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过2011年资本市场的疯狂,许颙良对“变与不变”有着自己清晰的认知,在理念的坚守与打法的灵活上如刀切豆腐般清晰利落。
文 | 张铭
来源 | 投中网
ChinaVenture
NEWS
﹀
﹀
﹀
记者手记:
做股权投资8年,许颙良思维缜密逻辑清晰,对股权投资市场有着完整而深刻的认知,所以外界的风云变幻并不能动摇他的信念,这让他数年如一日的坚持“宁可错过,不可错投”,相对保守但稳健的投资策略让金茂资本在数年的市场沉浮中逐渐积累起自己的实力,像滚雪球般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历过2011年资本市场的疯狂,许颙良对“变与不变”有着自己清晰的认知,在理念的坚守与打法的灵活上如刀切豆腐般清晰利落。
金茂资本创始合伙人许颙良
正文:
2016年以来,资本市场风云突变,新基金纷纷成立,大规模资金滚滚涌入的冲击着市场。在这种形势下,金茂资本以其成熟的投资策略和专业的人才队伍保持着其稳定的发展,并斩获了投中2016年度中国新能源与清洁技术产业最佳绿色科技领域投资机构前10名桂冠。成立13年来,金茂资本经历并见证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沉浮,并在一次次巨变中沉淀、思考。“宝剑锋自磨砺出”,正是经历了一次次的市场考验,让金茂人对股权投资的认识更加的深刻,同时也让金茂在如今的风云巨变中泰然自若且不忘初心,始终坚持着服务于中小企业。
起于咨询 应势而变
2004年的中国股市低迷,熊市漫漫以至停发,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以4.6%比率的良好态势恢复性增长,全球直接投资复苏且并购交易增长。在此形势下,许多中国企业转道海外融资,海外市场掀起一股“中国概念股”投资热潮,而中国各地政府也向外资和民营资本开放若干限制投资领域。
彼时,江苏省政府致力于把其资本市场做大,以帮助更多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做上市融资。
在此背景下,金茂资本在南京成立,主要业务是帮助江苏中小型民营企业到海外融资上市。
“当时国内的资本市场环境属于一个调整期,江苏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很难在国内资本市场得到很好的发展。为了配合江苏省政府提出来‘准备在3年内支持100家中小型民营企业到海外融资上市’的政策,我们成立了金茂资本,作为对接中小型民营企业与海外资本市场的一个桥梁。”金茂资本创始合伙人许颙良告诉投中网记者。
13年前的资本市场的开放性不像现在,企业家跟资本的互动、信息的透明度都比较封闭。为了让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花成本,尽快有效的接受资本市场,金茂资本一边帮政府培训、推动、宣传建数据库,一边帮助企业做好财务顾问的角色,策划基本运作的方案,选择上市地点。在这个过程中,金茂慢慢形成了以咨询为主的业务定位。
之后的四年间,金茂资本积累了大量的企业、项目资源,包括外部及资本市场相关的其他资源。2008年下半年,很多企业在向金茂资本咨询的过程中表示,希望金茂资本能参与投资,相互之间能够建立更深的关系,从而能一起发展。
而此时,金茂资本也到了必须要面临转型的阶段。
“因为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后来进入比较好的发展态势,国内的发行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变革,所以资本上的正常的融资功能也慢慢地开始恢复。国内的资本市场也进入了比较好的开放阶段。”许颙良回忆说。
当时的政策也发生了很多调整和变化,国家开始引导更多优秀的民营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而不是再到海外去。
“2008年,政府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在中国民营企业到海外上市这条路上出了很多限制性政策。那个环境下,帮助企业到海外上市融资这条路基本走不通了。”
与海外的资本市场不同,彼时,国内格局是上市由国内券商主导,金茂资本作为第三方的专业机构很难在这个资本市场的角色里面找到很好的位置。
在上述综合形势下,金茂创始团队决定转型做股权投资。
专注投资 八年如一
2009年,决定转型的金茂开始募集其第一支基金。
