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加杠杆的繁荣与逆转——海通宏观每周交流与思考第244期(姜超等)
观点
上周美欧日股市反弹,韩印港股市普遍上涨,油价反弹黄金回落,金属价格回升,国内股债齐跌。
过去一周,国内外资本市场走势再度出现了巨大的反差。美股又一次创出历史新高,而国内A股出现了明显的回调。而这一分化在9月份以后就初现端倪,过去3个月海外股市普遍大涨,而A股则是在持续盘整。
我们认为,主因仍在于经济基本面的差异。日本11月制造业PMI升至53.8,为3年半的新高;欧元区11月制造业PMI升至60,为17年新高;美国11月Markit制造业PMI略降至53.8,但依然位于过去3年的峰值区域。相比之下中国10月制造业PMI回落至51.6,已经低于16年11月水平,而11月以来的发电、粗钢产量等生产数据大幅下滑,预示11月中国制造业PMI或继续回落。
事实上,国内经济重新步入下行通道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数据印证。比如克强指数中的两大实物指标,一个是我们此前提到的铁路货运量增速,7月时还高达17.7%,10月的最新数据是4.8%,创下16年9月以来的最低值;另一个是发电量增速,8月还高达8.6%,10月仅为2.5%,创下16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而11月的发电量增速或将重新归零。
而国内经济下行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去杠杆导致的总需求再度下滑,尤其是地产市场的减速。由于贷款利率的持续上升,房地产销售在9、10两月出现了连续两月的负增长,地产新开工在10月增速转负,地产投资增速也在10月大幅下滑。而国内利率的大幅上升导致人民币在3季度大幅升值,也使得近期出口增速明显承压。
回顾09年以来,中国经济经历过3次周期性回升,每一次都是从加杠杆开始,到去杠杆结束。
第一次是09年-10年,主体是企业部门加杠杆。中国的企业部门在08年以前的每年新增融资只有2万亿左右,到了09年就激增至7万亿,到10年激增至10万亿。企业部门融资的激增推动了企业制造业投资实际增速的大幅回升,并拉动了经济在09-10年的短期反弹,但是好景不长,11年以后企业部门就开始受产能过剩的困扰,开始了漫长的去产能之路,而经济也在11年以后重新下滑。
第二次是12年-13年,主体是政府部门加杠杆。当年政府主要是通过信托从银行融资,而信托贷款增速在12年初只有18%,到13年中期上升到了100%以上。与之相应,政府基建投资实际增速从12年初的-0.5%上升到13年中期的25%,是12/13年经济短期企稳的重要动力。但是同样好景不长,13年下半年政府开始整治非标融资,14年以后的经济开始重新下滑。
而第三次是16-17年,主体是居民部门加杠杆。15年的居民新增总贷款为4.6万亿,到16年上升到7万亿,17年估计会达到8万亿。而全民举债推动中国地产市场进入一轮超级繁荣周期,15年的地产销售金额仅为8.7万亿,而17年估计会达到13.2万亿,累计增长超过50%。而地产销售的好转也拉动了地产投资增速在过去两年的回升,是这一轮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动力。
但是,居民杠杆率上升的太快了。15年的居民部门消费贷款增速只有18%,到17年上半年上升到33%。而17年2季度以后居民中长期消费贷开始减速,但短期消费贷增速在17年10月飙升至41%,增速比17年初的20%翻了一倍。因此,今年2、3季度的三四线城市地产繁荣来自于全民加杠杆,尤其是短期消费贷,没有抵押、期限又短,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也引发了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
而从17年7月份的全国金融会议开始,政府就明确把去杠杆作为未来的主要政策方向,而且提出主要的配合手段就是控制货币总量。而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正式成立,央行公布的资管监管新规,其实都是对金融严监管的落实,其目标就是控制货币在表外的空转,结果必然是货币增速的回落,以及利率的居高难下。
在高利率的环境下,居民的举债行为显得极其非理性。对比15年4季度,当时的10年期国债利率仅为3%,房贷利率仅为4.7%,全国房价还没涨,全国居民每个月仅贷款2900亿。而到了两年之后的17年3季度,10年期国债利率上升到了3.6%,房贷利率达到5%,全国一二三四线房价已经普遍大涨,全国居民每个月贷款达到6525亿!两年前房价便宜,利率低的时候大家不怎么贷款,现在房价大涨,利率高的时候大家拼命贷款,这不是显得很滑稽吗?
