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本报记者 徐蔚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圆满落下帷幕。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企业将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不断适应全球化的进程,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民营企业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民营企业将在政府引导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必须看到,民营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困难,这些困难有的是由于企业本身能力不足带来的,有的是由国外环境不同带来的,还有的是国内制度不完善阻碍了民营企业走出去,尤其是面临的融资困境对其长远发展所造成的桎梏愈发明显,确实需要引起决策者的重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充当“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
卞永祖指出,中国与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互补性,为中国民营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并逐步发挥出主力军的作用。
首先,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国家大都资源丰富,但同时工业结构不完整,轻工业欠发达,非常有利于民营企业优势的发挥。比如,中亚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较好,劳动力充裕,且每年存在大量轻工业制成品的进口需求,如果能够创造条件,把我国部分过剩但是技术先进的产能转移到中亚地区,变商品输出为资本输出,建立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网点等,既可以带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也能有效拓展国际市场,又可以加强区域内经济互动,实现经济互补,促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高效开展。相对于国有企业,我国的民营企业更多地投资于轻工业企业以及铝、玻璃、水泥等高度饱和行业。在此情况下,需要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将国内产能过剩的企业向外转移,开辟新的市场,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新机遇,减轻当前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次,从民营企业自身来看,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束缚小,有直接的经济利益驱动和市场导向,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往往比国有企业表现出更多的机动性,成本意识和风险意识较敏感,在境外的投资更加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为落脚点,具有经营活动调整灵活、运营手段多样的优点,有利于增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活动中对外投资的活力和对外投资效率。
第三,“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涉及国家数量众多,各国国情复杂多样,自然资源禀赋、社会发展状况之间的差异巨大,沿线区域内有的国家市场机制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竞争激烈且手段多样。而我国众多民营企业,在走出去之前,大都拥有多年的外贸或者对外订单加工的经验,因此,对投资所在国的市场需求、销售网络以及当地文化,往往都有了比较深的了解和积累。同时,民营企业随着我国市场制度变迁、发展而迅速成长,长期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具有较强的忧患意识和适应能力。
“中小企业能够把富含区域特色的当地资源吸收并加之以中国元素糅合,使之更容易被国有企业接纳、吸收。民营企业可以为国有企业的项目做配套或者分包,推动新的运营机制的产生,甚至成立新的国际企业,有利于‘走出去’战略的开展。”卞永祖表示。
加快在“一带一路”中的建设步伐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覆盖面比较广,但投资金额相对集中,主要是以‘一带一路’沿线为主,超过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七成。其中,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民营企业占比接近45%,并且对外投资占比逐年增加,因此,我国要加快金融机制创新步伐,让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卞永祖表示。
卞永祖指出,从资金来源来看,积极为民营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相对于国内资本市场而言,发达国家资金更加充裕,借贷成本也较低,民营企业除了要利用国内资源,也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的资金。考虑到民营企业规模小,难以获得较高信用这一特点,政府应该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在境外发行“一带一路”建设债券,为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为提高融资服务的效率,要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内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建立一套完善、成熟的金融体系。加快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为“一带一路”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从外汇管理的角度来看,相关监管部门从政策上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提供相同标准的外汇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平等参与“一带一路”中的重大战略项目,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项目风险,同时,从实践上看,华为、华信能源等一批民营企业在国外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要鼓励企业将收益汇回本国,以规避汇率风险,锁定收益。由于其在资本汇出及收益汇回的过程中承担一定的换汇成本,国家有必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给予其在换汇程序上的便利,降低企业成本。卞永祖强调,“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民营企业拓展发展空间、“走出去”提供了机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民营企业也要防控风险,提高国际化水平,为国家和地区经济、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