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深观察丨“一带一路”提速金融业“绿色革命”
2017-05-29 11:14:00 来源:搜狐财经

新华社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焱

  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促进绿色金融体系发展,鼓励金融机构、中国参与发起的多边开发机构以及相关企业采用环境风险管理的自愿原则,支持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并且积极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保合作项目落地。

  绿色金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绿色金融”就是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和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是“一带一路”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2017年4月,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政策2016年度报告》显示,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初步形成。根据报告内容,“绿色金融”首次被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纲领性文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由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

  观察人士普遍指出,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预示着“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正在逐步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终于迎来了春天。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金融学院应用金融系主任韩复龄教授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切需要加快节能环保、新能源和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前理事长吴伟雄则向本报记者表示,“为绿色农业提供的金融服务就是绿色金融革命的一部分,绿色金融革命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坐等国家贴息、免税等扶持政策的出台,必然会错过历史时机。此外,没有一套完整的技术,又没有防范信贷风险的理念,仓促投入到绿色金融领域,势必风险连连。”

  关于绿色经济意识,吴伟雄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早已成为海南全省上下的共识,海南农信社就是践行海南省委省政府的这一绿色发展理念,在服务农村金融过程中逐渐成长壮大的。”

  韩复龄表示,“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核心就是要通过绿色金融机制创新和绿色金融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的融资服务,从而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绿色增长。”

  吴伟雄指出,面对绿色金融产业成本高、风险大和周期长的特点,仅仅依靠金融机构的单打独斗是难以支撑的,必须依靠中央和有关部门的好政策,如银监会制定的《绿色信贷指引》等。

  在现实生活中,绿色金融的统计数据常常不包含“农、林、畜、牧、水”,某种程度上,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业金融往往被忽视。

  吴伟雄强调,海南小额信贷模式已经能够满足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特征和要求,呼吁将农民小额信贷尽早纳入绿色债券的支持范畴,使之证券化,放大其杠杆效应。

  针对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过程中的问题,韩复龄表示,“现阶段绿色低碳领域的融资工具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以及项目融资PPP为主。另外,我国绿色金融起步较晚,专业人才十分稀缺,这直接影响了绿色金融的发展。”

  亟待低碳“中国方案”全球落地

  “实践‘绿色金融’有不少障碍,比如,缺乏强有力的支持‘绿色金融’的政策等。”中国人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指出。

  自从去年的G20杭州峰会以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和碳金融等一时间在金融领域成为时尚。但是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天风证券董事长余磊则认为,“绿色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绿色金融”的门槛、标准,现在看起来还不完全清晰,不清晰就会带来执行的问题;其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匹配,包括地方政府的具体配套措施的落实,可能是一个面对的具体挑战;第三,符合“绿色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极度匮乏。

  事实上,“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了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助推器,也成为了绿色金融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对此,业内专家解析称,我国绿色金融将发挥优化配置作用:加速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表示,“‘一带一路’是全球协同的共创、共享和共赢战略,在当前的能源大变革时代下,应该将中国的低碳变革方案在全球落地,助力‘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能源利用体系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事实上,“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的战略性构想。中国政府通过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高纪凡认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淘汰传统的火电、核电都非常痛苦,新能源要发展但传统能源不愿意让位。然而低碳发展是一个时代的基本方向,是不可逆转的,中国正在大规模推进低碳变革,中国的太阳能、风能产业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头羊。”

  市场人士分析,绿色金融对于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很重要,对于很多行业来讲,它也需要在这一波转型中改变它的定位,以前金融对新能源产业可能是一个支持性的角色,未来甚至就可能是一个主导性的角色。

  高纪凡建议,将中国的低碳变革方案在“一带一路”国家去推广,变成全球落地的“中国方案”。例如,中国现在推进的光伏扶贫模式,可以在“一带一路”欠发达的无电力区推广,不仅能增加当地的电力供应,还能够带来脱贫致富,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一带一路”为金融业“变绿”提供契机

  “中国经济正在朝着‘新常态’发展,过去以房地产等内部投资为主导的经济模式正在发生转变,金融行业也将面临一场绿色革命,而‘一带一路’将为金融行业‘变绿’提供很多契机。”凯信荣集团董事长胡智荣指出。

