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代会观察(1)·天津篇
本报记者 赵建中 刘菲菲
芳菲五月,风清气正。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天津隆重开幕。
站在天津发展的重要历史窗口期,高举旗帜,维护核心,忠诚担当,创新竞进,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是天津此次党代会的重要主题,更是天津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津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央对天津的城市定位,扎实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天津实施,加快推进美丽天津建设,大力实施民心工程,用群众的“幸福指数”提升天津的“美丽指数”,走出了一条美丽天津与富饶天津同步发展的创新之路。
如今,天津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生活改变无处不在,“现代化”步伐正在加快。
创新发展做引擎
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在此次党代会报告中亮出了未来五年天津的发展目标,五个“现代化”成为天津紧紧抓住历史性窗口期的重要方向和路径。而加快建设创新发展的现代化天津,犹如“海河号”朝着成为全国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中心前行的引擎。
报告提出,要以“一盘棋”思想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围绕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让更多的科技创新研发项目在天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去年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天津与北京签署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未来科技城等一批承接平台建设;与河北省签署“1+4”合作协议,启动实施对口帮扶承德市工作。全年引进京冀投资项目2701个,投资额达1994.09亿元,占天津实际利用内资的44.0%,天津企业到河北投资金额达400多亿元。天津积极推进三省市产业、交通、生态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京秦高速天津段建成通车,京唐铁路开工建设,一批“断头路”“瓶颈路”顺利打通。
做优做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并以此为标杆,加快建设一批以市场为主导的承接载体,积极承接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等高端项目。加强三地产业对接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
“我们要按照党代会要求,重点从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深入落实‘一基地三区’实施意见、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四方面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王卫东在党代会上表示,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交通设施网络,推动滨海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错位发展。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加快构建“1+16”承接格局。加快完善连接雄安新区、京冀周边城市的交通网络,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
事实上,天津在积极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推动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向纵深拓展,促进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的同时,更注重了发挥“通武廊”地区“小京津冀”的独特作用,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人才等一体化方面先行先试。
实体经济是天津发展的优势,也是成就天津未来的基石。报告指出,必须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高水平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深入对接《中国制造2025》,以大项目、好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海河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努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以“政府引导200亿撬动社会投资5000亿”的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作为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今年4月正式设立运营,也成为国家财政提升治理能力,变行政分配为市场运作,推动公共资源和市场资源的优化和组合,助力天津制造业转型发展的良好实践。
“运营1个月以来,市政府与7家金融机构签约,五年内将为海河产业基金提供超过1000亿元资金支持。加快项目拓展对接,总规模约800亿元的11只母基金已具备内部立项条件。”天津市金融局党委书记、局长聂伟迅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做优做强做大一批支柱产业,有效培育壮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态法治做双翼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逐渐成为普遍实践的时代下,如何形成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空间格局,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天津,重点了解市级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决策部署、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情况,严格履行“督政”职责,这也让天津的环境保护迎来大考。
而在此次中央环保督察组来津之前,天津市委、市政府已经开始“自查自纠”。比如京沪高铁天津段沿线脏乱差的问题、北辰的垃圾村问题、静海的污水渗坑等问题。在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督察天津市工作动员会上,李鸿忠表示,要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狠抓责任落实,突出问题导向,健全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天津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此次党代会报告中重点提到,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推进绿色现代化。其中,推进生态环境绿色化,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打造保护、治理、监管“三位一体”的生态建设绿色谱系;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更加注重发展绿色GDP,坚持节约优先、减排激励和排放约束;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要把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做足,注重培育生态文化。
同时,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优化城市布局。优化城市空间和规模结构,主动融入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沿京津主轴和津雄保一线,打造京津冀都市连绵带,从双城记发展到多城记。统筹城区、郊区、远郊区协调发展,不断壮大区级经济实力。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要严格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形成绿色森林屏障。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产城、城乡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联动。深化细化城市管理,探索现代化大都市管理体制。
在推进依法治市方面,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大司法体制改革力度,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紧绷天津之“特”、天津之“卫”这根弦,承担“卫”的责任、守住“卫”的防线,成为拱卫首都安全的“天堑”。加强生产、交通、食品药品、公共场所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维稳能力建设,坚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公共文化服务均衡普惠,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