,在考虑政府与企业关系时,“隐形冠军”现象通常被用来作为应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证据之一,也是很多政府所希望实现的政策目标。即使是从面向未来的角度看,这种重要影响也持续存在。比如,德国工业4.0就被广泛认为是精益生产方式的延续,只是当前有了更多新的技术手段来予以实现。
总结提炼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发展思想或理念,应该成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在当前,基础条件也是具备的。其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世所罕见的巨大成就,目前已经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大国。这是证明思想或理念有效性的“底气”所在。回顾这段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产业发展既表现出与一些发达经济体在追赶过程中的相似之处,如以开放的姿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并成功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但也有不少具有我国特色的独到之处,如快速推进各种类型的产业园区等。其二,我国在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处于有利地位,数字经济、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重点领域的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如何充分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多层次市场等优势来实现产业转型和引领上已经积累了很多有益探索和经验。其三,我国是世界上最近一个成功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的后发经济体。我国的成功经验是“中国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广大后发经济体有着更强的借鉴意义。总之,总结提炼具有我国鲜明特色的产业发展思想理念,是一项时不我待的紧迫任务。
刘涛: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稳中有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服务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刘涛
2018年,服务业发展要把握“高质量”的根本要求,以保持服务业较快增长、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化服务业高水平全面开放、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和消费满意度为着力点,推动服务业发展跃上新台阶,以此巩固经济“稳”的基础和增强“进”的动力。
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下,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实际增长8%,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5年实现对GDP和第二产业的“双超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51.6%,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高出第二产业22.5个百分点。从行业大类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最快,增速达到26%,且比上年提高7.9个百分点,反映出“互联网+”催生的服务业新动能加快成长。而受到去杠杆、去库存的影响,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增速仅为4.5%和5.6%,明显低于整个服务业。
展望2018年,服务业发展的国内外积极因素较多,特别是以“破”“立”“降”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以及世界经济复苏向好,将会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发展阶段新要求,服务业发展要突出强调“高质量”,把握“四个着力点”,以此巩固经济“稳”的基础和增强“进”的动力。
第一,以保持服务业较快增长为着力点,推动经济增长稳定在中速平台。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连续3年超过50%,延续服务业平稳较快增长,对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意义重大。这就需要为各类服务主体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为此,要实施更有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推行承诺式准入,加快“照后减证”试点,探索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最大限度调动微观主体的发展活力,提升服务业对稳增长的支撑作用。
第二,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着力点,推动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眼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发展能力。支持服务企业利用信息、创意、营销渠道等优势,向制造环节拓展业务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企业进行柔性化改造,逐步向设计咨询、设备制造和采购、施工安装、维护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总集成总承包商转型。
第三,以深化服务业高水平全面开放为着力点,推动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提高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建设质量,加强服务业政策创新和对比互补试验,复制推广成熟经验。适当扩大新兴生产性服务进口,充分发挥技术和知识溢出效应,推动形成服务业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大对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指导和服务,增强其全球布局及资源配置能力,培育一批掌握价值链关键环节的创新型企业。
第四,以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和消费满意度为着力点,推动人们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多满足。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挖掘消费者需求,完善便捷、智慧、安全的社区生活服务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生活性服务业短板领域,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消费与商品消费的融合互动,激发关联消费潜力。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赔付先行制度。
漆云兰:2018年消费规模持续稳步增长 结构升级态势更加显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流通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漆云兰
2017年,在国民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经济活力、动力和潜力不断释放,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背景下,居民消费信心持续回升,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态势开始显现,最终消费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新兴消费方式对消费的带动作用依然强劲。
2017年前11个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15.0,其中10月和11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均超过120,为有史以来最高和次高水平。2017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同比增长10.2%,实际增长7.8%,与消费结构升级相关的商品较快增长,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及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7%、15.6%和13.5%;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六成。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8.1%。
进入2018年,世界经济全面复苏态势比较明朗,我国经济增长将继续向高质量增长迈进,整体保持稳中求进的运行态势,国内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提质增效趋势明显。展望2018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人口仍处于上升期,上层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不断增加,城镇化快速推进,政府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多重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消费市场将呈现规模稳定增长、结构升级进一步显现,向更高层次转化,特别是以信息消费、教育文化、旅游休闲等为代表的服务性消费均继续处于快速增长期,在总消费中的占比会进一步提高,以信贷消费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消费方式在我国保持快速增长,新兴消费方式层出不穷,新消费热点不断涌现的局面,城乡差距缩小,最终消费继续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同时,也应注意经济中仍存在一些不利于消费增长的因素,如:2018年,车辆购置税优惠面临取消对汽车销售产生一定影响,房地产销售呈持续下滑态势也会对居住类相关消费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消费结构升级态势进一步显现情况下,面对快速增长的服务性消费需求,相应的服务供给侧仍然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不利于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更加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消费增长。
根据消费市场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我国消费市场应继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提升供给水平和质量,从而有效释放消费潜力,为新时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高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