而居民部门加杠杆一旦开始逆转,地产市场注定压力山大。到了17年10月份,10年期国债利率达到3.9%,全国首套房贷利率达到5.3%,当月的居民部门贷款下降到了4500亿。而11月的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达到4%,考虑到国债可以免除25%的所得税,而且不占用银行任何资本,与之匹配的房贷利率应该在5.5%-6%的水平。如果未来房贷利率继续上升,那么4000亿左右的居民月均信贷或是常态,而18年的居民部门贷款可能会比17年减少2万亿以上,考虑到目前大家买房一半资金靠贷款,这就意味着18年地产市场销售额的同比降幅可能超过20%。
过去一年,企业利润增速出现了明显改善,这一方面归功于供给侧改革的贡献,我们减少了过剩产能,推动了PPI由负转正。但是我们观察了过去10多年的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和PPI的关系,发现这两者的关联度并不紧密。反倒是地产投资增速的走势,和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高度相关。因此,我们认为这一轮经济的周期回升依然是加杠杆的地产周期,并非是新周期。大家热捧的白酒、家电、银行、地产,无一不是受益于地产繁荣。
但是,时代真的变了,未来中国真的不需要盖这么多房子。2010年以前,中国每年新增年轻人口1000多万,新增农村进城人口约2000万,所以我们每年要造1000多万套房子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但是现在我们每年新增年轻人口为负,即便是还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城,每年盖1000万套房子就够了,而今年我们卖了17亿平米商品房,差不多等于2000万套房子。
在人口红利的时代,年轻人的主要需求是房子和汽车,人口红利和城市化是过去30年工业化的根本动力。但是我们的年轻人已经变少了,未来他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房子、车子,而是更好的房子、车子,比如说可以便宜购买和租赁、不会被随便拆迁的房子,更清洁环保的汽车,这就是消费升级。而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医疗、养老服务,二胎放开以后小孩需要更好的教育,能够让大家放心托付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十九大提出未来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实就是消费转型升级的需求,而这不是靠盖更多的房子可以解决的。消费升级需要的是企业创新,医疗、教育需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要放开对服务业准入门槛的限制,通过竞争提高服务业工资和服务质量。因此,我们不相信靠举债买房就能换来新周期,经济新周期靠的是创新、靠的是提高效率,这需要通过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来实现。
我们相信,未来会坚定不移去杠杆,抑制地产泡沫。同时也会大力补短板,提高经济的效率。这样虽然会有短期阵痛,但只有这样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一、经济:铁路货运新低
1)工业继续下滑。11月前24天的6大电厂发电耗煤同比增速大约在0%左右,比10月的16.5%大幅下滑,预示11月发电量增速或降至零增。11月上旬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1%,低于10月的2.3%。均预示11月工业增速继续下行。
2)地产销售仍低。11月以来,主要37城地产销量降幅比10月略有收窄,但仍在-12%。受去年同期一二线城市调控加码影响,一二线城市销量降幅有望继续改善,但占比70%的三四线以下城市销量在去年11月以后大幅走高,未来或将继续下滑。
3)铁路货运新低。10月铁路货运量增速降至4.8%,远低于7月时17.7%的增速,创下近14个月的新低。过去每一轮经济的回升均伴随铁路货运量增速的大幅回升,而当前铁路货运量增速大幅下滑,从历史经验看预示经济增速已经进入下行通道。
二、物价:年末通胀趋降
1)食品价格反弹。上周菜价下降、禽价肉价上涨,食品价格小幅反弹0.5%。
2)11月CPI回落。11月以来商务部、统计局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0、-0.6%,预测11月食品价格环涨0%,11月CPI小幅降至1.8%。
3)PPI涨幅回落。11月以来钢价、油价上涨,煤价回落,截止目前11月港口期货生资价格环涨0.4%,预测11月PPI环涨0.3%,11月PPI同比涨幅回落至5.6%。
4)年末通胀趋降。进入11月以来,由于采暖季限产的启动,钢价继续上涨,但煤价、有色金属价格和橡胶价格均出现下跌,原因是下游地产销售下滑影响商品需求,因而PPI环比涨幅有望明显回落,加之去年同期的高基数效应,年末CPI和PPI等通胀指标都有望见顶回落。
三、流动性:央行削峰填谷
1)利率先升后降。上周R007均值上升19BP至3.69%,R001均值上升6BP至2.97%。DR007下降2bp至2.91%,DR001上升2bp至2.82%。一周货币利率先升后降。
2)央行大幅投放。上周逆回购投放7900亿,逆回购到期6400亿,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回笼800亿,公开市场净投放700亿,11月以来净投放货币4680亿。
3)汇率短期回升。上周美元指数大幅下跌,人民币兑美元反弹,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均回升至6.6。
4)央行削峰填谷。自央行10月27日启动63天逆回购以来,过去一个月央行累计净投放7000亿货币,其中6000亿来自63天逆回购。10月市场流动性的趋紧部分源于金融监管预期,但也有部分源于当月财政缴款近万亿,但12月财政将放款将超万亿,这意味着12月流动性有望明显改善。
四、政策:地产调控不放松
1)地产调控不放松。近日,住建部等三部门召开部分省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指出房地产调控需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
2)PPP监管加强。国资委近日正式印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PPP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从强化集团管控、严格准入条件、严格规模控制等六方面来防范央企参与PPP的经营风险。《通知》要求,各中央企业对PPP业务实行总量管控,从严设定PPP业务规模上限防止过度推高杠杆水平。
3)自贸港研究申报。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上海、浙江、辽宁、福建、广东等多地启动研究申报自由贸易港,不少地方都已是自贸试验区,依照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的思路研究探索。
五、海外:美联储担忧低通胀,欧洲经济继续向好
1)美联储担忧低通胀。11月会议纪要显示,多位官员认为“近期”加息可能有保障;少数官员因通胀疲软反对近期加息;官员们担心金融失衡,一旦市场价格失控可能危及经济。会议纪要显示,大部分与会者仍相信,劳动力市场供应更紧张最终将推升通胀。但多人认为,美国通胀低于2%的时间有可能比他们目前预计得久。
2)美国感恩节线上销售强劲。上周美国“黑色星期五”促销大季来临,虽然折扣力度不如从前,但根据AdobeSystems的数据显示,线上销售激增18%。全美零售联合会预计今年11月和12月的销售额将增长4%至6820亿美元,成为自2014年以来销售额最强劲的一季。
3)欧洲经济继续向好。上周五公布的欧元区11月制造业PMI初值为60,为2000年4月以来新高。11月服务业PMI为6个月新高;欧元区11月综合PMI初值也高于预期和前值。数据强劲体现在对机械设备需求激增;商业活动拥有大量新订单,其中包括制造业出口销售的大幅增长。
4)德拉吉表示欧洲通胀仍低迷。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承认欧元区经济扩张稳健,但仍强调通胀回升乏力,认为有必要保持明显宽松。德拉吉指出,今年10月,欧元区整体通胀率为1.4%,预计今年末明年初还会因为能源价格疲软而暂时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