“第一支基金真的很艰难。”许颙良回忆道,“但我们对未来有坚定的信心。因为通过3、4年咨询的积累,特别是以江苏为核心,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项目,而且建立了对产业的理解。这样的优势让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克服困难去募资。”
当时没有政府的引导,也没有开放的政策,执着的金茂人完全用市场化的方式募集了自己的第一支基金,规模为一亿。
因为是第一个基金,其对于金茂来说有着其象征性意义。“毕竟刚开始做投资,有个积累经验的过程。对我们管理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许颙良说。
2010年第一支基金正式成立,2011年开始投资。这支基金让金茂人真正实现转型,从咨询转型做基金管理,从此金茂走上专业的股权投资之路。截止2017年3月,金茂基金管理认缴规模逾57亿元,先后设立23支私募股权基金,其中包括专注于创业型投资基金、专注于并购型投资基金、以及专注于新三板市场的投资基金等。
“从转型开始,这么多年来我们所有的资源、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做股权投资、产业投资,所以我们这么多年也没有去做任何其他的事情,比如房地产、二级市场、哪怕一级半市场我们都没去做过。”许颙良对记者说,“我们董事长段总给我们公司一个定位,就是让资本之光照亮新兴产业高地,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总裁张总带领团队一直是按照这个大的理念或者说价值观来做的。希望通过我们创业股权投资管理公司这种平台来整合更好的社会资本,真正的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产业发展,支持创新创业。不忘初心,始终服务于中小企业!这一点是金茂资本这么多年来一直的坚持。”
三大领域 坚守专业
目前,金茂资本投资领域主要围绕着医疗健康、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专门设立了医疗医药大健康基金、新材料新能源基金和节能环保基金。
其实,“金茂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没有分行业和产业,有什么投什么,主要是围绕着新兴产业的发展投资。”
2012年IPO暂停,资本退出渠道受阻,对整个创投市场影响巨大。很多机构开始反思和整顿,也是从这时起,金茂资本开始分析形势及自身的情况,开始调整和聚焦。
在投资领域方面,许颙良说“要把创投做好并走深的话,原来散投的方式方法就面临很大的问题。所以不得不思考回到产业链做价值投资。”
当时的金茂资本定位是以江苏为核心投资区域,所以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金茂资本首要考虑江苏的产业特点进行选择。
江苏是医药大省,之前金茂资本已经在这个领域投资出一些成功案例,也充分看好这个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对资本市场溢价的能力。所以,医药、医疗、大健康行业成为金茂资本的首选。
其次,江苏当时的环保产业在全国占10%左右,是环保产业大省,所以,金茂资本在一开始做投资的时候就对环保产业接触较多,所以也成为金茂的主要投资方向。
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制造强省,因此高端装备、材料工业在全国都是走在前面的,因此新材料高端装备自然成为金茂选择的三大投资领域之一。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这医疗大健康、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领域成为金茂资本一直坚持重点投资的三大方向。
聚焦投资方向后,金茂资本更加注重团队的专业化。许颙良说:“既然做专业化的投资,就必须要有专业化的队伍,必须要对行业有专业性的理解和把握。我们要追求价值性投资的话,必须要有这个行业的专家来把关。”
此后,金茂资本内部根据投资方向建立起相应的3个专业投资团队,分别由在行业里非常有经验的专家级人才构成。以金茂的医疗医药组为例,负责此行业组的合伙人孔繁立不只做过主任医生,还做过大型医药企业的市场营销和总裁,并且从事过研发,是这个行业中能融通理论和实践应用的专家,其带领的行业组其他团队成员也都是药科大学的或者医科大学的专业人才。
除重视行业专业人才的学科背景之外,金茂也十分重视人才的进一步进修和学习。比如送环保组的核心骨干宋希超去清华大学的环境商学院总裁班去深造专业学习。
宁可错过 也不错投
