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琦(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主任、中新经纬特约专家)
7月14日-15日,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持续为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提供支持和服务,但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也日益显现,金融风险不断积聚。在笔者看来,有鉴于此,本次会议有这样几个重点值得关注,即1个目标“保障国家金融安全”;2条主线 “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3项举措“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
国家金融安全至关重要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金融制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地位。维护金融安全,需要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制度,不断加强金融监管,加快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效率、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业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未来金融工作的主线和总体思路明确
在笔者看来,“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这两点是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总体思路。
首先,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为此,需要切实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需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握好金融工作的节奏和力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需要遵循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深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充分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引导、约束和杠杆功能,立足实体经济企业的服务需求,通过金融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和定向性优化,提高金融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今后的三项重点任务值得关注
在笔者看来,此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提及的“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可以看做是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工作的重点任务。
首先,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抑制资本“脱实向虚”。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这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我以为,一是应坚持融资两手抓。在直接融资方面,本次会议强调“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未来要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拓宽企业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在间接融资方面,要着重改善间接融资结构,加快大型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二是补齐服务短板。加快发展普惠金融,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三是减轻企业负担。降低金融机构经营成本,整顿、规范中间业务,削减收费项目,为实体经济企业减负。
其次,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重点在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因此,一是要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去杠杆,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二是实行终身问责制度,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三是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四是加强金融法治化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最后,要坚定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
在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方面,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规范金融市场主体发展。一是推动金融机构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股权结构,建立分工明确、权责清晰、运作协调、决策民主、制衡有效的公司治理体系;二是推动金融机构建立科学有效、公平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风险管理框架和风险内控机制,有效发挥会计、审计等第三方机构的监督作用,促进金融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在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方面,本次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与原有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相比,委员会的职能完整,层级更高,金融监管协调将是其重要工作之一。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方面的职责得到强化,在金融监管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在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方面,本次会议对金融如何助力国家战略实施、深化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二是合理安排金融开放顺序,加快同有关国家和地区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扩大金融机构双向开放,逐步放宽市场准入;三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通过拓宽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扩大“两优”贷款规模等措施,支持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中新经纬APP)
【专家简介】吴琦,博士,高级工程师。恒丰银行研究院商业银行研究中心主任,九三学社中央经济专委会&人口资源环境专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生态规划与发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文不代表中新经纬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