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为何只有你在苦苦支撑大盘!
2017-05-23 22:26:00 来源:搜狐财经

  炸裂!今天港股招商银行(03968.HK)盘中最高涨至7.3%,盘中接近上次牛市高点,最后尾盘涨3.87%收于22.8港元,A股招行也不逊色涨4.5%,2008年牛市高点。大象也能轻盈起舞,跑起来还贼快,让人目瞪口呆,甚至有机构喊出招行5年内有望成为5倍股。

  再看下今年以来A股市场,工商银行一骑绝尘,漂亮50(上证50)紧随其后,再看看上证和深圳,形成鲜明对比,深圳次新股更是惨不忍睹,冰火两重天啊!曾几何时,投资者瞧不上银行股那点波动,如今却跑不赢工商银行。

  网上有个段子说得很形象:

  漂亮50与要命3000。

  漂亮50是这么喊的:来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

  要命3000只能喊: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卒。

  ? 一、加息周期的转变

  之前在谈房地产时候就多次强调了大道至简,我们一生的投资中会经历大大小小无数波段,其中可能会错过很多次机会,但是至关重要的是思考大周期的方向和转变。如同股市,当我们沉浸在短时间的高抛低吸的游戏中时,就会犯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其实或许我们只需等待然后抓住七至十年一遇的牛市就能跑赢绝大多数人了,而人一生约有5-6次这样的机会。

  毫无疑问,当下我们就处在周期转折点之中。全球经济在多年低利率,宽松的货币环境下,随着领头羊美联储步入加息周期,全球经济的货币周期也在慢慢发生变化。

  国内的货币政策也从宽松转向稳健中性,各种利率也在飙升,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已经涨至约4.05%,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项下各期限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上涨,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回升至3.5之上。

  加息周期下的受益者莫过于大金融了,银行和保险都是吃利差赚钱的,利率上升有利于扩大利差,增加利润。

  比如保险,在低利率环境下市场尤其是外资投行一直在唱空,担忧会重演利差损的历史,估值一路走低。在利率上行周期上,又恰巧管理层打击万能险,上市寿险公司在负债端的成本由于竞争降低,并没有随利率上升而增加,而资产端的债券、非标甚至银行存款的利率却能水涨船高,利差扩大带来的就是盈利能力增长,寿险股今年来也走得不错。

  银行也是如此,可为什么最后是招行和四大行脱颖而出?

  从整体上看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自2012年以来就开始缓慢下行。一般来说利率上行会导致负债成本的提升,所以,现在的利率上行还不一定就能代表银行的利差扩大,但是,有着零售之王之称的招行理论上能很好控制负债成本,而资产端又能乘利率上行之风,利差自然扩大。

  之前写一文《银行大分化,还有谁敢说银行同质化严重?》,四大行一季度净息差明显要好于股份行和城商行,毕竟四大行不差钱,而其他行如果需要资金势必增加成本。

  近期无论是港股还是A股,四大行的走势都要明显好于股份行和城农商行,从这一点上看可以印证市场会对加息周期利率上行对银行股利好影响做出取舍。

  而从利率上行逻辑出发,招商银行优秀的零售业务对利差的提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确实需要考虑重估其价值了。

  ? 二、监管周期转变

  过去银行业可以说是放养状态,各个银行肆意无序生长,资产负债表快速扩张。直到2016年监管的周期也随货币周期转变。2017年是监管大年,整个金融环境都处于肃清去杠杆中,银行也不例外。今年一季度以来银监会就发布了多个监管文件,这次连银行的底裤都扒掉了,全方位的对银行进行“体检”。

  同样是在《银行大分化,还有谁敢说银行同质化严重?》中有所论述。新的MPA考核叠加多份新的监管文件,将会加快银行股的分化。

  这次金融去杠杆纳入表外理财监管和收缩同业委外,对银行影响的落脚点还是规模和利差。据报道有些委外开始赎回,预计委外投资的一些债券到期后将不会再续期,规模下来后,那些负债端中同业负债高的银行受到流动性风险更高,且规模下降后,盈利的能力也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流动性趋紧后银行间的利率也明显上升,存款占比小,同业负债高的将对利率更敏感,息差就受到挤压,而大行资金充裕,负债中存款占比高,是银行间资金拆出方,受到监管的影响小。

上图为:根据太平洋证券数据显示各个银行同业负债占总负债比例

  ? 三、抱团取暖

  在加息周期和监管周期的双向夹击下,大浪淘沙,银行股开始分道扬镳,资金抱团大行和优质股份制银行。

  而这一轮无论是招行、四大行还是漂亮50凌厉的走势还得归结于资金的抱团取暖。A股的持续IPO,且发审节奏还加快,其实这无可厚非,中国股市的本身就是拿来融资为实体经济输血的,但也意味着对估值的绞杀。即使从5000多点的高点跌下来,深圳成指和创业板的估值还是排全球前列,新股多了,股票的供给多了,估值也就下来。

  此外,管理层也加大了证券市场的恶意炒作,比如搞出1001项奇葩议案的鲜言就被刑拘了,以上种种都让机构等资金扎堆白马股。

  茅台、格力、银行和保险等股价节节攀升,而深次新则再创2015年股灾以来新低,上演了一出冰与火之歌。而这些白马股的收入、利润稳健增长、有不错的现金流、还有不错的股息回报,而现在茅台的股息率其实要逊色银行,且银行还有加息周期的利好。

  在整个金融环境去杠杆背景下,流动性还时不时会抽搐下。白马股一般为大盘股,尤其是银行,流动性就是安全性,无疑是资金寻求的最佳避风港,此时银行股应该要有一个“流动性”溢价的估值。

  相信熟悉港股生态的投资者更能体会流动性的可贵,可以说AH存在溢价现象一部分就是因为A股的流动性溢价。可以想象当A股的银行被抱团资金推升时,AH溢价率就像地球引力,吸引着港股的银行向上。无论是南下资金还是外资都会让A股对港股的溢价保持在合理的水平,而从下图可以看到其实自2016年中旬以来AH的折价率就有所收窄了,意味着A股对H股引力加强。

  目前看大的环境并未改变,资金扎堆白马股的趋势仍将继续。用格隆汇APP查一下南下资金配置港股银行股的比例,可以直观看到最多的是招商银行,其次是工行和农行,相比之下,民生则门前冷落车马稀,从资金偏好看,南下的资金也是很看重周期转变下的银行股的基本面。

  ? 小结

  加息周期和监管周期合力下,令银行股分道扬镳,而受监管影响小的大行、能有力控制负债端成本的优质股份行成为市场的选择,加息周期下利差扩大盈利能力提升的银行股估值将获市场重估。

  高估值和流动性的双重绞杀下,银行股成为资金抱团取暖的避风港,港股的银行股也水涨船高,而抱团取暖的趋势仍将继续。

【作者简介】

三个火枪手 | 格隆汇·专栏作者

私募行研,专注地产,金融

热衷挖掘被市场忽视的机会,分享价值

【精华推荐】

辣招与加息周期绞杀下,香港楼市见顶?

房地产:远处传来杠杆断裂的声音

同样是保险,友邦保险甩国内保险几条街

  港股资讯 · 新可能

  格隆汇app 隆重上线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