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三万亿存款从银行消失!危机的种子已深深埋下
2017-12-29 00:53:00 来源:搜狐财经

  《券商中国》日前根据央行数据统计发现,2017年上半年,3.12万亿巨额资金从银行消失了。而到今年下半年,国内银行业存款增速跌破10%以下。

  1

  超三万亿元居民存款跑去哪儿了?

  

  分析指出,钱没去马爸爸的“余额宝”,也没流向债基、专户和券商资管等其他理财产品。很大概率是居民存款“搬家”流入了楼市。

  

  各项数据显示,与存款加剧流失对应的是,家庭部门的债务快速攀升。而他们最大的债务来自于房贷,债务越来越多意味着中国人手里已经没有什么存款了。有网友戏称“一套房榨干了三代人的钱”!

  这位网友其实道出了中国最大的现实。目前要想解决自身居住问题,主要途径依旧是购买房产,基于目前市场房价或其他因素,多数购房者尚无全额支付房款的能力以及部分购房者加杠杆的投资行为,导致家庭负债越来越多。

  据了解,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在2016年底已达到44.4%。这一指标在2013年初仅为30.7%,短短四年就上升了近14个百分点,已经超过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家庭债务累积速度。

  2017年中国家庭债务累积速度更是惊人。得了房产失了现金流,甚至背上巨额负债,归还银行贷款的压力不容置疑。在中国,银行是国民经济的主动脉,是经济体融资的主要来源,银行一旦爆发危机,整个金融市场难逃一劫,无人幸免,无人生还。

  中国式次贷危机,眼看就站在门口了。

  2

  居民部门债务率已经达到了90%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11.16万亿元,同比多增9980亿元。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新增的超11万亿人民币贷款中,居民部门扛起来“半边天”,而这主要与房贷相关。

  今年以来不仅居民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与去年同期相当,更为重要的是,居民短期贷款更是出现了暴增,而消费贷违规进入楼市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至于究竟有多少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不少研报预估这一数字大约在3000-4000亿左右。

  居民部门强劲贷款增势的背后是杠杆率的快速攀升。如果按照居民债务和GDP之比计算,当前我国居民杠杆率达到54%,如果考虑到居民部门的可支配收入,我国居民部门债务率已经达到了90%。

  可以参照的是,美国在07年房地产泡沫破灭前居民债务占可支配收入比重达到130%,日本在90年代初也曾在120%的高位,但随后爆发了危机,当前均回落至100%左右。所以不难看出,我国居民的杠杆率已经接近比较危险的区间范围。

  杠杆水平越高表明经济负债越多,当居民无力偿债、银行坏账高企时,系统性风险就会爆发。由此而引发的债务危机,破坏力难以想象。

  

  图注:欧美模式、加澳韩模式下居民高债务规模的演变过程

  3

  中国需防“明斯基时刻”

  有分析人士称,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其金融泡沫类似“晚期癌症”,银行系统把房贷资产充分证券化了,其资产毒垃圾已卖到全球资本市场,是“全身扩散”型的系统危机。

  然而对比之下,中国银行系统恰恰因为缺少房贷证券化的金融工具,无法转移贷款风险,房贷金融衍生产品的“池子”本来就很小,房价暴涨后如果暴跌,其风险更会直接由放贷银行承担。

  尤其当大量的“投机性贷款”进入楼市,炒房客、囤房户利用银行按揭和银行贷款作为资金杠杆,把还款能力完全建立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上时,这就已经同美国“次贷”的击鼓传花游戏相似了。

  中国楼市泡沫已现:2009年以来,我国各大中城市“地王”层出不穷;几乎所有楼市开盘之日,排队选号人潮汹涌,盛况超乎想象;各地楼市销量与日俱增,连创新高;不少购房者采用贷款、典当等多种信用方式购房。

  “当房贷还不上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这种信用方式购房,与美国次贷爆发之前是多么相似。”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表示。

  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在《稳定不稳定的经济:一种金融不稳定视角》中指出,经济泡沫由开始到最后破裂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正向冲击、乐观的繁荣、非理性疯狂、获利抛售及大恐慌。稳定必将带来不稳定,资产价值崩溃的时刻即是“明斯基时刻”。实际上,这一理论与米歇尔·渥克的应对大概率危机的“灰犀牛”、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是相通的。

  

  警惕居民部门杠杆率过快上升风险,坚定“去杠杆”,是防范“明斯基时刻”的必要之举。一旦把问题留给明天,把问题留给后人,“Inthelongrun,wearealldead.”至于中国能否防住明斯基时刻的到来,只能说任重而道远。

  网贷之家:老佛爷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