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黄剑辉: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新态和融资痼疾
2017-05-26 20:20:00 来源:搜狐财经

  本文大概

  4100

  字

  读完共需

  6

  分钟

  受访者黄剑辉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本文刊于5月22日中国金融信息网。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商事制度改革、简政放权等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创业热情,大量民营企业应运而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民营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内部问题和外部挑战。日前,黄剑辉接受《理论周刊》专访,在梳理民营企业总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全面探讨如何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本期刊发的是访谈上篇。

  2015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总体特点

  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国际的进程。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改革开放的决定,民营企业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在您看来,近几年民营企业的实力增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黄剑辉:一是“双创”助力民营企业数量大幅增加。2014年以来,国务院推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等多项措施,激发了民间创业热情,民营企业注册数量大幅增长。

  二是民营企业注册资本大幅提高。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资本)从2002年的2.48万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59.21万亿元,增长了近23倍。2012年后,私营企业注册资金增长率快速升高,特别是2014年,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及商事制度改革的刺激下,私营企业的注册资金增长率高达50.62%。个体企业资金总额从0.38万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2.93万亿元,增长了6.72倍。

  三是民营企业竞争地位快速提高。近年来,民营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竞争地位快速提高。《财富》发布的世界500强数据显示,2016年入围的民营企业数量由2015年的6家增至16家。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在2011年至2016六年间不断增加,从184家增加至205家,占比由36.8%提高至41%。

  四是民营企业经营效率高于其他企业。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4325.3亿元,同比增长4.8%,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较2011年增长46.36%。

  五是民营企业盈利能力优于其他企业。私营企业资产运转效率较高,产品销售状况、营运能力好于其他经济成分企业。

  六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步伐正在加快。调查数据显示,3/4左右的民营企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速度,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中有创新活动的企业比重达到43.1%。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民营企业加大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不断增强,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成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我们注意到,民营企业的区域分布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但近年中西部占比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产业分布和对外投资贸易又发生哪些了新变化?

  黄剑辉:从产业总体分布看,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分布在第三产业,其中私营企业数量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占72%以上。近年来,随着商事制度改革,注册资金门槛降低,私营企业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在第二产业的比重为25%左右。从所从事的行业看,大多数民营企业仍集中于传统制造业、传统服务业,据统计,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私营企业占比在37%左右。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内外部需求发生变化,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民营企业由劳动密集型、科技含量较低的产业,加快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拓展。据调查,大型民营企业正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民营企业500强中,80%的企业已投身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自2012年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民营企业投资的重点领域,民营企业进入数量大幅增长。

  在对外投资贸易方面,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逐渐深入,“走出去”体系不断完善,我国企业融入经济全球的进程加快,对外投资屡创新高,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对外投资、对外贸易的主力军。从投资规模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由国企为主变为民企为主。2015年年底,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流量占我国对外投资流量的65.3%,较2014年提高了16.2个百分点,年末的存量占到35.6%。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主体数量不断扩大,中国2.0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3.08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民营境外企业的数量占87%,较2007年提高近13个百分点,国有企业数量大幅下降,占比从2007年的19.7%下降至5.8%。从投资区域看,2015年年底,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较广泛,分布在全球188个国家(地区),涵盖亚洲、非洲、欧洲、美洲。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力不断加大,“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实施,将为民营企业“走出去”带来良好机遇,民营企业有强烈的愿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据全国工商联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民营企业500强中,183家企业参与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占比36.6%,较2014年增加118家。从投资领域看,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也比较广泛,与国企海外投资不同,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更加多元化,更加关注获取技术、品牌和市场。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并购十分活跃,迅速发展,2015年民营企业境外并购金额占当年境外并购金额的75.6%,在数量和金额上均首次超过了国有企业。

  当前民营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当前阶段,除了自身短板、投资下滑、税费负担等方面的因素在影响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之外,融资问题始终难以回避。您如何看待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

  黄剑辉:其一,间接融资占比较高,直接融资占比低。由于发行债券、股票等条件较为严格,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比重仍然不大。2016年,以民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全年筹资额6943.39亿元,其中IPO融资额478.85亿元,与几万亿级别的间接融资相比,差距较大。

