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业庆 7月14日至15日,被业界称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达沃斯峰会”——朗迪峰会还没有闭幕,15日至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和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共同主办的2017国际货币论坛——金融科技驱动下的金融交易:创新与安全分论坛,就开始在北京举行。分论坛由CFT50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主持,其中参会的嘉宾有许多都是从上海匆匆忙忙赶过来的。 “之所以受到如此关注,主要是因为金融科技是新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新问题急需探讨和解决。”杨涛告诉记者,当前,中国正处于全球金融科技的浪潮之巅,金融创新热情空前高涨。在以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力量驱动下,社会各阶层更为平等、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而金融科技的快速迭代,也给金融安全带来空前挑战,成为世界性的监管难题。 CFT50学术成员、中诚信征信总经理闫文涛指出,2016年,中国金融科技(FinTech)一骑绝尘,引发全球聚焦。信息技术和金融的深层融合不断打破现有金融的边界,深刻改变着金融服务的运作方式。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需要公共政策的规制与指引。 夸客金融董事长兼CEO郭震洲则指出,以人工智能驱动的风险控制、风险定价模式,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分布式金融交易模式,引起了金融业的广泛关注。为此,“2017国际货币论坛”特别设置“金融科技驱动下的金融交易:创新与安全分论坛”,并且邀请到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共聚北京,探讨金融科技与金融交易的热点议题。 从金融市场来看,科技和金融相融合的消费金融更具发展潜力。马上消费金融CEO特别助理Val eriy告诉记者,互联网巨头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对于持牌机构而言更多的是合作而非竞争。他举例说,以技术和数据驱动的消费金融公司,是互联网和金融的混合体,这类机构在数据分析上,会应用到大数据分析模型和传统的FICO评分模型,而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上更有优势,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上的优势再结合传统金融的优势,更好地发展。尤其在第三方支付上,他表示,支付的发展也能为消费金融带来巨大发展机会。如可以通过支付数据分析客户偿还能力,从而实现借贷服务,而目前国内市场上支付数据和借贷服务还未很好地衔接,一些有支付数据的公司没有借贷服务,而有借贷服务的银行,又没有相关的大数据,这为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空间,在未来,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将支付数据和借贷服务更好地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借贷服务。 过去的2016年是消费金融快速崛起的一年。消费升级逐步打开消费金融新兴市场的体量,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介入消费金融领域,银行、信托、保险、互联网巨头、小贷、P2P、金融科技等跃跃欲试,竞争愈演愈烈。可以预见,未来金融业务会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标配,一些手里有大量用户和流量资源的非金融类互联网公司,将逐渐进入金融领域,例如已经进入的京东、阿里、唯品会等。而这些公司能够与银行拼抢客户的资本除了数据,就是技术。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也认为,中国科技金融公司会蓬勃发展。过去几年,中国在金融方面的科技创新已经超过美国了。中国互联网比美国活跃,一个原因是中国市场大,而且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可以跳跃式发展。李稻葵觉得,中国的金融服务本来就短板比较多,这为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空间。只要控制好风险,相信金融科技能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亮点。而随着消费金融的发展,“先消费后付款”的分期消费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但相对于实体店的线下消费,消费者线上分期时在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面临更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