  事实上,“一带一路”作为新形势下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如果能与“绿色金融”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只有助于落实此前“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的发展战略,更将体现出中国日益上升的领导力和国际贡献,推动改善全球的投资质量,为复苏全球经济发挥积极的作用,最终塑造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胡智荣分析,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将来会有一大批知名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要放下过去靠劳动力创造红利的思维,要不断研发出有自主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德稻教育执行董事蒋岚告诉本报记者,“自然资本与金融资本一样,是经济发展重要的资本类型,是由自然资源及其产生的生态系统服务所构成,不仅包括人类所利用的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还包括森林、草原和沼泽等生态系统以及多样性的生物,德稻曾发布三亚自然资源资产相关情况,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

  瑞金麟集团联合创始人、云像数字CEO安士辉表示,在企业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可以和更多的金融方合作,通过金融提高自身价值。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金融行业一定要把绿色思维和互联网思维融入企业中来。

  韩复龄强调,“要强化金融支持绿色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绿色经济的效率,就必须推进绿色金融机制建设,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最终形成金融与绿色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业内人士认为,绿色金融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目前经济形势下,绿色产业如果有了绿色金融的支持,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帮助调整结构,甚至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以创新方式搭建中国环保公益生态系统

——访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金建杭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焱

  近日,浙江省环境保护厅、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近500位民间环保机构的代表,共同探讨中国水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领域的重要议题,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在现场发布了一项战略性资助计划——“XIN伙伴计划”。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了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金建杭。

  中国经济时报:您怎么看待国内公益组织的发展现状?

  金建杭:公益组织尤其是各地环保机构当前面临的重要发展瓶颈,不是缺少使命愿景及战略,而是缺乏对组织能力提升的持续性保障。如何突破发展瓶颈、开展互助协作,应对宏大而复杂的环境议题,共同创建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是一个严峻的课题。

  中国经济时报:能介绍一下“XIN伙伴计划”吗?

  金建杭:首批“XIN伙伴”包括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公众环境研究中心、长沙绿色潇湘环保科普中心及北京合一绿色公益基金会等四家环保组织和机构。他们将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支持下,从法律与政策倡导、环境大数据应用、志愿者网络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等专长领域出发,突破发展瓶颈、开展互助协作,有力应对宏大而复杂的环境议题,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XIN伙伴计划”的发布,就是在过去5年环境保护资助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对中国环保公益组织长期战略性的资金和资源支持。未来,“XIN伙伴计划”将支持在目前的环保组织数据库基础上,搭建环保组织发展资源库平台,为更多环保机构提供服务,建设成为整个中国环保公益行业的基础设施。

  中国经济时报:“XIN伙伴计划”平时如何开展工作?

  金建杭:作为一个民间联合行动项目,XIN伙伴发起的“守望长江计划”,将利用大数据、法治和公众参与的方式,分别在法律与政策倡导、环境大数据应用、志愿者网络建设、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展开合作,探索民间力量应对长江环境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并不断吸纳更多的长江流域保护项目参与到计划中。“XIN伙伴机构”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探索形成了一套成熟专业的环保工作手法和策略。在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支持下,他们有能力、有基础,也有方法,参与长江大保护工作,成为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重要补充力量。我们希望这些经验能够扩展复制到更多区域和组织,让更多公众参与长江生态保护。

  中国经济时报:阿里巴巴通过什么方式来保护中国生态环境?

  金建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提出,要用数据和知识来向环境污染宣战。阿里巴巴拥有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愿意以赋能公益的方式,与中国的科学家、企业家、民间组织及环保部门开展多方合作,打造中国公益基础设施,通过大淘宝、蚂蚁金服和菜鸟平台共同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化进程,以创新的方式保护中国生态环境。

  中国经济时报:能介绍一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水环保资助之路吗?

