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辉
今年下半年以来,IPO通过率明显下降,尤其是自今年10月份后,出现了一天之内6家上会审核拟IPO企业,仅有1家获得通过的纪录。
纵观最近被否的企业,大多数有着不俗的业绩表现,但却具有内部控制、关联交易、业务前景等瑕疵。所以不难发现,首发审核中,业绩好并不能成为公司过会的唯一“法宝”。
以此为开端,笔者预计,未来IPO和并购重组审核都会趋严。新一届发审委关注的重点除了财务数据本身,也开始关注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规范性、内控和关联交易等一系列问题,这个趋势很可能会成为未来IPO审核的常态。
在IPO审核趋严的背景下,新发审委对IPO企业从严审核有利于提高上市企业整体质量,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最终有利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笔者建议,从两个方面完善发审制度:一是要强化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审核方针,转变发行审核的理念;二是要出台配套制度。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发审制度的有效运行和完善。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大处罚力度,震慑虚假上市、包装上市等重大违法行为。
笔者认为,审核趋严将会提高上市企业质量,资本市场也因此更加健康。总体来看,直至2018年,我国IPO市场将朝着三个方向大步伐迈进。
首先,IPO审核较低的通过率将是常态,审核标准将趋全趋严。这是资本市场、广大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共同目标,既要从源头上给资本市场引来“活水”,也要以更高的要求履行好“守门人”的职责。IPO审核趋严和通过率下降,正是夯实资本市场发展基石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督促拟IPO企业重新审视自身条件及融资需求,并促使广大中介机构勤勉尽责、提升专业能力,以从源头上净化市场环境。
其次,从源头上净化市场环境,杜绝企业“带病”上市。2017年7月,自第十七届“大发审委”成立以来,审核的要点也发生了一些转变。由以往的以财务指标论英雄转为注重数据背后的真实情况,更侧重询问细节,坚持问题导向,谨防上会企业最终“带病”上市。此举有效地遏制问题苗头和“带病”申报情形,通过严监管以促进优质企业上市融资。例如发审委对每一家上会企业的问询问题至少有5个大类,大部分问题还需要保荐机构进一步发表核查意见。
第三,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为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IPO低通过率常态化之后,预计监管层将会通过推进包括退市制度、并购重组在内的各项证券市场制度改革,扭转扭曲的投机心态和市场环境。与此同时,提高违法成本是稳定股市“良药”,否则企业违法成本太低,根本就不会起到应有的威慑作用。如2016年某些资本大鳄在A股随心所欲、兴风作浪并从中谋取巨额利益。其中,部分资本大鳄更是因违法成本低而目无法纪,肆意挑战法律底线,通过操纵股价、内幕交易等手段谋取不义之财。对这些资本大鳄绳之以法,才能营造出“清朗”的市场投资环境。
(作者系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著有《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