“一个项目的核心价值到底在哪里?它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样的?要是超出了我们投资价值评估范围的话,就宁可错过了。”许颙良语气淡然,目光坚定。
2016年下半年,国内IPO提速,退出渠道的畅通直接吸引巨量社会资金涌入资本市场,保险、银行等多个机构纷纷成立基金;国家财政、发改委等部委都在积极支持引导政府资本往产业转移,国家产业引导基金快速大规模成立,资本格局巨变,市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企业,但多少个能成为真正上市公司的标的?到目前为止真正进入主流资本市场的也就3000多家,现在这么多社会资本去追求这么小量的一个资源,毫无疑问把很多标的资产价格炒高了。现在有些稍微有一点利润或者是挂了个新三板的标的,要价都是PE15倍、20倍,甚至30倍,40倍的都有。”
历史总是相似的,这样的资本环境,金茂资本不是第一次遇见。
2011年被称为“全民投资”的时代,除了传统的外资基金以及国内高净值投资者之外,政府、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成功企业家个人以及一些高净值人士个人的资金纷纷进入VC/PE领域,大大冲高了投资的成本。
“现在的资本环境几乎比2011年的时候还要疯狂,但是2011年的风暴已经让我们有过深度的思考,不会跟风盲从。”市场越是疯狂的时候,金茂资本越要冷静下来,强调“以价值投资为原则为核心,以退出为主导为核心。因为这是投资的本质。”许颙良将此称为“以退出为导向的价值型投资”。
坚持也往往意味着要学会放弃。
前段时间金茂资本曾接触到一家医疗器械类公司,估值4.3亿元,金茂资本投委会认为这个估值虽然偏高,但仍在评估价格体系认定的范围内,所以,顺利过会。没想到的是,后来接触这家企业的投资机构很多,估值一下变成了6亿元。
这种情况下,金茂资本坚决地选择了放弃。“在投资上一定是严格把关,一定保持理性,绝不能为了要投资要去争项目就什么都不顾了。金茂资本经历过这样的年代了。”
自我升级 做好投后
在市场巨变的时代,金茂资本有坚持不变的原则,也有调整自己以更好适应时代的策略。
据许颙良透露,从2016年开始,金茂资本注重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突出自己的差异化优势,重点跟上市公司进行产业战略合作,成立产业并购基金,围绕着上市公司的产业方向做深做透。
据了解,金茂资本已经跟上市公司成立了2支并购基金。这种合作模式一方面让金茂资本发挥了自己在医药、医疗、大健康和节能环保产业上的优势,帮助上市公司在产业发展这条路上找到好标的,一方面帮助上市公司去培养和管理这些并购标的。与此同时,金茂资本人才队伍与上市公司的人才队伍一起合作,对于判断投资标的的价值更加有效,所以这种合作模式将成为金茂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方向。
此外,金茂资本在投后管理上也做出了大的调整。
“我们的定位是要做贴身保姆式的服务去帮助企业。 ”许颙良告诉投中网记者。
近两年来,金茂资本越来越重视企业的投后服务,也专门成立了投后管理部门。从2016年开始每年定期组织被投企业举办行业的专业论坛会议,为企业家们搭建相互促进、交流、学习的平台。
另外,金茂资本在2016年成立了一个类似于商学院的教育、培训平台,针对被投企业在管理上或发展中遇到的同类问题,请外部专家或内部投的企业家分享经验方法。
这时,金茂资本专注于行业投资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因为在产业链上的深耕,做得够深够透。比如金茂资本在医药行业生态圈里面已经投资了三四十家企业,几乎涵盖了医药行业所有细分领域。于是金茂资本顺其自然地为被投企业搭建起共享产业生态圈的平台,有利于资源的共享,使行业的上下游、纵向、横向相互之间有一个产业资源、行业资源的发展共享。
这种平台的搭建对金茂资本本身的退出来说也很有裨益。当下,产业的并购重组已经成为趋势和潮流,金茂资本利用这个平台能让产业跟资本之间做很多的融合,让更多的被投企业在其产业生态圈里、产业链上去做整合,帮助被投企业做得更大、更强。而这也可以使金茂资本尽快实现资产、资本的有效退出。
对于投后服务,许颙良认为:“投资不是光投完就完了,更多的还是要帮助企业提升价值,因此投后服务是核心,‘3分投资7分投后’,现在我们对此体会非常深刻。投完以后,要帮助企业做更多的增值服务,不管是管理方面还是市场方面,或者是资源的整合都很重要。这就涉及到服务半径的问题,江苏的服务半径大概是一两个小时,这有利于我们为企业做贴身似的保姆式的服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