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中国公共外交新方向
2017-05-24 19:17:00 来源:搜狐财经

  “一带一路”是一项造福沿线各国普通民众的倡议,不仅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更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作为联系各国民众的外交活动,中国公共外交要沿“一带一路”铺陈开来。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化、落实的新背景下,中国公共外交相应地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五点新要求

  首先,促进中国和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中国公共外交的客观要求。民心相通强调双方的理解,要求平等的交流与互动。民心相通之道,还在于创造共同历史记忆、共同身份、共同辉煌。

  

▲游客在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游玩观光(新华网)

  第二,除政治团体外,城市、智库、民间组织等可承担起“一带一路”公共外交主体责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谈到,“加强公共外交。加强沿线国家之间政治团体的友好往来。开展城市外交,欢迎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支持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等。加强民间组织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

  第三,中国公共外交的重点领域将逐渐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库和民众。这要求我们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其中部分发展中国家加深了解,把握民众的风俗、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

  第四,“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主要内容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倡议及其进展上,关注沿线各国普通民众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关心每一个建设项目对他们的影响,要向沿线国家民众说明“一带一路”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机制,这一机制有利于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各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五,“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要求更加注重交流的多元性和双向性。要有更加多元化的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等。

  现实的期待

  首先,民心相通工作需提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宗教等基本情况还需要“补课”。

  

  ▲洋学生武夷山学茶艺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的学生(左一)在指导尼泊尔留学生巴迪克(右一)学习中国传统泡茶技艺(新华网)

  其次,公共外交行为主体的意识和能力需提高。

  应当说,“一带一路”公共外交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中国企业没有意识到自主开展公共外交工作的重要性。实际上,项目当地社区、各方媒体以及民间组织都是公共外交工作的范畴。

  民间组织灵活快速的特点也有待发挥。媒体在“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工作中应当起到更大作用。

  为此,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新的努力。

  第一,明确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应该充分调动民间的积极性。让民间力量参与公共外交工作的执行。

  第二,阐释中国精神。民心之所以可以相通,是因为双方对于某种理念产生共鸣,不是停留于表面的文化符号,要在阐释中国精神上多下功夫。

  第三,准确定位对外塑造的中国形象。要看到并强调我们与这些国家的一些共性,让它们感到熟悉、亲切,能够对中国感兴趣。

  第四,努力地去帮助他人。只有我们的倡议、实践真正有益于别人,对方才有兴趣来了解我们。

  第五,解决好自身的发展问题是推进“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根本。在全球化时代,内政与外交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每一个重要国内事件都会引起世界关注,从而对公共外交产生影响。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具有相似性,所以它们会对中国发生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十分感兴趣。

  在推进“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工作时,我们要坦然面对我们目前存在的问题,传达我们解决问题的决心。合作共赢的坦诚态度会让沿线国家对中国心生更多亲近感。

  来源/《环球》杂志

  监制/李雨思 编辑/张广琳

  投稿邮箱:news@yidaiyilu.gov.cn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