  金建杭:早在2010年,马云宣布,今后每年阿里巴巴将拿出千分之三的营业收入投入环保。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成立5年多以来,一直聚焦中国环境保护领域,关注中国环境草根组织的成长和发展。2011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启动“清源行动”水源保护项目,希望搭建一个供民间力量参与水环境保护的平台,帮助并推动民间机构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至今,阿里巴巴集团在环境领域共计投入2.2亿元,其中基金会资助1.43亿元,资助环保类项目127个,已携手80家各地环保组织,在中国的14个省市开展和推动水环境保护协同治理工作。

  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投入那么多?

  金建杭: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确实在水环境保护方面投入十分多,原因很多,其中也与马云从小生活在江南鱼米之乡的杭州有关。近几年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在水环境保护方面,逐步形成了借助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监督的模式。得益于中国环保部在全球第一个实时公开重点污染源的排放数据和新环保法的生效,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和民间组织伙伴,保持了与浙江省环保厅等各地环保部门的良性互动,持续开展对水环境保护的民间监督,向公众及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推动了超过600家大型企业向公众作出环境信息的公开说明。

  中国经济时报:能展望一下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未来的工作图景吗?

  金建杭:未来5年内,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将投入1亿元,面向环保公益领域重要社会组织,提供长期战略资助和资源支持。未来还将在守望长江计划、清源行动等环境保护项目中持续投入2亿元,全方位促进构建中国环保公益的生态系统。

能源企业要借助“绿色丝绸之路”走出去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焱

  备受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期间,诸多国家元首、首脑等中外嘉宾探讨如何在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从“共商、共建、共享”走向“共赢”,其中能源企业的绿色发展、转型和走出去等也是重要的话题和内容。

  新的能源体系逐渐形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有三个关键点:基础设施、交通和能源。随着太阳能成本的下降,整个能源行业处在大变革时代。”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加快设施联通”平行主题会议上指出。

  高纪凡认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以智慧能源网为平台的新的能源体系在逐渐形成,所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应当再构建煤、化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

  据悉,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天合光能的国际业务也更加深入沿线市场。不光组件销售和电站建设,公司还布局制造基地。目前天合光能的业务已经拓展到65个沿线国家中的39个市场,占“一带一路”区域国家的60%。

  高纪凡强调,“我们已经看到新兴经济体在能源需求方面不断增长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清洁能源的应用,其中就有很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些对天合光能来说都是机会。”

  以天合光能泰国工厂为例,自2015年5月奠基至当年12月首批组件出货,实现从零到700MW电池和650MW组件的产能只用了241天。目前泰国天合已全面转入正常运营,总投资达2亿美元,为当地创造超过1000多个就业岗位,预计年销售额达3.5亿美元。天合光能在土耳其、印度等沿线国家的业务量都占据了良好的市场份额,在当地本土光伏产业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绿色产能和资本要走出去

  近日,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商务部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表明,我国对绿色产能和资本输出的重视。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告诉本报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的核心任务是通过绿色基建、绿色贸易和绿色能源来帮助沿线国家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其中绿色金融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表示,对“一带一路”带来发展潜力和机遇充满期待,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一带一路”的实施细则,针对各国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标准,以便企业走出去更容易操作。

  很多能源企业都响应国家倡议,借船出海,借由“一带一路”这一平台走出去。

  除了产品涵盖“一带一路”沿线的所有国家,晶科能源还将产能走出去,在东南亚和非洲多个地区都设立相当规模的海外工厂,给沿线国家带去资本、技术和经验,并培训当地员工,培养当地光伏人才,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创造产值和税收。

  钱晶指出,“这些努力加速了当地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让沿线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真正感受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益处,扩大‘一带一路’在途经国家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据了解,晶科能源在“一带一路”所涉及国家的电站项目投资数量和规模都居行业之首,其中在阿布扎比有全球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晶科践行“一带一路”提出新兴经济体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国内各大金融机构,携手合作,共同走出去,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事实上,新能源产业无论是前端设备制造还是在下游电站投资开发,它都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它对资本的需求是比较巨大的,而且是一个持续的需要。

  钱晶认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绿色企业走出去,绿色资本要先走出去。这包括扩大分布在‘一带一路’上所在国的绿色金融境外机构,提高对一线优质绿色企业授信额度,提供更多创新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仅是支持而是以合作的身份,积极参与类似像晶科能源这样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清洁能源等基础设施和产能合作项目。”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