  其二,内源融资占比较高,外源融资占比低。我国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依然依靠内源融资,以自有资金为主,通过银行贷款、债券以及股票等资本市场融资的占比较低。从大中型民营企业(民营企业500强)来看,85%以上依靠自有资金投资;在外源融资中,70%以银行信贷方式解决资金需求,35%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从小微型民营企业来看,内源融资是小微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80%以上的小微企业依靠自有资金,且自有资金占比超过80%,超过一半的小微企业自有资金占比在85%以上,四分之一左右小微企业自有资金占比在90%以上。

  其三,融资综合成本较高,融资难问题突出。尽管近年来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但据对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贷款利率偏高,商业银行拥有定价权,均会在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上浮,而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贷款则会在基准利率贷款基础上下浮。从调研材料看,民营企业贷款利率是基准贷款利率的3倍,甚至更高,除贷款利息外,融资成本还包括政府行政部门、中介机构收取的审计费、评估费、担保费、登记费、公证费等各种费用,实际融资成本高达17-20%。民间借贷利率在16%以上。此外,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申请条件相对较高,申请流程复杂,直接融资的制度成本较高。

  尽管融资成本偏高,但并非具有融资需求的民营企业均可获得贷款。特别是2014年以来,由于经济下行,许多民营企业遭到银行抽贷、限贷、压贷,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据人民银行统计,银行贷款中有相当大一部分贷给了生产效率相对不高的国有企业,而大量运营高效、更具创新能力和创新欲望的民营企业则无法获得足够贷款,导致经济整体生产潜力无法充分释放,经济转型升级受到限制。

  导致融资痼疾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黄剑辉:首先,民营企业自身问题导致外部融资困难。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是造成其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是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民营企业经营风险高,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所从事行业大多为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受到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全球经济复苏较慢、外部需求减少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的经营风险骤增。二是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控制机制不健全。除上市民营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外,大部分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以家族式管理企业,个人资产与法人资产界限模糊,贷款偿还得不到保证。三是许多民营企业信用观念不强,诚信较弱。有些民营企业贷款偿还意愿低,甚至骗取银行贷款,存在逃废债的想法。四是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低,存在多套财务报表的现象,真实性难以分辨。

  其次,金融体系不完善导致融资渠道不畅。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善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外因。主要表现在:一是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缓慢。据统计,截至2017年3月10日,创业板有606家企业、中小企业板有826家企业,上市条件较为严格,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门槛较高。同时,风险投资、创业投资、产业基金、企业债券等市场起步晚、发展落后,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较窄。二是间接融资市场供给不足。尽管2014年-2016年共有16家民营银行批准设立,但目前受限于各方面条件,进展并不顺利,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量尚较微弱。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有限。三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尚未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社会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偏弱,担保费用较高。

  再次,社会环境不友好使得融资需求受阻。一是所有制偏见依然存在。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主,服务对象主要为大型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不足,甚至不愿意向民营企业贷款,对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所有制歧视。二是征信体系不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掌握企业经营、税务等情况,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在不良贷款率等绩效考核下,导致银行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敬而远之”。三是金融信用环境较差。由于法律体系不健全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一些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的遏制,“老赖”当道,导致遵纪守法的企业受到牵连,民营企业整体形象受到了伤害。

  最后,金融服务不到位无法满足融资需求。一是服务效率低。民营企业不选择银行,而选择其他融资机构进行融资贷款,除融资难、融资贵外,主要原因还有,办理融资贷款产品的流程复杂、周期长,难以满足生产经营对流动资金需求的及时性。二是供需不匹配。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以服务大型企业为主,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金融需求特点了解不足,金融产品针对性不强,对民营企业在传统商业银行、交易银行以及投资银行等方面的综合需求无法满足。三是创新步伐慢。例如商业银行对能够有效解决中小型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涉入不深。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的金融工具相对单一,金融创新相对较弱,无法满足科技型民营企业的需求。对民营企业参与PPP、“一带一路”战略、海外投资的金融需求反应不及时,探索创新不足。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微信公众号:rdcy2013)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集团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款2亿元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人大重阳聘请了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96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 30 多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实质合作。

  目前,人大重阳被中国官方认定为 G20智库峰会(T20)共同牵头智库、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中国智库合作联盟常务理事、中国-伊朗官学共建“一带一路”中方牵头智库。2014年来,人大重阳连续三年被选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仅七家中国智库连续入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